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匹夫不可夺志也什么意思 原文出自哪本书

2023-08-14 16:44:18
TAG:
kikcik
1、“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意思是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评析】“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两千五多百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堂堂正正挺立在人世间,也成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孔子在两千五多百年前就能意识到个人的力量,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可以看成对人的尊重,甚至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之一。在同时代的西方社会还把神的意志当成至高无上的意志去崇拜的时候,孔子已经意识到普通人的志向也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也就必须给予重视。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轻易改变普通人的意志。
2023-08-13 18:24:3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是什么意思?

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没有道德的理想。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或者阵亡,整个军队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2023-08-13 18:24:45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yě,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yě  【解释】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国王切不可强行的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1]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驾驭马车的赶车人,寓意:国王,古时候,把能人比喻为千里马。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读解】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2023-08-13 18:25:1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什么意思

军队的将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023-08-13 18:25:284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2023-08-13 18:25:463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句解:用比较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改变,取决于他自己的人格,所以越危机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志向。
2023-08-13 18:26:05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译文:指普通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句话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句子赏析: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同样的话还有人说过,那就是军事家孙子,《孙子·军争》中说:“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气是不可能被夺走的,心也是不可以夺走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23-08-13 18:26:19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就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x0dx0a【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x0dx0a【注释】x0dx0a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x0dx0a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x0dx0a3.夺:改变,换。x0dx0a4.志:(某人的)志气。x0dx0a【译文】x0dx0a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x0dx0a【读解】x0dx0a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x0dx0a这是“三军可夺帅也。”x0dx0a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x0dx0a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x0dx0a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2023-08-13 18:26:38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是什么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评析】“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两千五...
2023-08-13 18:26:44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这里的“志”是“志向”。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志气”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人的尊贵不在于官位大小、身份高低,而在于志向是否坚定。权势再大的人,如果志向不坚定,随势而变,也不会尊贵;就是一般的人,如果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尊贵的。告诫人们,一旦选定志向,就要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2023-08-13 18:26:512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词语解释

文化课教材(高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ROM: big5.zhengjian/articles/2007/8/19/45154 ◇◇◇ ◇◇◇ ◇◇◇ 【原文】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 【语译】 孔子说:「三军虽众,可以把他们的主帅俘虏过来;但一个普通老百姓,却不能改变他的志向。」 【研析】 三军虽众,但是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茍守其志,不可得而夺。「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对于一个人来讲,那是他人生努力的具体目标,如果能理智订定一个确切的目标,从中我们涵养高尚的人格与坚定毅力,并且往这确立不渝的目标努力迈进,不受威胁利诱,便能「始终坚守」直至成功。 古人讲:「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在立志与成功之间,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没有实际的付出,再高远的志向也是空中楼阁。 【延伸思考】 1、请和同学分享你的志向。 2、想想看,你打算如何实践你的志向? 【相关资料】 何为大丈夫 有个叫景春的人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各国诸侯都恐惧不安;如果他们平平安安的呆在家里,天下都没有一点生气。」公孙衍和张仪都是魏国人,游说诸侯的纵横家,能让诸侯互相攻伐,所以诸侯都害怕他们。 孟子说:「这怎么算大丈夫呢?你没学过礼仪制度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由父母教导他成人之后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女子出嫁的时候,由母亲教导她做 *** 子应该遵循的规范,把女儿送到婆家大门,告诫她说:『到了婆家,要恭敬谨慎,不要违抗丈夫的命令。』象公孙衍、张仪那样,以顺从别人、阿谀取容为正确的规范,那是妇人女子的做人方法。」 孟子又说:「立志要心存天下,非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不处,非天下最正直的道路不行。理想能够实施,则与百姓一起遵循前行;理想不能实现,则自己独行正道,独善其身。富贵不能让他迷乱本性、贫贱不能让他改变志向、威势武力不能让他卑躬屈膝──这,才叫做真正的大丈夫!」 (出自《孟子》) big5.zhengjian/articles/2006/4/6/36325p 【课后作业】 请说说看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你知道有哪些古代英雄豪杰之士的事迹符合此标准吗?
2023-08-13 18:27:271

"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含义

分类: 外语/出国 解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读解】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 语·子罕》
2023-08-13 18:27:3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1、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读解: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2023-08-13 18:27:43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给我们的启示

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告诉我们要以一个人的志向高远作为目标
2023-08-13 18:27:53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介绍如下:出自论语。意思是军队可以没有将领,但普通人不能没有志向。志向是一个人人生航程的明灯,照亮了前方的路程,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该向什么样的方向而去。失去了志向,便是失去了那个可以引领你的绳索,于是迷茫,不知所措都会是最真实的感受,更像是大海上的一个独木舟。对这句话的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是传诵千古的名言。这句话强调了人格的高贵,志向的尊严。同时,这也是孔子通过对人的内在志节的肯定,间接肯定了人的价值。与西方以神为主导x教文化不同,儒学一开始就认可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价值,倡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和能力提升,最终建功立业,实现一个充实而壮美的人生。这种思想,是典型的人文主义,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才进入人文主义阶段。作品简介:《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2023-08-13 18:28:381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用意是什么?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你好,望采纳。
2023-08-13 18:29:05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古文翻译技巧: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文言文句子翻译应当以“信、达、雅”为标准,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要求在“信、达”上,高考中做到准确、通顺即可,译文的生动、优美则不必刻意去追求。
2023-08-13 18:29:4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得志也.翻译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023-08-13 18:29:48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字是什么意思?

夺:夺去。 帅:主帅。 匹夫:1.普通老百姓2.男子汉。 不可:不可以。 志:志气。
2023-08-13 18:29:59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的意思

三军 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 普通 的人,却不可夺其 志气 。 形容 一个人志气的 重要 。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2023-08-13 18:30:20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怎样翻译

1、该句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2、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子罕》。 3、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023-08-13 18:30:271

子曰:“三军可夺帅的下一句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023-08-13 18:30:385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出处在哪?

出自《论语》。
2023-08-13 18:30:591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是什么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谓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2023-08-13 18:31:1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例子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三军的将帅可以被拿下(被俘虏了或者被打死了),但是作为一个人(这里指的还是将帅本人)的意志却是不能被消灭的。很多注释把“帅”和“匹夫”当成是两个不同群体和立场的人,这是错误的。帅和匹夫是一个人。具体的事例,可以参考杨靖宇抗日的英雄事迹。
2023-08-13 18:31:25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感200字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你好,望采纳。
2023-08-13 18:31:331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注释】。(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2023-08-13 18:31:55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志向不可以随便改变```
2023-08-13 18:32:02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得志也。翻译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023-08-13 18:32:271

匹夫不可夺志的意思

匹夫不可夺志释义: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 任棠 、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意思: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2023-08-13 18:32:361

论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三十明确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四十遇到事情就不会那样迷惑,五十可以同天地相交,理解天道。六十听到什么都能够有所悟有所得而不会影响温良恭谨的标准。七十便无论怎么做,任心而为却不会违反道德标准
2023-08-13 18:32:4615

古代中国名言.中国现代名言

楼上的真厉害
2023-08-13 18:33:30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论语·子罕》。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论语》中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他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认为治国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为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恢复社会安定,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并致力于道德教育。他强调,道德与刑政不同,单纯依靠刑罚和行政手段,百姓慑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只有实行德治,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做坏事。他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于民等重要原则。
2023-08-13 18:33:45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

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2023-08-13 18:34:168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意思

可我看我看完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看
2023-08-13 18:35:22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什么?

三军可夺帅也:三军的意思就军队的通称,夺就是改变的意思。这句话说:军队你要给他换一个领头的,是可以的。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男子汉。志,志气。夺,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汉的志气,却是不可改变的。孔子在此强调了骨气和气节对人的重要性。整句译文: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扩展资料:匹夫不可夺志的例子司马迁立志著史书,入狱受宫刑不改初衷。公元前99年,汉朝大将李陵在一次战斗中惨败,投降了匈奴。司马迁在谈到处理此事意见时,只因说了几句客观的公道话,便触怒了汉武帝,被关进牢狱,并被处以宫刑。这对司马迁是一次极大的侮辱和打击。他曾痛不欲生,但想到父亲留给他的事业,又顽强地坚持活下来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我受了这样可耻的腐刑,所以要隐忍苟活,是因为我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史料,要撰写一个阐述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书,建立一家之言,不让国家的历史断绝。假如书已写完,并传布于世,即使要我立刻死去,也是绝不后悔的。司马迁写《史记》不是为了阿世,所以敢于秉笔直书。他是为了“成一家之言”,与经传比高低,所以竭尽他的才力与心血,以高度严肃郑重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终于用生命和血汗完成了一部划时代的光辉巨著——《史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023-08-13 18:35:5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1、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读解: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2023-08-13 18:36:2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出处:该句出自《论语·子罕》。2、注释:(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3、读解: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论语》简介及特点:1、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说的话。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2、特点:在描写上,《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2023-08-13 18:36:35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8-13 18:37:25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这里的“志”是“志向”。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志气”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人的尊贵不在于官位大小、身份高低,而在于志向是否坚定。权势再大的人,如果志向不坚定,随势而变,也不会尊贵;就是一般的人,如果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尊贵的。告诫人们,一旦选定志向,就要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2023-08-13 18:37:38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你好!原句为: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为: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古义:军队的通称。“三军”今义: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2023-08-13 18:37:45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yě,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yě  【解释】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国王切不可强行的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1]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驾驭马车的赶车人,寓意:国王,古时候,把能人比喻为千里马。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读解】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2023-08-13 18:38:03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注释】。(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2023-08-13 18:38:10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部典籍?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这里的“志”是“志向”。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否则不能担当得起历史的重责。作品简介《论语·子罕》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2023-08-13 18:38:171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用意是什么?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你好,望采纳。
2023-08-13 18:38:355

《论语·子罕》中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分类: 休闲/爱好 >> 脑筋急转弯 问题描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读解】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
2023-08-13 18:39:00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将士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作为男儿的雄伟志向是不会改变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2023-08-13 18:39:092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出自哪里的?

  【成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yě,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yě  【解释】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国王切不可强行的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1]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驾驭马车的赶车人,寓意:国王,古时候,把能人比喻为千里马。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读解】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2023-08-13 18:39:1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改变。【出处】《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注释】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扩展资料匹夫不可夺志的例子司马迁立志著史书,入狱受宫刑不改初衷。公元前99年,汉朝大将李陵在一次战斗中惨败,投降了匈奴。司马迁在谈到处理此事意见时,只因说了几句客观的公道话,便触怒了汉武帝,被关进牢狱,并被处以宫刑。这对司马迁是一次极大的侮辱和打击。他曾痛不欲生,但想到父亲留给他的事业,又顽强地坚持活下来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我受了这样可耻的腐刑,所以要隐忍苟活,是因为我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史料,要撰写一个阐述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书,建立一家之言,不让国家的历史断绝。假如书已写完,并传布于世,即使要我立刻死去,也是绝不后悔的。司马迁写《史记》不是为了阿世,所以敢于秉笔直书。他是为了“成一家之言”,与经传比高低,所以竭尽他的才力与心血,以高度严肃郑重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终于用生命和血汗完成了一部划时代的光辉巨著——《史记》。
2023-08-13 18:39:251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白话译文:“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字译: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的《子罕篇》。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衣敝_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白话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2023-08-13 18:3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