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程学习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22、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3、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一、 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7页内容,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正确地民族原则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图表,思考图表内容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内容,思考分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以及如何巩固、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
(1)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3)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4)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3)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 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段话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 )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 不存在利益差别 ③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 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答案:C
[例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
V. 维护民族团结 B. 实现民族平等 C. 维护国家统一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例3] 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D.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答案 B
[例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已经消失
B.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平等
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答案:C
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创建社会主义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24、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5、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W. 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
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
答案:D
[例2]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 )
① 人民代表大会 ② 人民政府 ③ 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例3] 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
① 维护国家统一 ②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③ 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26、 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7、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进行新课
十三、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的。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不是。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权力,维护民族团结。因此,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3、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 )
X.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Y.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 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D
[例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 )
① 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② 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③ 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
答案:C
[例3]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它 ( )
① 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②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③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④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 ( )
①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③ 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④ 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5:34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法律分析: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2023-07-01 12:15:4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5:5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自治地方 B.自治机关 C.自治权 D.自治程
C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所以本题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2023-07-01 12:16:1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如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16:2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自治权 B.民主权 C.自由权 D.平等
A 试题分析: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及其他自治权,故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2023-07-01 12:17:09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制度安排,其核心在于“自治”二字。民族自治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地方自治权,管理和发展本民族自治区域及其所居住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和场所的内部事务,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此,前后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决定》、《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这些文件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多民族的和谐共处、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有当符合一定要求时,才能够设立自治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少数民族在人口比例上具有较高比重,由此能够推动实行自治。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理范围较大,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有发展空间和挑战。4.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要求自治或是自治具有广泛的共识。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1.户籍、落户以及人口统计:对少数民族申请认定为本自治区的居民,并实现户籍管理。2.教育和文化宣传:实现教育与文化多样性,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并倡导联席会议及教师相应结构的改革。3.独立建立自治机构: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及其分支机构,实行传统制度和先进制度相结合体;4.管理法律事务:进行管辖区内的司法审判及相关工作,起草有地方性、实施管辖区内的法律和法规。2023-07-01 12:17:16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8:03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如下: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体的需要,允许在其居住地方享有自我决定、自治、自治管理权和发展文化等权利。其核心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首先,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相对于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特有的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资源也很容易被主体民族同化或者边缘化。因此,在民族区域自治中,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权利,是自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当少数民族的权益得到完全的保障和尊重,民族区域自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实现民族的平等发展。从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到,主体民族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少数民族往往被边缘化或剥夺一系列基本权利。因此,自治地区应该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在各个领域享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促进民族之间的平等发展。最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在自治区内,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自治地区应该注重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开展“大团结、大联合、共同富裕”的工作,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纽带和互信意识,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综上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实现民族的平等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只有真正地贯彻执行这些核心理念,才能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稳定、和谐和繁荣。2023-07-01 12:18:1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自治权。这是高中政治课本的原话。2023-07-01 12:18:375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答案】: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CD是我国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的原则。2023-07-01 12:19:1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9:212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他们自己自理的地方2023-07-01 12:19:309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第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2023-07-01 12:20:36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2023-07-01 12:20:474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0:5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他的核心就是那个必须要管的严,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给人说你合格的答案。2023-07-01 12:21:17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023-07-01 12:21:501
我国的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团结还是民族区域自治?
这个当然是 共同富裕 想都不用想的2023-07-01 12:21:58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法条上的真题练习答案是 区域自治,分析原文是 自治权2023-07-01 12:22:213
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
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制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发展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好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保证。他还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胡锦涛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中也指出,要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要保障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民族平等原则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生活方面真正实现。 三是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让全民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其次才是中华民族中的藏族、汉族等民族,这样才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足够耐心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这种意识,并做好相关工作。 四是在汉族群众中大力开展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教育工作。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内地的汉族劳动力来到西部,改变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在汉族民众中开展的民族政策教育工作十分薄弱,许多前往西部地区的汉族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缺乏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由于汉语交流能力差及文化差异,其收入明显低于外来汉族流动人口。这些现象必然会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成员的不满,再加上外部敌对势力的鼓动与支持,一些普通的文化差异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就会上升为民族问题,并使极少数激进分子铤而走险。对此,要加强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充分认识各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致力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共享人类社会发展成果。 五是重点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让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优势,起到带头骨干作用。西藏民主改革50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各种办法,培养了大量西藏本地干部,他们在建设新西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西藏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短缺,专业性人才屈指可数,在重点岗位、重点行业领域使用民族干部的比例不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2023-07-01 12:22:49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制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地位(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1、民族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变通执行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财政经济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较大程度的财政经济自主权,并可以享受国家的照顾和优待。凡是依照国家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项目,由国务院按照优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5、组织公安部队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 另:1949年7月20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称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23-07-01 12:22:573
为何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解放、为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而奋斗的结果。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地方共计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2023-07-01 12:23:1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保障自治权。请及时采纳,谢谢!2023-07-01 12:23:3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与实质
这样的回答是可以得高分,但跟中国的实际实在是相去甚远,实际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策,是我国在不成熟时期借鉴苏联做法的结果,苏联分裂正由此而起,现在已不适合中国发展需要,中国民族分裂的危险也将因此策而起,逐步取消民族识别,促进民族融合才是唯一出路,不要死背课文了,详细分析《马戎:21世纪的中国是否存在国家分裂的风险(上)》和《马戎: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自己百度一下2023-07-01 12:23:39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学生了解这一制度适合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进而准备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对这一重点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这一制度的内涵。(国家的统一领导、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要弄清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重点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要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时根据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目前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设立自治机关。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具有二重性。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要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自治权,说明自治权是法定的,行使有法律保障,同时,上级国家机关尽其扶持和帮助的职责,也为自治权的行使提供了保障。教材将自治权归纳为五个方面,用图示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治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提高他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其次,要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的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是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于民族区域自治采取了多级层次,一个少数民族不但可以再一个地方实行自治,而且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治。另外还建立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在大小不同聚居区较为普遍的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行这一制度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最后,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教材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教学中组织好本目的探究活动,参考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资料,增强优越性的说服力2023-07-01 12:23:471
民族区域自治的名词解释?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行使自治权。前提是国家的统一。2023-07-01 12:24:081
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___(判断对错)
依据教材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所以题目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2023-07-01 12:24:15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一样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2023-07-01 12:24:403
如何理解两个结合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要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两个结合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将其视为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初衷、坚持的依据、完善的目标。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到保持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既定格局稳定的重要性,不再细分民族成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的,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又是在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自治地方。统一和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两个结合是统一和自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2023-07-01 12:24:4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民族区域自治从这个字面我们就不难理解,如果没有自治权那么这还会是民族区域自治?并且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是整体与部分不能断章取义的去看待。2023-07-01 12:25:17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1)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3)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性和中央的统一领导。2023-07-01 12:25:331
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大团结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个国家只有团结了,前程才有希望。2023-07-01 12:25:44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如下: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核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作为一项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2023-07-01 12:25:571
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说白了,自己民族管自己民族~明白?2023-07-01 12:26:20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bcde2023-07-01 12:26:4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2023-07-01 12:26:545
高三政治生活重点知识点?
政治生活是高中政治重要的内容,高三学生在复习时要记忆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②我国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二 1、 *** 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 人口、领土、政权、 *** 是构成 *** 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 *** 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国家才真正拥有 *** 。 *** 国家享有的权利: ①独立权, *** 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②平等权, ***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③自卫权, *** 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④管辖权, *** 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 国家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必须超越一国界限。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 *** 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 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存在利益的对立并不一定不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各国若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彼此的分歧和冲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地加以解决,就有可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 *** 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三 1、当今时代的主题 虽然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但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家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因此世界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发展。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中国 ***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中国 *** 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综合国力是一个 *** 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程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 *** 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 *** 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 ***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的人还:2023-07-01 12:27:10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作为一项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3、这些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政治智慧的结晶。扩展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2023-07-01 12:27:31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以其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区域内,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仅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还依法行使自治权,即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1.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平等,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2023-07-01 12:27:524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26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律主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3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4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2023-07-01 12:28:56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楼下那个回答是扯淡2023-07-01 12:29:063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过现当家作主。作为一项富于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些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相关依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讳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持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9:141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以下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的详细解释。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制度安排,其核心在于“自治”二字。民族自治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地方自治权,管理和发展本民族自治区域及其所居住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和场所的内部事务,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此,前后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决定》、《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这些文件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多民族的和谐共处、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有当符合一定要求时,才能够设立自治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少数民族在人口比例上具有较高比重,由此能够推动实行自治。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理范围较大,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有发展空间和挑战。4.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要求自治或是自治具有广泛的共识。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1.户籍、落户以及人口统计:对少数民族申请认定为本自治区的居民,并实现户籍管理。2.教育和文化宣传:实现教育与文化多样性,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并倡导联席会议及教师相应结构的改革。3.独立建立自治机构: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及其分支机构,实行传统制度和先进制度相结合体;4.管理法律事务:进行管辖区内的司法审判及相关工作,起草有地方性、实施管辖区内的法律和法规五、拓展知识:民族是为了满足人类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多元文化小群体之间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一直是一个主题。因此,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终达到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其基础是平等、团结和发展这三大基本方针。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是有效保障我国各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顺利和谐,并在某些方面取得极为优异的效果。2023-07-01 12:29:321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2023-07-01 12:30:1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扩展资料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30:43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地位?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扩展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