- CarieVinne
-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
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2020年5月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外披露,该公司发现了一条富含天然气的新区带,预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
基本特点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其他燃体而言相对较高。
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减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而天然气汽车则已成为发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对于温室效应,天然气跟煤炭、石油一样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把天然气当做新能源。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故填:石油;CH4.2023-07-11 10:20:311
天然气是什么?
天然气就是天然气2023-07-11 10:20:4310
天然气、燃烧废气的成份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具有微臭的气体,它是天然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0.0024%,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极大,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于氧的结合力,会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从而使人发生窒息,严重时引起人的内脏出血、水肿及坏死。由于一氧化碳的特性所致,使人难以觉察它的存在。当中毒后发生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即使能意识到是一氧化碳中毒,但往往已经丧失控制行动的能力,不能打开窗通风或呼救。此时若不被人发现,发生死亡事故的可能性很大。(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无臭而带酸味的无色气体,是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具有麻醉作用,能刺激皮肤和粘液膜。二氧化碳在新鲜空气中含量为0.04%,对人体无害。当燃烧废气充满室内未补偿新鲜空气时,室内二氧化碳增加,氧含量相对减少,会使人发生窒息。天然气的主要成份就是甲烷。甲烷对人的生理无害,但有窒息作用。当其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0%时,可使人窒息死亡。空气中天然气(甲烷)含量达到5-15%时,遇着火源会发生爆炸。2023-07-11 10:21:271
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四种家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来源燃烧后产物?
煤,主要成分碳,燃烧后主要产物二氧化碳: 煤气,主要成一氧化碳,燃烧后主要产物二氧化碳: 液化气,主要成分烷烃,燃烧后主要产物二氧化碳,水;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主要产物二氧化碳,水2023-07-11 10:21:361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其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u2084+2Ou2082=COu2082+2Hu2082O(反应条件为点燃)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Hu2084+3Ou2082=2CO+4Hu2082O扩展资料: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加速落实,“十三五”大力推动天然气发展预期的逐步临近,以及近期天气转凉天然气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天然气的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2023-07-11 10:21:571
周瑜的文言文
1. 关于周瑜的文言文故事 400到500字 左右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 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 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 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 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於前后也。”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 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2. 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 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 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 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男循。 3. 求描写,或有关,或有提到周瑜的诗句,或文言文句子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 东吴精兵广, 西蜀多强将。 同舟共济谱一曲, 绝唱: 千百年来犹回荡。 饮酒中军帐, 既生周瑜何生亮? 天下无人出其上, 狂妄: 长江为之翻波浪。2023-07-11 10:20:051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是什么?
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溶液,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吸收二氧化碳后会产生碳酸钙的白色沉淀,因此经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得清澈,这是因为通入的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了可溶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COu2082+Hu2082O+CaCOu2083=Ca(HCOu2083)u2082。注意事项:熟石灰在消毒应用原理上不同于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及次氯酸钙。不过作为中和剂,同为碱性系列成员,都可对酸性污水起到中和作用。而在作为消毒剂使用时,熟石灰的消毒能力要弱些,作为消毒剂,都要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水接触才能发挥其作用。熟石灰应该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库内湿度佳不大于85%。包装有必要完好密封,避免吸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隔寄存,切忌混储。储区应该备有适宜的资料收留泄漏物。二氧化碳简介: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56.6℃(527kPa),沸点为-78.5℃,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关于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2023-07-11 10:20:131
赤壁之战
不是,是烧曹操的连锁船2023-07-11 10:20:167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通入的过量的二氧化碳:CaCO3+CO2+H2O=Ca(HCO3)2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的水又变清澈。扩展资料:二氧化碳的作用:1、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2、固态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制品、肉类、冷冻食品和其它转运中易坏的食品;3、气态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pH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4、液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2023-07-11 10:20:291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的意思是:除了刘备,没有可以挡住曹操的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句是: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的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 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2023-07-11 10:20:321
赤壁之战的具体经过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编辑]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编辑]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编辑]2023-07-11 10:20:435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少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过量的二氧化碳逐渐变澄清少量CO2+Ca(OH)2=CaCO3↓+H2O过量2CO2+Ca(OH)2==Ca(HCO3)22023-07-11 10:20:493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CO2+H2O+CaCO3=Ca(HCO3)2假如是少量的二氧化碳就有沉淀生成!假若二氧化碳大量就没有沉淀生成!2023-07-11 10:20:593
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是什么反应?
CO2+Ca(OH)2→CaCO3↓+H20CO2+CaCO3+H20→Ca(HCO3)22CO2+Ca(OH)2→Ca(HCO3)2也就是说,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先慢慢变浑浊,然后慢慢又变澄清。希望给你有所帮助!2023-07-11 10:21:092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
snjs2023-07-11 10:21:124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a(OH)2+CO2=CaCO3↓+H2O若二氧化碳过量,则还会有如下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两步合并为一步:2CO2+Ca(OH)2=Ca(HCO3)22023-07-11 10:21:191
请翻译一下,《周瑜传》的一段
2023-07-11 10:21:221
澄清石灰水通二氧化碳是什么反应现象呢?
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是:CO2+Ca2+ +2OH-=CaCO3↓+H2O;CaCO3+CO2+H2O=Ca2+ +2HCO3-。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刚开始的时候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又变澄清,沉淀消失。石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石灰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细菌和害虫。2、由于害虫一般都喜欢黑色、肮脏的地方,不喜欢白色、干净的地方。树干涂上了雪白的石灰水,土壤里的害虫便不敢沿着树干爬到树上来捣蛋。3、冬天,夜里温度很低;到了白天,受到阳光的照射,气温升高,而树干是黑褐色的,易于吸收热量,树干温度也上升很快。这样一冷一热,使树干容易冻裂。尤其是大树,树干粗,颜色深,而且组织韧性又比较差,更容易裂开。涂了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是白色的,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因此树干在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相差不大,就不易裂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灰水2023-07-11 10:21:261
关于赤壁之战的资料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结果: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约160,000 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023-07-11 10:21:322
名词的为动用法初中文言文
1. 初中文言文为动用法整理 "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为动用法是用最简单的动宾形式表达了多种较复杂状谓结构所要表达的内容。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⑶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其诗"就是"给自己的诗作序"。序,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意思是"给(替)……作序"。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译为"对着病梅而泣"。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泣"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是为动用法。 2. 初中文言文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3. 高中文言文里的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满意的话请及时点下采纳哟。:)~谢谢哈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4. 初中文言文 为 的用法(人教版) 为 ⑴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做。例: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④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⑤为坛而盟。 ⑶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子墨子解带为城。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 ⑹被。例: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②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⑺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⑻)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⑼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⑽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果不满意,可自己去补充。 5. 【词类活用的类型和举例.全部的举例都要初中的文言文,老师规定啊】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4.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例如:不及物动词类: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4.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5.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桃花源记 伤仲永 泊船瓜洲 陈涉世家 西江月 这些是初中的.例句后面不是标出处了嘛.挑出来就好了啊.。 6. 名词在古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àng,使……做王。 B. 1.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2023-07-11 10:21:381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CO2+Ca2++2OH-=CaCO3↓+H2O。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若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则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和碳酸钙继续进行反应CO2+CaCO3+H2O=Ca(HCO3)2,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从而使混浊的石灰水变清澈。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一个离子反应只有一个离子方程式,但一个离子方程式可以改写成一类化学反应,通过见阳离子配NO3-,见阴离子配Na+或K+,化学式仍照写。特别注意:1、方程式两边同时增加相同数目的同种离子,遵守原子守恒。2、H+慎用NO3-组合,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避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023-07-11 10:21:431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初中文言文的
1.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主要有: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 惊心动魄: 生死肉骨: 滴水穿石: 惊世骇俗: 惊天动地: 山有小口,才通人: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 富国强兵: 2. 强兵足食: 3. 丰衣足食: 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 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 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àng,使……做王。 B. 1.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 (二)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 不耻下问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 5. 厚此薄彼 6. 不远万里 7. 邑人奇之 8. 渔人甚异之 使动、意动的区别 A. 例: 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例: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 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 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 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 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 庙礼之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 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 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 扩展:里应外合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东奔西跑 前俯后仰 东倒西歪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北筑长城(在北部) 雨泽下注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冬,晋灭虢 夜缒而出 乃夜驰之沛公军 晓行夜宿 白日做梦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 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数(量)词作状语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百思不解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反常态 动词作状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 2.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 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使……长肉 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 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 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 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 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 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3.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 4. 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2.语法区别 ①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可 ②谓语灵活性不同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u201eu201e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u201eu201e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u201eu201e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u201eu201e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u201eu201e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u201eu201e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u201eu201e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u201eu201e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u201eu201e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u201eu201e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u201eu201e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u201eu201e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u201eu201e当作客人) 5. 唐宋八大家和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知识是初中的重点知识吗 唐宋八大家可以这样记:三“苏”韩柳曾王欧(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初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的词语有:《伤仲永》中的“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的“异”等。 初中文言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天欲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皆为使动词。 这些,老师在上课时都会强调的。因为,即使中考不考,也要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负责。 6. 怎么判断古文里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与妻书》) 3.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勾践灭吴》) 6.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7.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 8.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9.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10.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11.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1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13. 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14. 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15.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16.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7.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8.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愚公移山》) 19. 义不杀少而杀众。(《墨子》) 20.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参考答案】 1. 忿恚:使……愤怒,使动用法。(句意:吴广故意屡次说将想逃亡,使尉吏愤怒。) 2.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句意:一定也会乐于牺牲我和你自身的福利。) 3. 小:认为……变小,意动用法。(句意:登上泰山而认为天下都变小了。) 4. 阙:使……减少,使动用法。(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5. 洁:使……干净;美:使……美丽;饱:使……吃饱,使动用法。 (句意:使他们住干净之所,穿美丽之衣,吃饱腹之食。) 6. 走:使……逃跑,使动用法。 (句意:曹操军队的战船正首尾连接在一起,我们可用火攻他们而使他们逃跑。) 7. 贱:以……为贱,意动用法。 (句意:孟尝君身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冯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 8. 病:使……生病,使动用法。 (句意:供养充足,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 9. 贵:使……成为贵;贱:使……成为贱,使动用法。 (句意:赵孟加官晋爵使之尊贵的人,赵孟也能夺去他的官爵使他变得地位低贱。) 10. 息:使……停止,使动用法。 (句意: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7. 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one *** art回答。2023-07-11 10:21:481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2023-07-11 10:21:582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内容简介
你可以搜到的2023-07-11 10:22:099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生成CaCO3沉淀; 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又消失了: 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溶于水,沉淀消失.2023-07-11 10:22:191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方程式:CO2 Ca(OH)2 → CaCO3 H2O如果觉得可以的话给我个点个赞!谢谢!2023-07-11 10:22:282
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前因后果,详细一点,如果是原文,请用白话文
没文化别在这乱回答!!把典故都玷污了!!操!滚!尽是错别字◎妈的读过书没有!没文化的沙比滚!!!!!!!!!!!!!!2023-07-11 10:22:399
文言文使动用法带例句
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2.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u2022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u0629实质。u062a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u0629例如:u062a 《史记u2022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u2022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u0625 《史记u2022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u2022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u2022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u2022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u2022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u0629意思。u062a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u2022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3. 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4.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概念认识 例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 引文中加下划线的“惊”字是典型的动词使动用法。 句中“吃惊”的不是庄公,而是姜氏,是难产而生的庄公“使(她的母亲姜氏)吃惊”。 为什么这么说?从上下文意来看,姜氏从此之后就不喜欢庄公,其原因就是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种“逆生”就是难产,很容易导致母婴的死亡,因而,姜氏的“吃惊”就是很自然的。 另外,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意识,不可能对生养自己的母亲表示“吃惊”。所以说,“惊”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只能是宾语姜氏。 例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此句中的“舞”、“泣”这一动作的施行者分别是“潜蛟”和“嫠妇”,而使他们“舞”、“泣”的则是“余音”。 从以上例子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 1.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某个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并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也就是说,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2.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成为“使(让)+ 宾 + 动词”的格式。 例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而是山东豪俊“并起”的外部原因使自己灭亡了。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二、形式特征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语法特征是能带宾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带宾语。 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不及物动词。 比如,醒、徘徊、合作、觉悟、休息、前进、竞赛、冲突、灭亡等动词就不能带宾语。 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就是指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换言之,古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多见。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们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时,也就带上了宾语。 例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 例句中的“却”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指代“秦”的宾语“之”,“却”就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之)退却”。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二,就是看句中的作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后面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如果是,就可以尝试从使动用法的角度去理解。 下列句中加下划词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司马迁《淮阴侯列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这种情况在古汉语里很少见。 这种用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在形式上和动宾结构没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在意义上。也就是说,使动虽然也是及物性质的,但是,它的动作行为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主动发出的,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们有这种动作行为。 例5: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这句中“朝”是及物动词,意为“朝见”。 但是,各诸侯国去朝见秦国,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能“序八州”的强大的秦国迫使他们来朝见的。所以,“朝”应解释为“使(同列)朝见”。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三,就是看宾语是不是主动发出这个动作行为,如果是外部的原因使宾语施行了这个动作行为,那就是使动用法。 二是有些及物动词读音的改变(一般变为第四声),往往是使动用法。 例6: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sì)以草具。(《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这句“食”字后省略了代词“之”,应理解为“使(让)(他)吃粗劣的饭食”。 例7: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中的“饮”的词义就是“使饮”,使动用法就是当然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使动用法的及物动词的读音都改变,而且改变读音的也不限于及物动词,因而不能单纯从读音的变化来判断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四,就是思考上下文意是否表示的是使动的意思。 3.使动用法的语法特点。 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句的内容。 虽然古汉语里并不常见兼语句,但是,能用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去理解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帮助应是很大的。先分析两个现代汉语兼语句的。 5.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 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使……长肉 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 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 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 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 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 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6.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 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 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 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 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7.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主要有: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 惊心动魄: 生死肉骨: 滴水穿石: 惊世骇俗: 惊天动地: 山有小口,才通人: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 富国强兵: 2. 强兵足食: 3. 丰衣足食: 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 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 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àng,使……做王。 B. 1.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 (二)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 不耻下问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 5. 厚此薄彼 6. 不远万里 7. 邑人奇之 8. 渔人甚异之 使动、意动的区别 A. 例: 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例: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 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 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 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 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 庙礼之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 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 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 扩展:里应外合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东奔西跑 前俯后仰 东倒西歪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北筑长城(在北部) 雨泽下注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冬,晋灭虢 夜缒而出 乃夜驰之沛公军 晓行夜宿 白日做梦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 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数(量)词作状语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百思不解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反常态 动词作状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 8. 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整理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9. 名词使动用法例句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 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 例句: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 (二) 动词活用为名词 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 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 ③ 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 (三)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 不耻下问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 5. 厚此薄彼 6. 不远万里 7. 邑人奇之 8. 渔人甚异之 使动、意动的区别 A. 例: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例: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2023-07-11 10:22:571
已知集合a={a,b,c} b={1,2}
元素b对应于B中的元素1,或2,有两种方法; 同理c对应于B中的元素也有两种方法,故一共有四个映射. 具体对应: 1.a =>2,b=>1,c=>1; 2.a =>2,b=>1,c=>2; 3.a =>2,b=>2,c=>1; 4.a =>2,b=>2,c=>2.2023-07-11 10:19:521
- 已知A∩B={3,7}所以a^2+4a+2=7,解得,a1=-5,a2=1(1为下标,2也是)将a1=-5代入2-a,得7所以a1=5舍去,将a1=1代入2-a,得1.代入a^2+4a-2得3.所以a=1,B={0,1,3,7}望采纳!!!2023-07-11 10:19:441
已知a2-ab=e,其中a=
A^2-AB=E A(A-B)=E A-B=A^(-1) 所以B=A-A^(-1) 下略2023-07-11 10:19:371
已知:a,b,c均为正实数,则(a+b+c)【1/(a+b)+1/c】的最小值是
42023-07-11 10:19:204
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为A(0,5)B(1,—2)C(—6,4),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求BC边上的中点坐标D为(-5/2,1)所以AD的直线方程为y=8/5x+52023-07-11 10:18:565
《赤壁之战》原文+翻译
,,,,,,2023-07-11 10:18:4510
已知abbbc=3比四比五且a b c=36则代数式3a-2b-c的值是多少
已知a:b:c=3:4:5,且a,+b+c=36则代数式3a-2b-c的值是多少?设a:b:c=3:4:5=ka=k/5b=k/4c=k/3∴a+b+c=36k/5+k/4+k/3=3612k=36*60k=180a=36b=45c=60∴3a-2b-c=3x36-2x45-60=108-90-60=-422023-07-11 10:18:351
《赤壁之战》的译文是什么?
原文加译文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2023-07-11 10:18:321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导语:《赤壁之战》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一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赤壁之战》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2023-07-11 10:18:251
已知:a<0,b>0,且|a|>|b|,则|b+1|-|a-b|等于( ) A.2b-a+1 B.1+a C.a-1 D.-1-
已知a<0,b>0,且|a|>|b|,所以b+1>0,∴|b+1|=b+1.|a|>|b|,∴-a>b,∴|a-b|=b-a.∴|b+1|-|a-b|=b+1-(b-a)=a+1.故选B2023-07-11 10:18:201
可烧而走也(打《前出师表》一句)?
以告先帝之灵.2023-07-11 10:18:182
已知a2-a+1=0,求a2007+a454+a2的值
不可能,a是虚数,而且是不规则的。更不要天方夜谭地说两千多次方了。2023-07-11 10:17:511
填空什么的老师,要求四个字或成语
知识渊博2023-07-11 10:17:501
已知零小于a小于1b是大于零的自然数b÷a和b×a比较
因为:a>b 所以: 1 a < 1 b 故选:B.2023-07-11 10:17:431
选合适的词语填空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
耐心的老师敬业的老师无私奉献的老师尊敬的老师,和蔼可亲的老师2023-07-11 10:17:411
已知有理数a b满足ab小于0,a+b大于0,7a+2b+5=
第一种情况,当a的绝对值大于等于b的绝对值的时候原式等于-b-a+a-b+a+b=a-b.当a的绝对值小于b的绝对值的时候,原式等于-b-a+a-b-b-a=-3b-a.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最不理性的办法,是代入具体数字用代数法论证。2023-07-11 10:17:332
我的什么老师作文400字
2222222222023-07-11 10:17:312
古诗《赤壁》内容是什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023-07-11 10:17:305
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a(n+1)-an,则数列通项公式an=?
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a(n+1)-an,则数列通项公式an=? 解:只要an≠0,那么a(n+1)≠0。因为a1≠0,所以对于任意的n∈N*,an≠0恒成立。 故由a(n+1)×an=a(n+1)-an得:1/a(n+1)-1/an=-1 通过迭代有1/an-1/a(n-1)=-1,…,1/a2-1/a1=-1 n项相加有1/a(n+1)-1/a1=-n 因为a1=-1,所以1/a(n+1)=-n-1 得通项公式:an=-1/n (n∈N*) 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a(n+1)-an,则数列通项公式an=? a(n+1)*an=a(n+1)-an 两边除以a(n+1)*an得 1/a(n+1)-1/an=-1 令bn=1/an 则bn-b(n-1)=-1,b1=1/a1=-1 即b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an=bn=-n,an=-1/n 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a(n+1)-an,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由a(n+1)*an=a(n+1)-an得1/a(n+1)-1/an=-1,所以数列{1/an}是公差为-1首项为1/a1=-1的等差数列,所以1/an=-n,所以an=-1/n 已知数列{an}中,a1=1,(n+1)=n乘a(n+1),则数列{an}的一个通项公式an=? 是不是S(n+1)=n*a(n+1)? Sn=(n-1)*an 相减 a(n+1)=S(n+1)-Sn=n*a(n+1)-(n-1)*an (n-1)*[a(n+1)-an]=0 因为n-1不是恒等于0 所以只有a(n+1)-an=0 a(n+1)=an 所以是常数列 a1=1 所以一个通项公式an=1 已知数列{an}中,a1=1,(n+1)an=na(n+1),则数列{an}的一个通项公式an= (n+1)an=na(n+1), 则a(n+1)/(n+1)=an/n, 这说明数列{an/n}是常数列。 ∴an/n=a1/1=1, an=n. 已知数列an中,a1=-1,a(n+1) * an= a(n+1) - an, 则数列通项an= an+1*an=an+1-an 1=1/an-1/an+1 所以,{1/an}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an=-1+(n-1)*(-1)=-n an=1/(-n) 有不懂欢迎追问 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a(n+1)-a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当a(n+1)及an均不为零时 等式两边同除以a(n+1)·an 有1/an-1/a(n+1)=1 即1/a(n+1)-1/an=-1 设bn=1/an 有b(n+1)-bn=-1 b1=1/a1=-1 所以bn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公式 有bn=-1+(n-1)*(-1)=-n 所以an=1/bn=-1/n 已知数列满足na(n+1)=(n+1)an+2,且a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思路:要善于观察,叠加法和裂项即可。 解:两边同时除以n(n+1)得a(n+1)/(n+1)=an/n+2/[n(n+1)] 即a(n+1)/(n+1)-an/n=2/[n(n+1)=2/n-2/(n+1) 则a2/2-a1/1=2/1-2/2 a3/3-a2/2=2/2-2/3 a4/4-a3/3=2/3-2/4 …… an/n-a(n-1)/(n-1)=2/(n-1)-2/n 左右叠加得an/n-a1/1=2-2/n 故an=4n-2 已知数列﹛an﹜满足a(n+1)=3an+2*3^n+1,a1=3,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1)=3an+2*3^n+1 a(n+1)+3^(n+1)=3an+3*3^n+1 已知a(n+1)=3an+(2*3^n)+1 两边同时除以3^(n+1)得 a(n+1)/3^(n+1)=3an/3^(n+1)+2*3^n/3^(n+1)+1/3^(n+1) a(n+1)/3^(n+1)=an/3^n+2/3+(1/3)^(n+1) an/3^n=a(n-1)/3^(n-1)+2/3+1/3^n an/3^n-a(n-1)/3^(n-1)=2/3+1/3^n an/3^n-a(n-1)/3^(n-1)=1/3^n+2/3 an/3^n-a(n-1)/3^(n-1)=1/3^n+2/3 ................ a3/3^3-a2/3^2=1/3^3+2/3 a2/3^2-a1/3^1=1/3^2+2/3 以上等式相加得 an/3^n-a1/3^1=1/3^2+2/3+1/3^3+2/3+.........1/3^n+2/3 an/3^n-3/3^1=1/3^2+1/3^3+.........1/3^n+2/3+2/3+........+2/3 an/3^n-1=1/9*[1-(1/3)^(n-1)]/(1-1/3)+2(n-1)/3 an/3^n-1=1/3*[1-(1/3)^(n-1)]+2(n-1)/3 an/3^n-1=-(1/3)^n+2(n-1)/3+1/3 an/3^n=-(1/3)^n+2(n-1)/3+4/3 an/3^n=-(1/3)^n+(2n-2)/3+4/3 an/3^n=-(1/3)^n+(2n+2)/3 an=-(1/3)^n*3^n+(2n+2)/3*3^n an=-(1/3*3)^n+(2n+2)*3^(n-1) an=-1+(2n+2)*3^(n-1) an=(2n+2)*3^(n-1)-12023-07-11 10:17:241
写一篇我的什么老师的作文300字
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好老师,但是,小学时教我们语文的贾老师,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贾老师的教学方式真是别具一格,性格也很古怪,说她幽默吧,她的确很幽默,说她严厉吧,她有时候的确很严厉,说她温柔吧,她有时候的确很温柔。不信?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写了一篇作文,名字叫“母爱”,贾老师还在班里念了我的作文,并推荐给了一家出版社,被登上了一本作文书上。有一次我们班的李艺杰同学上课玩手,贾老师说:“李艺杰,你再玩手我给你切掉扔垃圾桶里,别要了。”全班先是一愣,便又哈哈大笑起来。再比如,我没写作业,贾老师先是说了我一通,我那不争气的眼泪落了下来,贾老师说:“对不起,刚才老师太恨了,伤了你的自尊心。”我说:“没事,大家都是朋友。”那不争气的眼泪又落了下来。我喜欢我的贾老师,我是不会忘记她的。2023-07-11 10:17:213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问题一: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我所理解的“好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好教师,确实是个麻烦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通常有固定的看法,再继续讨论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或者毫无意义,然而,我们这些先前的看法虽然固定,且多是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传统,比如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就我个人来看,这些看法多过于苛求教师且模糊不清,故有必要对自己所想象或者说理想化了教师形象作一番描述,或许对某些人的观念的转变有些益处也未必可知。 就我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到了大学里,几乎达到了不能再苛刻的程度了:或许我应该对目前自己所处的状况满意才对――事实上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但往往有个上课极为枯燥的或者口齿不清的教师,又免不了要埋怨和责难,几乎对院里所有的教师都要评头品足一番,以泄心中不满,譬如男教师的条理不清或口舌笨重,女教师知识狭隘导致上课的枯燥乏味至极。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师的命运都悲惨到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程度,对有些确实才华横溢的教师则佩服得要紧,而这些教师往往又成为那些所谓无能教师的参照点――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对教师的要求日益苛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对教师的不宽容不是没有收获的,至少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让我认识到:在尽职尽责的前提下,一个教师的好坏与他或她的个人品质没有关系。换句话说,教师的好与坏是纯技术即教学技能的问题, 除此外对教师的其他方面不应该过于苛刻。很明显,这些都不涉及教师个人品质――虽然其中的措施也体现的了教师的个人品质,但在这种通过学习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掌握的措施之中教师个人品质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不足以影响教学结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纠正纠正我们一直以来的许多观念,譬如“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怎么说,这一类观念把教师的道德水准推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边缘,假如这些要求都能得到实现,那么教师便成为至圣的人物――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教师也不过是常人中的一员,不应该也不能承受如此重的道德压力。更为要命的是,我们很少教师作为教学者和日常生活的普通人这两个角色分离开来,潜意识里认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个为人师表的形象,哪怕是在私下里。这里除了说明我们普通人对教师的期望过于苛刻之外,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即使世俗的期望是如何不合理,做“好教师”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不应该完全把世俗的看法抛开,在保持核心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个体技能。 因此,我这里并不排除世俗对一个称职教师所持的基本标准,譬如热心、幽默及关心他人的能力;譬如有计划、勤奋努力及自律;譬如具有领导才能、热忱、热爱学习的感召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而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学技能对一个“好教师”是如何的重要,故将这种技能重要性作一番论述。 我以为,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是:(1)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活动;(2)做个有意识的教师;(3)在做出决策时,在教学中会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能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与常识结合起来。 首先来说明第一点――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活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 问题二:什么样的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让人敬佩;有的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能充分动学生的兴趣;也有的老师比较传统,上课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如此种种,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应该而且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老师讲课讲得怎样最终会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来。如果一个老师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去思考学生的兴趣,即使讲得再好,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堂失败的课。 二 以和蔼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我也是一名学生,对这一点有着切身的体悟,有很大一部分的课我都是凭着对讲课的老师的印象去听的。其实,在学校里,老师讲课讲得好与否,学生一般是很少去评价的,听不听课那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有些老师上课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去听,我想除了那些老师的课讲得好以外,与他(她)总是以和蔼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和蔼,让学生感到容易亲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前途命运。 这一点也许说得有点大,但却是至关重要的。有的老师从来不与学生谈心,更不用说交流什么思想,这样的老师,即使课讲得好,学生也只会产生一股尊敬之情,而不会有敬仰之感。其实,尽管我们是学生,但我们仍然是不成熟的,至少相对于年长的老师来说,因为毕竟我们的知识、阅历,相对而言要比老师少。在一些思想和人生观方面的问题上加以引导,对老师而言,极为必要。 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好以上几点 那他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满意请采纳 谢谢 问题三: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想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可亲而又可敬 这样才会和学生有交流 老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言传身教 教授的应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 我想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内在含义吧 并且我个人的理解 教书的范围更多的则不应该是“教”而是正如楼上所说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 尤其是面对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大学教育常常是导师带这学生吧 导师毫无疑问就是引导我们去学习的意思 另外还有一点个人的看法: 教师,身为教师,这真的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原因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 这实际上就给老师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 所以一个好老师一般最好都要具有尽可能宽泛的知识面 因为上课嘛,总少不了旁征博引,呵呵 也是加强了学习趣味性 再就是我想一个老师自己如果有一桶水 给学生的不应该也尽量的全部灌输 其实那样的效果未必就见得好处 我认为只给一瓢水则足矣! 因为这需要的应该是“厚积薄发”只有老师自己明了了一切 才能这样在总体上并且以最简单简洁的方式将知识教入学生的大脑 并且这个也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说到这自己倒觉得主要还是教会学生学习了 呵呵,说的有些多了 想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 因为好老师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 在想当一个好老师之前 我倒觉得完全可以先尝试一下做一个受学生欢迎或爱戴的老师 从另一个角度去做 记得采纳啊 问题四:怎么样的老师才算一位好老师呢?我是一名老师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听如何做优秀教师专家讲座有感 做为一名教师的我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听了专家讲座之后让我感到自己离优秀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更加极力我积极进取.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对于如何成为优秀教师我有如 *** 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优秀教师就是要教好书育好人,这两方面做的足够好就可以成为优秀教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我觉得我应该以下方面. 第一大方面:教好书.(1) 要教好书,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解惑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水,这就要求老师必 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学生的传授解惑做准备. (2) 要站在一定高度钻研教材教法,光有深厚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也不一定掌握 的好.没有好的教法也是不行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研究教法 把所教的知识用最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第二大方面:育好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光教会学生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修养.那也是不成功的教育必须要求教师 (1) 为人师表.品德高尚.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的榜样.因此老师必须品德高尚.为学生树立典范. (2) 认真学习有有关心理教育的知识.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 老师应该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洞察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适应竞争 社会的要求.只有教书育人两手抓好.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问题五: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乐观向上是选教师第一标准 我们今天讨论教师的素养,用十几分钟来谈教师的素养是很难的。我们每年在面试教师的时候,我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 不侧重看其背景材料,更主要的是感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的甄选教师的第一标准。 有些老师虽然有了很好的学历背景,他可能是会是在某一个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但却不一定合适做老师。因为在和我们交往的过程中,他身上缺少一种感染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在面试时,我会给老师提一个小建议,给老师3分钟的时间,让他讲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当我给老师提这个要求的时候,就表明我对这个老师比较感兴趣了。 问题六: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 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应偏心好学生,或歧视坏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你的关心或平等的教育。课触上或课余时间,你应该多观察他们,也许有些孩子有他的困难,这时你需要发现并帮助他们,给他们关心和鼓励。这样学生们都会爱戴你,依靠你。第二是组织能力吧,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或是参与活动。第三是老师自己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把这个大家庭团结起来,让同学们在这样和睦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第四是教育,应该教会你的学生们乐观,努力的生活,学会制定目标,学会为人处事。其实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老师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其实所教的知识这些要你自己去琢磨和研究,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应该是爱护学生,教他们为人处事。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七: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大学是知识传承和演进的地方,老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推进者和守望者,他们用奉献、敬业和博学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和仿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在讲台上见证着一些名师佳师粉丝众多,另一方面在象牙塔内看到了一些师生关系紧张畸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大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好老师的样子 再塑大学师生的“从游”关系 在大学,师生关系主要是通过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而形成的,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教师是引领者,故称为导师;学生是习得者,通过跟教师习得知识和方法以及接受人格熏陶而获得发展的能力。 梅贻琦,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31年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大学一解》是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常务工作期间,熬了一夜写出要点、由清华教务长潘光旦先生代拟的文稿。 据说,在当年的雅典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则形象地比喻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从游”关系是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质。梅贻琦先生所说的“从游”关系,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贴近“熏陶”这个词,彼此之间疑义相析,教学相长。正是这样一种“从游”关系,教学活动才呈现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教师展示生命的魅力,学生舒展生命的活力 。 怀海德认为:“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以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的融合。”陶行知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然而,近年来,大学师生间的这种“从游”关系却出现了反向“游离”的倾向: 学生逃离课堂或在课堂上做起“低头族”,老师成为学生口中的“老板”,关于大学师生关系畸变的议论也见诸报端。 大学师生关系为何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究其缘由,还要从教学环境的变化说起。 首先是校园环境的变化。从理论上讲,保持宁静是大学的本质要求。在宁静的校园,教师潜心从事教学活动,学生静心吸收知识给养。然而,大学又不是孤岛,大学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扩染到大学,比如社会的变化对校园的拉扯,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罢,都产生了强大的外引力。教师或忙于科研项目,或疲于应对各种社会活动;学生或忙于求职,或疲于应对各种竞聘或资格考试。大学师生之间的靶向一旦出现分离,亲近感就会自然趋弱。 其次是空间环境的变化。教室的空间环境对师生关系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小班型上课时,教室的空间结构形成了学生仰视教师的空间效果,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尽情挥洒,学生倾心领会。这种空间结构所带来的仰视效果,会让学生油然产生对教师的敬仰感。然而,为了满足扩招条件下的基本教学需要,大学的班型不断扩容,甚至有的班型超过百人。特别是在阶梯教室上课,少则百人多则数百人。在这里,教室空间变成了学生俯视教师的空间效果。 这种空间效果,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仰感。由于“向师性”趋向淡薄,进而也就慢慢失去了对教室这一特定空间所特有的兴趣。 此外还有技术条件的变化。教学过程是学生品读教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成功的体验、自尊的满足,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和美好;如果学生为教师娴熟的公式推导、流利的背诵或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也会油然产生对教师的敬畏感,进而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 问题八:我认为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300字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无私的。她让我们学会科学知识,还把她知道的上知识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她就像辛勤的园丁给花儿浇水、施肥一样,耐心细致地把知识一点一滴地教给我们。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关心,爱护我们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她从不推辞,从百忙中抽出空来,帮我们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她就像奶奶一样慈祥像妈妈一样热情,像姐姐一样和蔼,像朋友一样知心。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作文 当一位好老师是不容易的。她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品格。她既要教我们学会科学知识,又要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虽然她那么也那么累,可她从不说一声苦叫一声累,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喜欢这样的好老师,我尊敬这样的好老师。为了不辜负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会更加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辛勤培育我的老师! 问题九:一名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总结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做一名好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崇高的师德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崇高的师德就是老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相信看过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和《美丽的大脚》的人,都被那两个极其平凡又极其不平凡的农村教师感动了吧?的确是这样,古今中外许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赢得了人们的爱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他说过:“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无私的爱能够软化一切顽固的心灵。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尤其是那些较差的学生,有性格障碍或遭遇过特殊变故(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需要倍加呵护。为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二.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规范的文明行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要求更为严格;而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其对老师的审美感情必然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因而,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教师们应该从仪表形象、语言形象、行为形象和教学形象四个方面努力,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展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然而这还不够,我的理解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的,而应该要有一池流动的“活水”。现代的生活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知识的更新也更是如此,一个教师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目前掌握的知识才干,那他就跟不上时代,必会被时代远远地遗弃的,学生也不会服你。有一个例子:一个老教师上课必定要学生做笔记,且要定期检查。一日,他发现有一个学生课堂上只听课不动笔,问他:“你为什么不作笔记?”学生回答:“我作好了。”教师检查看,此学生不仅这节课的笔记作好了,下一个课时的也作好了,老师大惊,遂急翻,此学生竟连他一个学期的笔记都已作好!急问学生怎么回事,学生回道:“此是我父亲二十年前的课堂笔记。”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具有主动学习和会学习的精神,用我们的一生去备课。“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人,十万栋梁。”这就是一名好老师的人生写照。是的,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用心做教育,要以身作则,念念为学生着想。”我相信,只要向着好老师的标准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问题十:对老师的评价怎样写 【学生对老师的评语】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大家很崇拜他哦!= 4、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段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段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 5、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 6、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7、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时还有些洋幽默,很受同学欢迎。 8、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9、一开始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重点,仍然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我认为电子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课件,它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非常大。 10、老师上课诙谐有趣,他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将复杂难于理解的过程公式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讲课内容紧凑、丰富,并附有大量例题和练习题,十分有利于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 11、最开始,老师授课速度有些快,但是,后来学生提建议给老师,老师欣然接受并调整了授课速度。所以,总体感觉此刻城段老师讲得很好。 12、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 13、李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堂中,他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是思维。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了科学探索的艰辛。 14、上课时,李老师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缓和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在调节气氛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15、李老师讲课总是给人一种明明白白的感觉,例如在连续信号频域分析这一章节,内容很多,关系繁杂,而李老师清晰的讲课思路及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们能很快的接受,并且从中我们不仅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 16、信号与系统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李老师的幽默言语是课堂气氛的绝佳调节剂,从始之终,同学们总能保持强烈的兴趣及注意力。老师的这种授课理念深为广大同学所赞赏。 17、课堂中,李老师是一个富有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老师。在课外,李老师对同学也很关心,有什么困难找李老师,总会得到一些有益的指导。 18、我们李老师授课时生动形象,极具幽默感,非常能调动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无限兴趣。这也是李老师的课到课率极高的原因之一,李老师上课条理清晰,容量大,让同学能真正有兴趣,有目的地集中精力听两节课,学到知识。 19......>>2023-07-11 1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