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四分之三考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

2023-07-09 08:13:02
gitcloud

四分之三考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

校名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 得分____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历过春天的辛勤耕耘,终于到了采撷盛夏的硕果时刻!相信你一定能够发挥最好的状态,在试卷上留下你美观的字迹,反复推敲的答案,同时还有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充满希望的期待。加油!)

〔卷面整洁2分〕

一、字词小博士。(学习语文,字词是基础,细心完成吧!)(14分)

1、根据拼音写工整美观的汉字。(8分)

méi guī pú sa xī shēng táng láng bǔ chán

( 玫瑰 ) ( 菩萨) ( 牺牲 ) ( 螳螂捕蝉 )

shòu xuē zhàng peng jiào huì yù zhuó bīng diāo

( 瘦削 ) ( 帐篷 ) ( 教诲 ) ( 玉琢冰雕 )

2、按照要求填上成语。(6分)

评一评人物: 孔子( ) 孙悟空( )

赞一赞景物: 烟台的海( ) 三亚落日( )

聊一聊话题: 抗震救灾( ) 珍惜时光( )

二、句子小精灵。(句子练习,请看清要求!)(7分)

1、把句子写生动有趣。(2分)

萤火虫在夜空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合并这三句话。(2分)

天游峰的扫路人年过七十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岗位。

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豁达、以苦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课外,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句吧!试着补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3分)

三、小小美文家。(调动平时积累,完成填空!)(17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___,无日______。(《夹竹桃》)(3分)

2、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天使,永远是______,是______。福楼拜告诫莫泊桑: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______。刘老师通过放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___、___、___的种子。(3分)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课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著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段描写出自_____(谁)的小说《______ 》,写的是_____。(谁)我还知道小说中这些人物: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小能手。(短文阅读,多读几遍,不要漏做哦!)(30分)

(一)广玉兰(12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àn dìnɡ)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zuān zhuān)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āo tiá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来)(2分)

2、按要求写词语。(2.5分)

“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______,“热热闹闹”的反义词是______,再写三个AABB式的词_____、 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把_____比作____,这样比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1+0.5+0.5+1=3分)

4、本段是按___的写法,写了广玉兰哪几种花开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分)

5、“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是作者的联想,请选择一种喜欢的花,也写一个由此花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二)西 湖的 “绿”(18分)

(作者:宗 璞pú)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濛。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 绿得发黑 , 深极了 ,浓极了 ; 有的绿得发蓝 , 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著,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按要求写词语。 (1.5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 ,表示绿得时间长的: ,表示绿得面广的: 。

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3.5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

(1分)

5、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1=2分)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分)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 1分)

(4)请你仿照作者写西湖“绿”的写法,抓住某一景物的特点,写下来。(3分)

五、未来小作家。(审清习作要求,大胆表达吧!)(30分)

题目:我真想____

友情提示:一直以来,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或者特别想说的话?给你一次机会,用你的笔写下来吧!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叙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字数400个以上。

(卷尾语: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张试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可不要骄傲,仔细检查哟!希望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答案:

一、1、玫瑰 菩萨 牺牲 螳螂捕蝉 瘦削 帐篷 教诲 玉琢冰雕

2、孔子(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等) 孙悟空(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等)

烟台的海(水平如镜等) 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

珍惜时光(白驹过隙等)

二、1、写拟人或比喻都行。

2、由于……虽然……但是……

3、六年级必背古诗:万里长征人未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1、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略。

4、《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正义的坚持、对侵略者的憎恨都可以得分。

5、曹文轩 ,《草房子》,陆鹤(或秃鹤),写出另外三个即可。

四、(一)1、绽(zhàn)放, 钻(zuān),凋(diāo),似(shì)

2、争先恐后、冷冷清清、略。

3、略。比喻的好处,只要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处并适当分析即可。

4、总分,含羞带放、刚刚绽放、盛开、花瓣凋谢。

5、对花的描写得1分,由此引起的联想得0.5分。

(二)1、正确读音:栀(zhì),淙(cóng),堤(dī),袂(mèi)。

2、苍翠欲滴,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

3、排比句词语出现必须要有3次及以上。比喻句要能抓住事物间的相似处。

4﹙1﹚、短文通过描写飞来峰、黄龙洞、屏风山、苏堤、花港观鱼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西湖美景)的真挚感情﹙2﹚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5、(1)遍体生凉、心旷神怡,每个词0.5分。感受1分。 (2)写了西湖灵隐寺绿得发黑、发蓝的景色。(3)答出两处即得一分。(4)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就给分。

五、作文评分标准:

1、字迹工整、美观。2分。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符合要求。即为一等文,扣0-3分;依次为二等文,扣4-6分;三等文,扣7-9分;四等文,扣10-12分,不及格扣12分以上。

3、错别字、病句等,酌情扣1-3分。

补充:

望采纳

补充:

注意:本试卷共4页,5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已知小圆的半径是2cm,大圆的直径是6cm,小圆和小圆的周长之比为( ),面积的比是( )。

2、12的因数有( )个,选4个组成一个比例是( )。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把它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应画( )厘米。

4、3时整,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 )°,6时整,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 )°。

5、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4和7,那么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 )。

6、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8cm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 )cm,这个圆的位置由( )决定。

7、一个数,如果用2、3、5去除,正好都能被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如果这个数是两位数,它最大是( )。

8、如果一个长方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cm就成一个正方体,而且表面积增加24cm2,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9、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是2.8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打一份稿件,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2小时,那么甲、乙的工效之比是( ),时间比是( )。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c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两根1米长的木料,第一根用 米,第二根用去 ,剩下的木料同样长。( )

2、去掉小数0.50末尾的0后,小数的大小不变,计数单位也不变。( )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

4、因为3a=5b(a、b不为0),所以a:b=5:3。( )

5、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的比是3:1。( )

6、10吨煤,用去了一半,还剩50%吨煤。( )

7、一组资料中可能没有中位数,但一定有平均数和众数。( )

8、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9、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

10、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cm。

A 9.42 B 12.42 C 15.42

2、有一堆水泥,运走 ,还剩 吨,这堆水泥共有( )吨。

A B 1 C 4

3、下面各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 3 cm 和 3cm B 1cm 、2cm 和 3cm C 6cm 、8cm和 9cm

4、把4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 )不变。

A 周长 B 面积 C 周长和面积

5、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 )。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四、计算题(共 25 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9.6÷0.6= 0.5÷0.02= + = 3.14×22= - =

4-4÷6= 3÷10%= 0.125×8= ÷ = 13.5÷9=

2、脱式计算。(共12分)

3.25÷2.5÷4 5 ×0.5÷5 ×0.5 (0.8+ )×12.5

86.27-(28.9+16.27) 2 - - 1.6×[1÷(2.1-2.09)]

三、解方程(共8分)

4(2x-8)=24.4 x- x=1 :x= : 5x-4.5×2=

五、操作(共10分)

1、经过点P分别画OA的平行线和OB的垂线. 2、这是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请在

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占圆的百分之几?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一个绿化队修理草坪,用去了900元钱,比原来节省了300元钱,求节省了百分之几?

2、信誉超市运来48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占 ,3天卖出苹果总数的 ,求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3、一箱圆柱形的饮料,每排摆4个,共6排,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的底面直径是6.5cm,高是12cm。这个纸箱的体积至少是多少立方分米?

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长5cm,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5、现在把一堆小麦堆成圆锥形,已知它的底的周长是12.56m,高是1.2m。已知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求这堆小麦共重多少千克?

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

1、 2:3 4:9

2、 6

3、 略 6

4、 90 180

5、 28

6、 4 圆心

7、 30 90

8、 30

9、 2.804 2.795

10、 6:5 5:6

11、 24 8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

1、C

2、C

3、B

4、A

5、C

四、计算

1、 16 25 12.56 30 1 1.5

2、 0.325 0.25 41.1 160

3、 7.05 1.9

五、画图 略

六、解决问题

1、25%

2、 50

3、 12.168

4、 4

5、 3768

希望帮助得到你。。。

六年级下册四分之三语文试卷

2016六年级数学下册春季段考试卷答案

:wenku.baidu./link?url=u-DL1dHabZQZuqVQlCAFTI263A4IcC9eVN4q7husTRYcHCoxuDlxBXchSbx-e6lwjXdsCSjxxABDR7dGcIRy-ItFiRhUjh_PjdEm80p2PSi

仅供参考

六年级数学试卷:如果a:b=10,那么四分之a:四分之b=( )?

答案还是 10 啊

40块钱是4块钱的10倍

10块钱是1块钱的10倍啊

优+密卷六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学习上不懂的知识要能主动的

请教老师,下课跟同学互动

杜绝抄袭答案的行为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六年级下册月考试卷数学

给你一些建议:

一是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形成答案;

二是可以到书店去找,一般书后面附有答案;

三是可以把难题传上来,大家指导你解答。

希望对你有帮助!

轻松练习15分测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你自己做吧!没有好吃的药的!加油!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6045809090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的近似数记作( )万。

2、5的分数单位是( ),去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变为最小的合数。

3、在0.、66%、和0

.666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最( ),最小的数是( )。

4、1到9的九个数字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5、甲数=2×3×5,乙数=2×5×7,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6、配制一种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2,盐是盐水重量的。

7、把两个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8、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9、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3倍,商是( ),余数是( )。

10、下表是育才小学1999年购买图书费用情况统计表。

(1)在表中的空格里填上资料(2)全年平均每月购书费是( )元。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2、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不变。( )

3、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 )

4、两个偶数肯定不是互质数。( )

5、方程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6、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8分)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 )。

①直径 ②周长 ③面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木箱的容积和体积时,( )是相同的。

①计算公式 ②意义 ③测量方法

3、把60分解质因数是60=( )。

①1×2×2×3×5 ②2×2×3×5 ③3×4×5

4、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等於乙数的,那么( )。

①甲数>乙数 ②乙数>甲数 ③甲数=乙数

5、分数单位是的所有真分数的和应是( )。

①4 ②3 ③3

6、一根钢管长15米,截去全长的,根据算式15×(1-)所求的问题是( )。

①截去多少米? ②剩下多少米?

③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④剩下的比截去的多多少米?

7、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① ②75% ③25% ④80%

8、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① ② ③四、计算题。(31分) ④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5×24= 4.2÷0.2= 12-2=

1.25×= 1÷0.6= 4÷2=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1

①3.5%×9.9 ②4.62+9.9 ③4×0.6+0.6÷

3、脱式计算。(15分)

①2700×(506-499)÷900 ②33.02-(148.4-90.85)÷2.5

③(

1÷+÷1)÷5.1 ④18.1+(3-0.299÷0.23)×1

⑤(1.6×+3.6÷)×

4、解方程。(4分)

①x÷(1-

五、列式计算。(6分)

1、比某数的20%少0.4的数是7.2,求某数。(用方程解)

2、0.9与0.2的差加上1除l.25的商,和是多少?

六、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5分)

七、应用题。(34分)

1、工程队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10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小时行了156千米,照这样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3、有两条绸带,第一条长6.2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的2倍少0.2米,两条绸带共长多少米?

4、商场上有一批货,第一天运走了总数的,第二天运的比总数的多4吨,这时还剩20吨,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5、修一条路,第一施工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第二施工队单独修要6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条路的?

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7、一个圆锥形稻谷堆,底面半径是1米,高1.5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进修进修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设原来为xx:x(1-40%)+360=4:3x:0.6x+360=4:3交叉相乘3x=2.4x+14400.6x=1440x=2400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

章武
2023-07-08 13:15:497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我”再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原文】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重要内容】 我攀登天游峰时遇上了辛苦的扫路老师傅,发现他质朴而充满自信地生活在深山中,我被他的坚持所深深打动.
2023-07-08 13:16:041

天游峰的扫路人原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2023-07-08 13:16:112

《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1   在六年级最后一学期的时候,我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的作者是陈章武。   写了作者登上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作者下山的时候,已经傍晚十分,他游兴未尽沿着小溪散步。听到“哗――哗――”的违章,循声仰去,一位精瘦的老人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老人每天负责清扫天游峰的石阶。他引作者进了他的小屋,在交谈中作者才得知他每天都要把天游峰整个石阶扫完,不禁倒抽一口气。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就算是游客们登山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这位老人每天重复着一级一级扫上去,一级一级扫下来……临别时,作者告诉老人“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在作者陈章武这篇立意中,让我有感触的一句话是“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是那位老人说过的话。虽然老人已有70岁了,但是在他看来还照样可以活个30年,多么自信、乐观的老人啊!他的.用工专一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别人看来这种每天都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的工作是多么的可怕、不可思议,在老人眼里犹如世外桃源、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很难得有这么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自然,性格开朗、豁达的人,我们小学生都应该向这位老人学习他的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2   当我看到课题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时,不禁惊讶的想:天哪,天游峰是祖国的风景名胜呀,而却写一个普普通通的扫路人,这个作者是不是疯了呀?所以,我对这个扫路人非常的讨厌。但当看到课文时,我立即就将讨厌转换成了敬佩,从课文的每一个词句中我都能感觉到扫天游峰的老爷爷的自信,自强不息的那种可贵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许多游客都经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已经是年满七旬的老爷爷了呀,他每天早晨要扫上山,傍晚又要扫下山,这一上一下可就是一千八百多个台阶呀,能对对这个自信的老人产生敬佩之情吗/   像这样辛苦但有不可缺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如说,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以在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下,读书、学习,就没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还有农民伯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吃什么,喝什么?还有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工作,即使他们很脏很累,可我们不应该排斥他们呀!他们默默的奉献,无私的奉献,他们都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呀!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对他们说:“叔叔阿姨们,爷爷奶奶们,你们辛苦了,我们向您致敬!” 《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3   《天游峰的扫路人》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攀登上天游峰时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天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好像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在“这根银丝”上有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扫帚清扫着路面。这位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到扫天游峰的石梯。   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岁了,按理说早该退休了,可是他仍然义务劳动,扫台阶。这是为什么呢?老人的话为我解开了疑问:“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舍得走吗?”是啊,舍得走吗。在那里,自食其力,还有好山好水,任谁都不舍得走。   这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4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文章,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则是《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   全文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作者在游天游峰遇到的一位扫路人,()扫路人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却依旧那么热爱生活,向上,让作者终生难忘。可是,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   仍然记得老人说得那两句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上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0 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天游峰上下山总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老人却要一级级扫上去,再一级级扫下山,竟比那些为了登上峰顶而气喘吁吁的游客还要轻松许多。再想想自己,平时有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敢前进,生怕累着自己,可是再和老人一比较,我们那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老人学习吗?难道不应该怀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困难吗 ? 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去热爱生活呢 ? 说道热爱生活,老人说的第二句话就更加值得我们去反思了。老人已经年过七旬了,还能到 30 年之后吗?老人却没有计较这些,而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与作者定下 30 年之约,这种精神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让我们为之所动。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时间让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发展,我们也应该向老人一样去热爱生活,难道不是吗?老人那豁达、开朗的性格让人敬佩,那么,让我们向那位老人学习吧!
2023-07-08 13:16:181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主要内容

天游峰的扫路人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2023-07-08 13:16:324

天游峰的扫路人 作者写游客的表现在整篇文章中属于什么是为了表现老人的什么

侧面描写打扫石梯时的轻松望采纳,谢谢O(∩_∩)O~
2023-07-08 13:16:455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一   课程标准: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 反思 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内容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没有去过天游峰,对扫路人这个职业也没有深切体会,他们的人生 经验 不多,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本课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扫路人的思想,内心,以及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2、 方法 与途径: 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 文章 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环节二和环节三的 第1步来检测目标1。   2、通过环节三来检测目标2。   3、通过环节三、四来检测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你最敬佩的人是谁?能 说说 理由吗?   2.引出课题,齐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入手,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从学情出发,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检查生字词语情况   1.出示本节课中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以给大家提个醒儿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   2.巩固读一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词语的读音,加深记忆。   三、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以“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主线,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学习,才能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交流并适时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2.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 句子 ,体会一下,从这些语句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可以简单的在旁边写一下体会。   (一)外貌   1.第三、八段,你抓住了哪些重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2.同样是外貌描写,作者却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朴素、慈善、有精气神儿的老人,我们男女生对比读一读体会一下。   (二)动作   1.指生交流   2.一个小小的动作,你都体会到如此到位,了不起,你能通过朗读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吗?   (三)语言   1.“不累不累,我每天u2026u2026自在悠闲。”   A.指生交流体会。   B.师述:老师听明白了,这两位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体会到老人的工作是很累的,老人却说不累。那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先别着急用简单的累或不累来回答我,如果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那就更好了。先自己找找看,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①“那层层叠叠的石阶u2026u2026倒抽了一口气”   A.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以及标点符号,体会老人的不易。   B. B.小结:你把老人每天登山时候的表现和游客登山时的类累做了对比体会到老人工作的辛苦,理由充分。你能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C. C.指导朗读。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u2026u2026飘下来。”   A.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B.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表达方法,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C:看图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③“我抬头望了望u2026u2026一千八百多级。”   A.学生交流   B.联系生活中高楼的石阶,推测天游峰相当于多少层楼那么高。   C.指导朗读。   2.体会反衬的表达方法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抓住描写天游峰又高又险的句子,体会到老人在这儿的工作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就拿游客来说吧,偶尔来一次就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老人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儿工作着,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面对如此沉重的体力劳动,老人不但不嫌弃,不抱怨,还要在工作时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你又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我们体会到的老人的品质都与天游峰有关,看来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并不是闲来之笔,目的是什么?   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衬,我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学着运用这中方法。   3.指导学生朗读老人的语言。   4.“老人摇摇头u2026u2026我能舍得走吗?”   A.学生交流   B.小结:是啊,老人的收入肯定不高,喝山里的水,吃大米和青菜,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是清苦,可是在老人眼里却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喝的是——引导朗读   5.“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A.指生交流   B.这30年里包含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清贫,节俭,健康;通过找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通过找描写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感受老人的敬业爱岗,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将天游峰的高和险贯穿其中,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构思的巧妙之处,这样使老人的形象一点点清晰与完善,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升华主题,感受作者思想内涵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不管是做人方面还是 作文 方面的?   2.学生交流。   3.大家还觉得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扫路人吗?带着敬佩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收获,这样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总结 全文了,升华了主题,又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方法。   五、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挑山工》   2.仿照作者的方法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高、险   扫路人  热情、自信、豁达,乐观,敬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位扫路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读出感情来就再好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三 组词 语。   扫帚 宿鸟 打量 扑棱棱   精瘦 褪色 黝黑 瘦削 豁达开朗 自在悠闲 炯炯有神   飘飘悠悠 层层叠叠 顶天立地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2)指名读第一组,大家看看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吗?   (3)指名读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在文中都是写谁的?(扫路人)文中的扫路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例如朴素、健朗、精瘦等等)   (4)指名读第三组,这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天游峰)你读懂这些词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5)齐读这些词语。   三、初步认识天游峰:   1、文中开头就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3、出示句段1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   (1)自由读读这段话,用笔圈出表现这座山峰的特点的词语。把你所理解的天游峰的特点就写在字词的旁边。   板书高、险、窄   (2)指导朗读:那么高,那么险,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评读,再指读,齐读。   4、出示句段2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你又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集体交流。   (2)指导朗读。   5、(1)这么高,这么险,这么陡峭的天游峰,让我们来亲眼看看她的雄姿。   (出示组图,并配乐朗诵介绍天游峰的语段)   (2)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观感)   (3)再读两组句子。   6、天游峰高大,险峻,从古到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浏览后留下了许多的诗文。   (1)出示三组诗句和一句 名言   天游峰   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徐霞客   武夷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刘白羽   (2)自由读,看看你能读懂那句诗?   (3)齐读,要求读出雄伟,读出赞叹。   四、二识天游峰:   1、在我们和“游客”的眼中,天游峰是如此的——高、险、窄,充满着挑战,而在这位扫路人的心中,这又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他又是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的呢?再次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师:“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天游峰是如此的秀丽、险峻,扫路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此峻秀的天游峰让他忘却了一切的疲劳与辛苦,真是累在脚下,乐在心头啊!   (2)板书:好山好水 指导朗读。   3、过渡:可这位扫路人毕竟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也该早点退休了呀!是这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一起来看这段话。   4、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是什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   (2)师:老人舍不得天游峰的,是雪花泉的水、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是清爽的空气、是花鸟作伴。仅仅是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天游峰的云霭朝霞、络绎的游人u2026u2026)   老人对天游峰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依恋不舍、像自己的母亲u2026u2026)   板书:不舍 指导朗读。板书:一生依恋   五、总结全课:   作为一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来说,天游峰留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为一位与山为伴的扫路人来说,天游峰留给他的,是好山好水,是无尽的乐趣,是相依为伴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下走进扫路人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好山好水   险   窄   不   舍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   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   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④指导看图体会。   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5、齐读这两节。   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   ①齐读。   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 ”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 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u2026u2026所以u2026u2026”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   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9、课堂练习。   ①老人爱天游峰,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这里,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回到住地,作者打开 笔记本 ,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   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笑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________“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_________ 。”   练写。指名读一读。   10、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   五、拓展研讨。   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身累心不累。 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 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六、总结课文。   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可见----(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齐读。我们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   七、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   2、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不舍得 累? 岁?   扫路人 不怕累 能吃苦 爱生活   乐观 自信 豁达 开朗 相关文章: 1.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2. 小学四年级语文《出塞》优质教案三篇 3. 小学四年级语文《果敢的判断》教学教案 4. 小学四年级语文《特殊需要》教案模板三篇 5.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范文3篇
2023-07-08 13:17:371

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特点是什么?

天游峰的特点:险和高 高耸如云 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 豁达开朗 热爱生活 乐观 以苦为乐 朴素节俭勤劳 热爱工作健康 精神(还有好多嘞!)
2023-07-08 13:17:441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答案

2023-07-08 13:17:546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一)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u2026u2026u2026u2026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u2026u2026)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2023-07-08 13:18:091

天游峰的扫路人答案

要写什么?
2023-07-08 13:18:282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样的精神?

从“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从“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可以看出这是以为热情好客的老人;从语音、神态方面,如“不累,不累,我每天早餐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等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2023-07-08 13:18:361

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故事

我轻轻捧起语文书,细细的评味着《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聆听着这位高尚的扫路老人传递给我的精神,使我受益非浅。章武在游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时,意外发现打扫武夷山的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不由的令正在读书的我十分得惊讶。七旬预示着他已年过花甲,已是一头白发,做事双手颤微,病缠全身的人。面对这攀爬艰难的险峰,他竟毅然选择去打扫它。我不解,他为何不安享晚年呢?原来这是一位自强不息、豁达开朗、乐观的老人。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老人正辛苦地一阶一阶地扫着台阶。渴了,就喝随身带的雪花泉水,甘甜的泉水慢慢地流进您的身体,滋润着您干燥的喉咙。您满意的笑了。饿了,就吃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那香喷喷的食物填满了您饥饿的肚子,缕缕余香残留在口中。累了,您就坐在台阶上眺望着四周,那秀丽的山河,美丽的风光尽受眼底,是那么的美,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完全写在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也有一位这样的爷爷,他身体健康、勤劳能干,他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天总是乐呵呵的。爷爷的眼睛现在也没有花。耳朵也不减当年的“威风”。爷爷十分爱干活。他和奶奶家有四亩地,爸爸说爷爷老了,不让他种这么多的地了,可爷爷不仅种下了这四亩地,还在屋后开了一些荒地,种上了庄稼和菜。秋天收麦子,爷爷屋后的荒地却不让用联合收割机,他非要自己用手割。爷爷自己种的蒜苗每年还能卖好多钱呢!我心想:将来我一定要让爷爷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普通而又朴实的农民。我爱我的爷爷。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后感
2023-07-08 13:18:441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答案

破折号有多种用法:①用于话题突然转换;②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③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课文中(a)处是第 2用法,(b)处是第 3 用法。反义词:静寂( 热闹  )望而却步(知难而进 )半途而返(  至始自终   )  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这句把  天游峰 比作 一条银丝  ,突出  天游峰的高,险  。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  心里好不得意”与“我不禁倒抽了口气”,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说说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天游峰的高。 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再次描写天游峰,联系下面的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突出天游峰的高险,衬托老人工作的辛苦,和老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2023-07-08 13:18:531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扫路老人现在还活着么?有图片么?章武守约了么?

章武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那位天游峰的扫路人名叫苏悉,家原住在离天游峰100多米处,后住在天游峰中,为天游峰的美丽环境做出了贡献。他在2001年4月5日在天游峰旁的房子中逝世,享年102岁。他的那种乐观、自信、豁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3-07-08 13:19:015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勤劳的扫路老人,赞美了他热爱生活、自信豁达的品格。
2023-07-08 13:19:261

《天游峰的扫路人》补充习题答案

2、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3、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老人是乐于奉献、豁达开朗的人。每天他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却过得自在悠闲,这完全得益他良好的心态和无奉献的精神hahahahahh
2023-07-08 13:19:342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品质?

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023-07-08 13:19:421

《天游峰的扫路人》 老人扫路累不累 辩论赛

你们八年江南非法庭,你在涨至关重要我爱你我爱你们要你在涨跌
2023-07-08 13:19:492

天游峰的老人扫路累不累?为什么还要扫而不觉得累?

为了生存
2023-07-08 13:20:074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作者介绍

章武原名:陈章武性 别: 男出生年月: 1942年民 族: 汉族原名陈章武。笔名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1942年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南靖县报道组干事,《福建文学》编辑、副主编,《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仙游县副县长,福建省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天游峰的扫路人》《仲夏夜之梦》、《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选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病的快乐》选入全国卫校语文课本。散文《阳台》获1989年《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武夷山人物画》和《北京的色彩》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优秀文学奖。其中,《天游峰的扫路人》被选为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15课课文。
2023-07-08 13:20:141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为什么具体描写了天游峰山高、峰险

因为想通过侧面描写突出老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2023-07-08 13:20:261

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颁奖词?????????????

一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老人,在深山扫路几十年,与花鸟做伴,与大山为邻。他的出现,让垃圾望而生畏;他的付出,令游客啧啧赞叹。天游峰因为有他而骄傲;游客们因为有他而舒畅。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2023-07-08 13:20:345

《天游峰的扫路人》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从不同的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峰的喜悦之情第二段(第3自然段) 写“我”下山沿着小溪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第三段 (第4-12自然段) 写“我”在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2023-07-08 13:20:561

概括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文章讲述了武夷山的扫路老人年过7旬,却还不畏艰难劳累的扫着一节节台阶,在作者和他交谈时他饿回答亲切而又慈更令人吃惊的是来回1800多级的台阶竟是他的工作量,可他却说“不累”面对着样一个老人我心中不竟一震
2023-07-08 13:21:031

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于是有了学生对“顶天立地”一词从描写天游峰到感悟是扫路人“精神、品质、1、据言得意,感受老人的可敬形象 阅读理解的首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而
2023-07-08 13:21:114

章武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扫路人现在还在世吗?

他已经不在了
2023-07-08 13:21:192

天游峰的扫路人—武夷山的第一险峰破折号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是解释说明的意思,解释说明出这个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
2023-07-08 13:21:262

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天游峰的险: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天游峰的高: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扫路人外貌描写: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扫路人的热情好客: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扫路人的吃苦耐劳: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就先这些吧O(∩_∩)O~
2023-07-08 13:21:331

天游峰的扫路人30年后续写(急)

老人说:“再过30年,我们再见!”
2023-07-08 13:21:523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叙述方法是倒叙吗

不是
2023-07-08 13:22:003

六年级下册16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后感300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天游峰扫路人的毅力是那么地坚强!大家一定都知道“武夷山第一险峰”的天游峰吧!那里有九百多级的台阶,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像一根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够断掉似地,而作者与众多游客都为了这九百多级的台阶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不过最终作者还是上了山顶,一件事情触动了他的心灵,让他永久记忆犹新!  那一位扫路人每天都要在云雾的阻碍下扫路,而这路可不是在我们这一般的平坦大陆,而是在一层一层悬在半空中的天游峰的台阶。一上一下就是一千八百多级,而这仅仅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何况是一个年满七十岁的老爷爷呢?这真是让我们难以想象那!而老人说得照样是那样地轻轻松松“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扫,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而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可以看出了老人阳光向上的优良精神。而作者与众多游客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就与老人地轻轻松松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理说,其实老人早该退休了,不过老人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喝的是雪花泉,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这里就说明了老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愿意为曾经养育过他的大自然而奉献出自己。  我还在最后一自然段中看出了老人对自己健康的体魄有毫不犹豫的自信,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能活到那个时候!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朴实、健康、善良、热情、自信而又乐观的老人。老人是一个自在悠闲、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  在这一篇课文中我知道了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还是有很多像老人这样的具有优良品质的人的。而只有吃的是粗茶淡饭的,喝的是雪花泉,住的是大自然,吃的还是自己所种养的绿色食品这样的人才能够长寿!
2023-07-08 13:22:081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

1. 谁有天游峰扫路人的续写文章 30年后,我又一次来到天游峰。它还是那么高大险峻,有很多游人正沿着那如游丝般的石梯,像30年前的我一样向着山顶前进。 我的体力渐渐不支,便开始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来看望那位现在已有100多岁地天游峰撒路老人。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边走边寻找,却没见到那位扫地的老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毕竟老人已100多岁了,身体再好也不能每天上下一千八百多台阶扫地了。 我凭借着记忆,找到了老人住的地方,不禁一喜:此时老人正坐在一把木椅上神态悠闲地边品茶边欣赏着周围美丽地景色。我欣喜不已,快速走上前,握住老人那青筋毕现的手激动地说:“老先生,您还好吗?您还记得我吗?我30年前来过这里的!”老人仔细注视我片刻,有些惊喜地说:“啊。是你呀!”说着,老人慢慢起身,颤抖着手要为我沏茶。我忙让他坐下,自己来沏。 茶,还是那么热、那么香。我放下茶杯,再一次凝望着这位百岁老人:白发苍苍,脸上皱纹多了不少,脸色黑黝,牙齿也掉了许多,眼睛里露出和蔼慈祥的目光。“您现在还生活在这里啊?”老人笑了笑,点了点头,“是啊,我想好了,这里永远是我的家。要不是我实在登不了山了,我恐怕还在扫天游峰呢!”我听了又问:“那就没有儿女吗?”老人抬眼望着屋前地树木、小溪,深情地说:“有啊,你看,这些花草树木,花鸟鱼虫就都是我的儿女呀!” 时间不早了,在和老人聊了一段时间后,我准备“打道回府”了。临走前,老人送给了我一些他自己种的茶叶。我恋恋不舍地告诉老人,我以后还会来看他的。这位百岁老人自信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真的令我肃然起敬。 2.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30年过去了,我再次踏上了天游峰。 山上开满了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尽收眼底 。站在峰顶,朝下张望。 还别说,真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突然,我想起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便顺着石阶去寻找扫路人。 石阶两旁的竹丛长得正茂盛,石阶上一尘不染,仿佛刚刚被人打扫过。石阶又陡又窄,我小心地顺着石阶走了下去。 突然,“哗------哗”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这声音断断续续地从远方传了过来。我心里一阵狂喜,随着声音摸了过去。 不远处以为颤颤巍巍的老人慢慢地朝我迎了过来。我一眼就认出他来,虽然老人已经上百岁了,但他依然面色红润,笑容可掬。 他的头顶中建光秃秃的,周围只剩下几根稀疏的头发。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地皱纹。 老人激动地说:“你真的来了,我以为你不会来。走,跟我回家!”“唉!”我赶忙答应。 老人把我吧我引进屋,热情的款待我,为我上了一杯热茶。茶香溢满了真个房子。 “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每天坚持打扫石阶吗?” “别看我岁数大了,身体可好着呢!”老人的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您可真是位质朴而勤劳的人啊!” 老人一扬手,笑着说:“我这糟老头,什么勤劳不勤劳的。 我就是不舍得离开这里罢了。 !” 临走时,我深情地说:“有时间我还来看您。”“唉!”老人急忙答应。 直到现在,老人那热爱生活、自信豁达的品格仍让我记忆犹新。 3.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30年后扫路人还活着作文35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_550字30年后我依旧、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30年前那位扫路人——他脸上明显多了几条皱纹,但还是精神抖擞;面色更是黝黑了,可能是工作的缘故吧。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依旧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倍感亲切。 老人看清是我,脸上的笑容逐渐展开,连忙招呼我:“是你啊,来,进屋喝茶!”我也开心起来了,居然还能遇见他,还是那个热情好客的他。“您老真健康啊。 为什么您还不离开这儿,去享清福呢?”老人顿了顿,又望了望天空,意味深长的说:“哎~你现在大了,应该明白,只要你热爱你的这份工作,不管它是不是平凡的,乐观的看待这份工作,也可以让它不平凡起来,更精彩的!”我望着老人,一股敬佩之情由然而升。 “对,就像你这样。” 我激动的说。 “不,我没什么。 我只是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的生活,更热爱着大自然!”老人给我沏了一杯茶,“我还可以再做30年,呵呵。”老人朗声大笑,很自信的说。 “当然,不成问题。我30年后照样再来喝你的茶。” 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在旁边“偷听”的小鸟,只是它们并没有飞走的意思,也“唧唧、喳喳”地笑起来。 我望了望老人,又想了想我自己,思索起来……。 4. 谁有天游峰扫路人的续写文章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 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5.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30年过去了,我再次踏上了天游峰。 山上开满了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尽收眼底 。站在峰顶,朝下张望。 还别说,真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突然,我想起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便顺着石阶去寻找扫路人。 石阶两旁的竹丛长得正茂盛,石阶上一尘不染,仿佛刚刚被人打扫过。石阶又陡又窄,我小心地顺着石阶走了下去。 突然,“哗------哗”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这声音断断续续地从远方传了过来。我心里一阵狂喜,随着声音摸了过去。 不远处以为颤颤巍巍的老人慢慢地朝我迎了过来。我一眼就认出他来,虽然老人已经上百岁了,但他依然面色红润,笑容可掬。 他的头顶中建光秃秃的,周围只剩下几根稀疏的头发。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地皱纹。 老人激动地说:“你真的来了,我以为你不会来。走,跟我回家!”“唉!”我赶忙答应。 老人把我吧我引进屋,热情的款待我,为我上了一杯热茶。茶香溢满了真个房子。 “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每天坚持打扫石阶吗?” “别看我岁数大了,身体可好着呢!”老人的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您可真是位质朴而勤劳的人啊!” 老人一扬手,笑着说:“我这糟老头,什么勤劳不勤劳的。 我就是不舍得离开这里罢了。 !” 临走时,我深情地说:“有时间我还来看您。”“唉!”老人急忙答应。 直到现在,老人那热爱生活、自信豁达的品格仍让我记忆犹新。 6.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30年后扫路人还活着作文35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_550字 30年后我依旧、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30年前那位扫路人——他脸上明显多了几条皱纹,但还是精神抖擞;面色更是黝黑了,可能是工作的缘故吧。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依旧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倍感亲切。 老人看清是我,脸上的笑容逐渐展开,连忙招呼我:“是你啊,来,进屋喝茶!”我也开心起来了,居然还能遇见他,还是那个热情好客的他。“您老真健康啊。为什么您还不离开这儿,去享清福呢?”老人顿了顿,又望了望天空,意味深长的说:“哎~你现在大了,应该明白,只要你热爱你的这份工作,不管它是不是平凡的,乐观的看待这份工作,也可以让它不平凡起来,更精彩的!”我望着老人,一股敬佩之情由然而升。 “对,就像你这样。”我激动的说。 “不,我没什么。我只是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的生活,更热爱着大自然!”老人给我沏了一杯茶,“我还可以再做30年,呵呵。”老人朗声大笑,很自信的说。 “当然,不成问题。我30年后照样再来喝你的茶。”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在旁边“偷听”的小鸟,只是它们并没有飞走的意思,也“唧唧、喳喳”地笑起来。 我望了望老人,又想了想我自己,思索起来…… 7. 急仿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一篇作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没攀登过天游 做壶的老人一次,妈妈带我到乡下去.坐在车上,远远地看到一个老人.他弓着腰坐在板凳上,手里拿着几块锡皮,不知怎么三两下竟做成了一个漂亮的锡壶!我觉得锡壶好像一块吸铁石,把我深深吸引了.妈妈好像认识那老人似的,把车子放在他身边,说:“又在做壶啦!”老人抬起头,惊讶地一笑,答道:“当然啦,三十几年的工作得做到底呀!”妈妈也笑了:“帮我看下车子和孩子.”“好嘞.”老人爽快应道.妈妈放心地走了.而我就像看电影一样,认认真真看老人做壶.老人先拉风箱.胖胖的手,拉起风箱来倒也不容易.那风箱是老式的,箱把也被老人的手磨黑了,磨旧了.他又把锡块烧化,倒在容器里,浸到凉水中,锡水霎时冷却成一张薄锡皮.老人剪出壶身和壶底,再拿出烧得通红的铁锤,对壶身边缘轻轻一点,锡遇热微熔,把壶身壶底连在了一起.整个壶要点一百多下才能完成.老人也不嫌烦,嘴里还哼着《夕阳红》.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一边看老人做工,一边和他聊天.“您老有七十了吧?”“八十啦.”“这样的壶一天能做几个?”“不多,就一两个.”此时,老人仰望天空,回忆似地说:“这种锡壶做法很少见,一般不为人知,我父亲教我这种祖传技法,可我并不想以此赚钱.我的儿女收入很高,并不要我去赚钱.我在此摆摊,只是出于对这种技法的喜爱,想把这手艺传下去啊!”妈妈和老人又聊了一会,就带我走了.刚走两步,妈妈就对我说:“这个老头儿,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天天都能看到他.他乐观开朗,总是笑呵呵的.”于是,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头发花白花白的,脸被烟熏得黝黑黝黑的,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浑浊的眼睛.双手长满了因工作而长出的老茧.他已收摊,驼着背向前走,胖胖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后来,我去乡下时,就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满大街没一个做锡壶的了,他如同消失了一般.但老人的背影、漂亮的锡壶,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上,无法忘记.老人身影常浮现在我眼前.真可惜,我还没来及让老人给我做一个锡壶.。 8. 谁有天游峰扫路人的续写文章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 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 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 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 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 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9. 仿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不清楚你要的是续写还是~~ 续写: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 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 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 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 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相关教学视频(网址):教案: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 回答采纳率:41.3% 2008-11-21 18:48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晨昏,从洞穴里常常昌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岩石之间轻飓飘荡,时而聚集一。 10. 天游峰的扫路人之30后作文40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之30后作文400字] 天游峰扫路人之30年30年后,我在此来到了天游峰,那里的天依旧是那么蓝,空气依旧那么清新,又一次的让我流连忘返,天游峰的扫路人之30后作文400字. 不同的是这次我没有看见那位老人我想他大概是上山扫地去了. 于是我便一边寻找那位老人,一边欣赏着久别了30年的天游峰. 可是我走了很久很久,就是找不到那位老人,一直走到了山顶,还是没有找到他,我失望的下了山,小学六年级作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之30后作文400字》. 不过没多久,我又听见了那熟悉“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的从山下的丛林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进,一声比一声近,我循声走了过去,及至到了眼前. 一看那熟悉的身影,就知道了是那位老人,我握着他的手激动的说:“老人家,您记得我吗?我就是30年前跟您约定来看你的人.” 老人惊喜的说,“哦我记得答应要请你喝茶的,走,到我的小屋去.” 我们边说边走,谈论着30年前的事.不一会,到了老人的小屋,我坐下来,老人殷情的给我端来一杯又香又热的浓茶.随着浓茶的热度,提升了彼此的心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傍晚,我向老人道别,看了看远方的天游峰,依。
2023-07-08 13:22:141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23-07-08 13:22:239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扫路人中为什么“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因为我很吃惊和敬佩
2023-07-08 13:22:446

天游峰的扫路人 这两段话分别从哪三方面写出了老人怎样的特点

那两段话? 那我就理解“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汉淋漓,甚至望而止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气.”这句话吧! “气喘吁吁、大汉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说明游客攀登天游峰之难,这和老人一级一级扫上去,在一级一级扫下来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段话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写出了老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3-07-08 13:22:581

天游峰的扫路人如今是否健在?

天游峰的扫路人已不健在了,因为这件事已经过了很多年了。
2023-07-08 13:23:051

天游峰和扫路人各有什么特点

天游峰美,天游峰的特点是又高又陡,概括成一个字就是“险”。从扫路人的外貌、神态及语言,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热情好客、热爱生活、自信豁达的性格特点。扫路人艰辛.乐观
2023-07-08 13:23:132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两次描写老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描写了老人的着装,突出了这时一位朴素的老人。第二次描写了老人的肖像,突出了这是一位虽然瘦削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两次描写都突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2023-07-08 13:23:214

概括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与老人交谈。写了天游峰的险和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并运到了老人。在和老人的谈话中感受到老人的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
2023-07-08 13:23:424

巜天游峰的扫路人》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扫路人

15.《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章武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 )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2023-07-08 13:23:501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内容

天游峰的扫路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笑
2023-07-08 13:23:573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与老人交谈。写了天游峰的险和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并运到了老人。在和老人的谈话中感受到老人的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扩展资料:天游峰: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险峰。天游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观。观内有小卖部和茶室,可为游人提供方便。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这是仙游岩的绝顶。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游峰的扫路人
2023-07-08 13:24:141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3-07-08 13:24:346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1   在六年级最后一学期的时候,我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 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陈章武。   文章写了作者登上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作者下山的时候,已经傍晚十分,他游兴未尽沿着小溪散步。听到“哗――哗――”的违章,循声仰去,一位精瘦的老人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老人每天负责清扫天游峰的石阶。他引作者进了他的小屋,在交谈中作者才得知他每天都要把天游峰整个石阶扫完,不禁倒抽一口气。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就算是游客们登山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这位老人每天重复着一级一级扫上去,一级一级扫下来……临别时,作者告诉老人“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在作者陈章武这 篇立意中,让我有感触的一句话是“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是那位老人说过的话。虽然老人已有70岁了,但是在他看来还照样可以活个30年,多么自信、乐观的老人啊!他的用工专一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别人看来这种每天都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的工作是多么的可怕、不可思议,在老人眼里犹如世外桃源、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很难得有这么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自然,性格开朗、豁达的人,我们小学生都应该向这位老人学习他的 精神。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2   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这课时,开篇就布设疑阵: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包揽天游峰的美丽风光。不过在一路的游览中,我们还要和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而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与这位老人成为朋友的。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指导《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朗读时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低沉、缠绵柔缓采用个别读,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激昂、热烈的文字,采取集体诵读,体会节奏的奔放美。这样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读出扫路老人的精神之美。   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第7小节写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扫路老人打扫天游峰的艰辛。这时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图,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从而更加突出扫路老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问题的设计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落实,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合作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于“他是哪里人”、“他就一个人吗”、“他的工资收入有多少”等等,则放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语文,增长知识。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3   今天,我在看书中,无意中翻到了这篇《天游峰的扫路人》。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攀登上天游峰时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天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在“这根银丝”上有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这位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这位老人已经七十来岁了,按理说早该退休了,可是他仍然义务劳动,扫台阶。这是为什么呢?老人的话为我解开了疑问:“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舍得走吗?”是啊,舍得走吗。在那里,自食其力,还有好山好水,任谁都不舍得走。   这整篇文章其实一直在突出的就是老人的性格——自在悠闲、热爱劳动、自强不息、豁达开朗。   这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4   我轻轻捧起语文书,细细的评味着《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聆听着这位高尚的扫路老人传递给我的精神,使我受益非浅。   章武在游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时,意外发现打扫武夷山的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不由的令正在读书的我十分得惊讶。七旬预示着他已年过花甲,已是一头白发,做事双手颤微,病缠全身的人。面对这攀爬艰难的险峰,他竟毅然选择去打扫它。我不解,他为何不安享晚年呢?原来这是一位自强不息、豁达开朗、乐观的老人。   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老人正辛苦地一阶一阶地扫着台阶。渴了,就喝随身带的雪花泉水,甘甜的泉水慢慢地流进您的身体,滋润着您干燥的喉咙。您满意的笑了。饿了,就吃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那香喷喷的食物填满了您饥饿的肚子,缕缕余香残留在口中。累了,您就坐在台阶上眺望着四周,那秀丽的山河,美丽的风光尽受眼底,是那么的美,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完全写在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   我也有一位这样的爷爷,他身体健康、勤劳能干,他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天总是乐呵呵的。   爷爷的眼睛现在也没有花。耳朵也不减当年的“威风”。   爷爷十分爱干活。他和奶奶家有四亩地,爸爸说爷爷老了,不让他种这么多的地了,可爷爷不仅种下了这四亩地,还在屋后开了一些荒地,种上了庄稼和菜。秋天收麦子,爷爷屋后的荒地却不让用联合收割机,他非要自己用手割。爷爷自己种的蒜苗每年还能卖好多钱呢!   我心想:将来我一定要让爷爷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普通而又朴实的农民。我爱我的爷爷。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5   《天游峰的扫路人》讲了一位在天游峰游览区扫路的老人,年龄70多岁,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他总是把工作视为一种运动和享受,日子过得自在悠闲。   谁会想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还会每天上下扫1800多级的石阶?难道他比我们特殊吗?不是的,正因为他那种自强不息、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精神,所谓的“生命在于运动”。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若有所思。一个七旬的老人家居然每天可以登上那令游客都望而却步的的高山,可想而知,是多么令人生畏!但是对于这位老人来讲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散步而已。其实这并不出于他有超人的神力,而是他习惯自然成。虽然扫路在大家心目中是一项平凡、卑微的工作,可是有谁明白它真正的价值何在?一华种默默的付出,默默地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工作,它比任何工作都要神圣得多。当你吃完东西,随手一扔时,是谁在你背后捡起这块垃圾?当你被一大堆垃圾挡着去路时,是谁给了你方便?不是谁,正是那默默付出的可爱的扫路人。   有句话说:“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美丽的地球,地球美丽全靠我们如何去保护,保护地球全靠清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能做到,我们更应该如此。如今,常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现象:地震、海啸、干旱都朝我们可爱的地球涌来,我们该清醒了,好好保护地球吧!   有位名人说过:“当你给别人方便的同时,正等于给自己方便。”以后的日子,假如你看到地上有垃圾,不妨用你高贵的手捡起来吧!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6   今天,我们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我现在来给大家简单复述一下吧!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10米!天游峰有九百多台石阶,像一根银丝抛撒在空中,飘飘悠悠,好像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作者终于费尽了全身的力气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有一位清洁工老人,他每天都扫上山,再都扫下山。作者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个老人已经有七十岁了,每天来回扫石阶,真是太令作者感动了!   在作者和老人的`交谈中,作者知道老人离不开这里。因为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   这就是我复述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习那位老人,能吃苦耐劳。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7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文章,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则是《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   全文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作者在游天游峰遇到的一位扫路人,(.)扫路人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却依旧那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让作者终生难忘。可是,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   仍然记得老人说得那两句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上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0 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天游峰上下山总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老人却要一级级扫上去,再一级级扫下山,竟比那些为了登上峰顶而气喘吁吁的游客还要轻松许多。再想想自己,平时有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敢前进,生怕累着自己,可是再和老人一比较,我们那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老人学习吗?难道不应该怀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困难吗 ? 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去热爱生活呢 ? 说道热爱生活,老人说的第二句话就更加值得我们去反思了。老人已经年过七旬了,还能坚持到 30 年之后吗?老人却没有计较这些,而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与作者定下 30 年之约,这种精神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让我们为之所动。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时间让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发展,我们也应该向老人一样去热爱生活,难道不是吗?老人那豁达、开朗的性格让人敬佩,那么,让我们向那位老人学习吧!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8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于是,我轻轻捧起语文书,细细的评味着《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聆听着这位高尚的人传授给我的知识,受益非浅。   听,它在讲一位名叫章武的作者在游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时,意外发现打扫武夷山的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不由的令正在读书的我十分得惊讶。七旬预示着他已年过花甲,已是一头白发,做事双手颤微,病缠全身的人。面对这攀爬艰难的险峰,他竟毅然选择去打扫它。我不解,他为何不安享晚年呢?但我佩服他坚强的毅力,佩服他的体力,佩服他那颗不服老的心。对他是完完全全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他我只有一声惊叹:老大爷,你可真棒!   在对他钦佩后,我又静下心来继续倾听着。渐渐地我解开了之前心中的困惑。原来是因为时间的漫长,令他对天游峰的感情日渐增加,那颗不忍离去的心让他留了下来。的确,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记的我曾为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小白兔的离去而痛哭过,因为它曾经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带给我快乐。更何况您与天游峰是日日夜夜的互相陪伴着。我很了解您的心情,那种分离的痛苦。牵肠挂肚的感觉是多么的难受。这么多年来,天游峰与您朝夕相拌,其实您早已把这当自己的另一个家了。朦胧中我仿佛看见您正辛苦的一阶一阶的扫着。渴了,就喝随身带的雪花泉水,甘甜的泉水慢慢地流进您的身体,滋润着您干燥的喉咙。您满意的笑了。饿了,就吃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那香喷喷的食物填满了您饥饿的肚子,缕缕余香残留在口中。累了,您就坐在台阶上眺望着四周,那秀丽的山河,美丽的风光尽受眼底,是那么的美,这个家园多好呀!她是那么的令人流连忘返,那儿还有清爽的空气,花鸟的作伴,难怪您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完全写在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但我知道;这欢乐中还带着酸楚。劳累,望着图上您硬邦邦的身体,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一直还萦绕在我耳畔:“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听着您意味深长的话语细细品味着,惊叹您那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如果有机会真希望能看望您硬朗的身体,聊聊您丰富的经历。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9   当我看到课题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时,不禁惊讶的想:天哪,天游峰是祖国的风景名胜呀,而却写一个普普通通的扫路人,这个作者是不是疯了呀?所以,我对这个扫路人非常的讨厌。但当看到课文时,我立即就将讨厌转换成了敬佩,从课文的每一个词句中我都能感觉到扫天游峰的老爷爷的自信,自强不息的那种可贵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许多游客都经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已经是年满七旬的老爷爷了呀,他每天早晨要扫上山,傍晚又要扫下山,这一上一下可就是一千八百多个台阶呀,能对对这个自信的老人产生敬佩之情吗/   像这样辛苦但有不可缺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如说,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以在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下,读书、学习,就没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还有农民伯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吃什么,喝什么?还有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工作,即使他们很脏很累,可我们不应该排斥他们呀!他们默默的奉献,无私的奉献,他们都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呀!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对他们说:“叔叔阿姨们,爷爷奶奶们,你们辛苦了,我们向您致敬!”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10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老人的外貌、动作,尤其是语言,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是呀,正因为老人的那份自信,那份乐观,也正因为老人的那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每天早晨,上山——)(每天傍晚,下山——,一上一下——)而不觉得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把他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在辛苦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正是老人那份豁达开朗的心胸使他能在工作中发现乐趣;七十岁了却舍不得离开(喜欢这里雪花泉的水,自家种的——呼吸——有花鸟作伴)。正是老人那份豁达开朗的心胸使他能在生活中享受甜蜜。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一切是因为老人有爱,对大山的——爱,对工作的——爱!)因为有了这份爱,再大的工作量,他——不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不累;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不累。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叫——豁达开朗,正因为他的豁达开朗,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是呀,不累,不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中包含了老人多少的辛劳,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打动了我的心,还感染了一批批读这篇文章的读者。   从这里我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他具有坚强的毅力,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吗?一个人如果喜欢上了一种职业,他就会拼命地去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好这件事。老人正因为喜欢这个职业,所以他觉得工作并不累,反而会感到很高兴的。就像我一样,我喜欢语文,所以我语文就学得好,也学得轻松,我并不觉得负担重,反而,我还觉得很轻松呢!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要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即使扫得累,不过看到能给游客们提供这么干净、整洁、美丽的自然环境,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篇11   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间的一次阅读,竟使我感触颇多。我看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朴实而真挚的语言,久久回荡在了我的心间。   文章讲的是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偶遇了一位扫路人。在与扫路人的交谈中,作者感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十分辛苦。相比之下,自己登上山顶是一件多么轻松、平常的事。   文章中作者的经历与我四年级时一次意外的发现十分相似。一天早上七点多,我火急火燎地赶去学校。这时,一个清瘦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位清洁工人。那样瘦的身躯,那样干枯的手掌,那样蹒跚的脚步,在人群中,他是那么不起眼,就好像人群中没有他的存在一样。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突然,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到处横冲直撞,嘴里还吃着东西。他不以为然地扔下了食品包装袋,正巧扔在了清洁工人旁边。我满以为清洁工人会破口大骂。没想到,清洁工人默默地捡起了包装袋,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也许是为了那个小伙子,也许是为了自己。   我的心骤然紧缩成了一团。清洁工人为了大家付出了这么多,然而,大家却没有对清洁工人付出过什么,甚至连一句简单的谢谢也没有。但是清洁工人一句话也没说,没有怨言。   我喜欢清洁工人,因为他沉默不语,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不为自己,而为了大家。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十分高尚、伟大的。   每当我上学的路上看到这个身影时,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觉得他在人群中最高大,最显眼!
2023-07-08 13:25:031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吗?

承认你很帅/漂亮,就赞同
2023-07-08 13:25:112

作者从天游峰的扫路人想表达什么

《天游峰的扫路人》。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攀登上天游峰时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天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在“这根银丝”上有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这位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这位老人已经七十来岁了,按理说早该退休了,可是他仍然义务劳动,扫台阶。这是为什么呢?老人的话为我解开了疑问:“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舍得走吗?”是啊,舍得走吗。在那里,自食其力,还有好山好水,任谁都不舍得走。 这整篇文章其实一直在突出的就是老人的性格——自在悠闲、热爱劳动、自强不息、豁达开朗。 这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2023-07-08 13:25:181

天游峰的扫路人 阅读答案

fg
2023-07-08 13:25:293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吗?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勤劳的扫路老人,赞美了他热爱生活、自信豁达的品格。
2023-07-08 13:25:521

概括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我”再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原文】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重要内容】我攀登天游峰时遇上了辛苦的扫路老师傅,发现他质朴而充满自信地生活在深山中,我被他的坚持所深深打动。
2023-07-08 13:2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