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注意: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一直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份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案由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景天酸代谢植物
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如果说C4植物是空间上错开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卡尔文循环的话,那景天酸循环就是时间上错开这两者。行使这一途径的植物,是那些有着膨大肉质叶子的植物,如凤梨。这些植物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样经哈奇-斯莱克途径将CO2固定。早上的时候气孔关闭,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叶肉细胞中开尔文循环开始。这些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也很高。
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如红藻、绿藻、褐藻等,和植物一样具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光被叶绿素吸收,而很多藻类的叶绿体中还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颜色。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事实上,目前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研究意义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步骤】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如图)。夹好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6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为了便于区别,可使一片叶带叶柄,另一片叶不带叶柄),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酒精量不超过瓶内容积的二分之一),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如图),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全部变成蓝色;经遮光处理过的叶子,它的遮光部分没变蓝,只有周围受光照射的部分变蓝。由此可以说明,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注意】
1.碘的浓度过大时,叶片的颜色不显蓝,而显深褐色。对存放时间过久的碘酒,因酒精蒸发使碘的浓度增大,可适当多加一些水稀释。
2.酒精燃点低,一定要在烧杯中隔水加热,千万不要直接用明火加热,以免着火。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中国解决光合作用效率世界难题
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解决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难题。
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
那中元开发的GPIT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西藏、云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自治区试验结果,使用GPIT技术,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
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高原坝区海拔3276米,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93℃,不到世界公认有效积温最低极限的一半;玉米苗期最低气温零下5.4℃,地表最低气温零下9.5℃。但使用GPIT技术试种的玉米仍生长良好,获得每亩499公斤的高产。
1999年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试种的玉米,单株最多长出八穗,全部成熟,且全是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全国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试验示范表明,应用GPIT技术可使作物的生育期大为缩短,小麦平均缩短7至15天,水稻平均缩短10至20天,玉米平均缩短30至40天。
GPIT技术还解决了农作物自身抗性表达,高抗根、茎、叶多种病害的世纪难题。1999年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百亩小麦连片对照试验,未使用GPIT技术的小麦三次施用农药,白粉病仍很严重;而应用GPIT技术处理的百亩小麦,不用农药,基本不见病株。
- meira
-
叶绿体的作用是(催化剂),该反映的令一个条件是(光)。
- 此后故乡只
-
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和必要的物质(比如酶,叶绿素,叶黄素等)
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因为它是原料之一,而水可以用植物体内自身的,二氧化碳则必须从外界摄取
- 苏萦
-
催化剂
光照
- 陶小凡
-
作用。能量转化车间 光
绿色植物在日光灯下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可以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日光灯是可见光,我还从书上看过有关文章,说植物可以在日光灯下进行光合作用。 日光灯是白光,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而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蓝光和红紫光,所以能2023-08-11 06:22:443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什么?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的作用。2023-08-11 06:22:583
绿色植物怎样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庋的增减而增减。在黑暗时,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CO2;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强,逐渐接近呼吸速率,最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达到动态平衡相等。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晚间还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扩展资料: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约为人能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合作用2023-08-11 06:23:261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光合作用指的是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又叫做光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的介绍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光合细菌内,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有助于调节大气碳-氧平衡,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2023-08-11 06:23:43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023-08-11 06:23:52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是什么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物质变化)反应式: H2O------->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ATP (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反应式: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H]+ATP------->(CH2O)+C5+ADP+Pi2023-08-11 06:24:011
绿色植物在灯光下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绿色植物在日光灯下,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作用主要靠蓝光和红紫光,而灯光同样能发出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科学研究发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靠蓝绿光和红橙光,灯光里含有这两种光,所以植物在灯光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夜晚灯光照射下绿色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不过灯光的光照强度必需达到一定强度。植物在光饱和点以上时,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当达到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降低;当减低到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处于来衡状态;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此时植物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确切地讲,在灯光照射下光照强度在该绿色植物的光补偿点以上时,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低于该植物的光补偿点时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023-08-11 06:24:09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CO2的固定和还原。2023-08-11 06:24:172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2023-08-11 06:24:345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光+6CO2+6H2O========6C6H12O6+6O22023-08-11 06:25:204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物质变化)和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变化).,10,绿色植物合作用实质:物质变化:无机物(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等),释放出氧气。,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这么多行家啊,我就顶一下得了。,2,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把太阳的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0,把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到稳定的有机物中,0,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叶绿体中,0,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0,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贮存能量,0,2023-08-11 06:25:461
绿色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会作用?
绿色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会作用? 所有绿色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发育生长、开花结果,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日光大棚是人为地,为蔬菜生物创建了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小气候,以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 大棚蔬菜进行光会作用,是以根系吸收水,肥为原料进行的,养分的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而进行的.平衡供水,各种养分平衡供给,养分首先要被水溶解,根系才能吸收利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任何物质所不可代替的,被称之为大棚蔬菜的粮食.日光大棚光照弱,湿度大,气流交换缓慢,二氧化碳不能从大气中任意补充,特别是数九寒天,大棚蔬菜对二氧化碳气肥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又为突出,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决定着光合作用的多少.所以使植物产生各种病害以及菌害和虫害. 光合产物是水、肥料、二氧化碳气休、太阳光热能经叶绿素细胞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新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液,包含着多种成分如水分、脂肪、糖分、淀粉、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所以说:二氧化碳的不足,是大棚蔬菜增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据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00PPM-500PPM,并不是光合作用的最佳浓度,如果人为地能把大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800-1000PPM,蔬菜产量可提高20%?40%以上,菜苗抗逆能力大大提高,各种病害、虫害势必减轻.不但节省了农药,而且提高了产量,明显提高了品质,特别能提高前期产量,正好赶上两个年关,蔬菜缺档的高价期. 大棚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日出前为最高,但也只有100?200PPM低于大气水平,日出后一小时内大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农度声速下降到70?90PPM菜苗对CO2的需求,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通风换气两小时后,才能回升到200?250PPM,但有时大棚内外温差太大,又不能通风换气(通风后降低了棚温,对菜苗生长不利). 因此说:二氧化碳才长剂的施用,是实现日光大棚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2023-08-11 06:25:54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范围是什么
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范围并不与可见光的400到700nm完全重合,其分别在蓝紫光波段和红光波段有吸收峰,而绿色则几乎完全被反射掉(故而多数植物看起来都是绿色的)。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强,逐渐接近呼吸速率,最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达到动态平衡相等。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含义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合成约的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同化的碳素,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23-08-11 06:26:021
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光合作用是指一些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条件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不饿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光生物化学反应,因此光照的强弱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快。但是在超过一定的范围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照作用的速度反而会变慢,直到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CO2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CO2浓度的高低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O2的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当CO2浓度高到一定大小的后光合作用速的率就不会再变快了。水水分和CO2一样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而且水分又对绿色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有一定的影响。气孔关闭会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变慢进而会使光合作用的速度变慢。叶绿体(光合色素,酶)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绿色植物是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但是有些低等的植物比如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而和合作用有关的酶基本上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上面。适宜的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复杂。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当温度高于25℃时,由于温度的升高会使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变弱,甚至使酶变性,从而影响酶的催化作用,使光合作用减弱。另外高温还会破坏叶绿体,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加快叶子的蒸腾速率等。这些都会导致光合速率急剧下降。2023-08-11 06:26:21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水分解成氢和氧气,氧气直接释放,氢(不是氢气)再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并产生能量。也就是:水+二氧化碳——(在光下)氧气+有机物+能量2023-08-11 06:26:29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同意2楼的2023-08-11 06:26:399
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什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是指含有叶绿素的非单细胞植物。一般性地可以理解为显绿色的植物。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时释放出氧气及能量。动物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必须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光合作用意义1、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2、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合成约的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同化的碳素,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量约)。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2023-08-11 06:26:551
植物怎么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下面介绍其中几个著名的实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2023-08-11 06:27:241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提供电子邮箱号码2023-08-11 06:27:347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什么现象?
同化现象2023-08-11 06:27:535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平衡。2023-08-11 06:28:12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条件、原料、产物、场所)
条件:光照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葡萄糖、淀粉、水和氧气场所:叶绿体、细胞质基质2023-08-11 06:28:213
只有绿色的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含有 叶绿素 的植物2023-08-11 06:28:306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什么物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2023-08-11 06:28:481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为什么绿光最不利于植物
叶子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绿光的利用率最低~而将绿光反射出来而利用率高的红橙光和蓝紫光则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所以答案就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不吸收绿光所以绿光最不利于植物生长!2023-08-11 06:29:171
绿色植物能在空气中发生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
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2023-08-11 06:29:274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阳光和空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和碳水化合物。2023-08-11 06:29:474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什么和什么;产物是什么和什么
1、暗反应: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类。(二氧化碳的固定)2、光合反应的通式:6CO2+6H2O=C6H12O6反应条件是叶绿体和光照2023-08-11 06:29:585
叶片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什么
你的问题有问题。不是“叶片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片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答案就在你的问题里。叶片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2023-08-11 06:30:152
植物的绿色部分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不是所有的都能进行2023-08-11 06:30:536
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总反应式:CO2+H2O( 光照、酶、 叶绿体)==(CH2O)+O2 (CH2O)表示糖类有关化学方程式光反应:物质变化:H2O→2H+ 1/2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 NADPH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暗反应:物质变化: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2C3化合物+4NADPH+ATP→(CH2O)+ C5化合物+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ADP+PI(耗能)能量转化过程:光能→不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稳定的化学能(糖类即淀粉的合成)扩展资料: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2023-08-11 06:31:251
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消耗什么
CO22023-08-11 06:31:427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淀粉D.氢氧化
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故选:AC.2023-08-11 06:32:121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光和水 B.水和氧气 C.光和二氧化碳 D.水和二氧化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图:故选:D.2023-08-11 06:32:191
绿色植物怎样光合作用??
简单地说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2023-08-11 06:32:465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023-08-11 06:33:12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什么现象
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2023-08-11 06:33:191
什么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表达式:CO2+H2O→(CH2O)+O22023-08-11 06:33:294
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
所有绿色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发育生长、开花结果,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日光大棚是人为地,为蔬菜生物创建了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小气候,以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 大棚蔬菜进行光会作用,是以根系吸收水,肥为原料进行的,养分的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而进行的。平衡供水,各种养分平衡供给,养分首先要被水溶解,根系才能吸收利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任何物质所不可代替的,被称之为大棚蔬菜的粮食。日光大棚光照弱,湿度大,气流交换缓慢,二氧化碳不能从大气中任意补充,特别是数九寒天,大棚蔬菜对二氧化碳气肥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又为突出,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决定着光合作用的多少。所以使植物产生各种病害以及菌害和虫害。 光合产物是水、肥料、二氧化碳气休、太阳光热能经叶绿素细胞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新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液,包含着多种成分如水分、脂肪、糖分、淀粉、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所以说:二氧化碳的不足,是大棚蔬菜增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据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00PPM-500PPM,并不是光合作用的最佳浓度,如果人为地能把大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800-1000PPM,蔬菜产量可提高20%?40%以上,菜苗抗逆能力大大提高,各种病害、虫害势必减轻。不但节省了农药,而且提高了产量,明显提高了品质,特别能提高前期产量,正好赶上两个年关,蔬菜缺档的高价期。 大棚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日出前为最高,但也只有100?200PPM低于大气水平,日出后一小时内大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农度声速下降到70?90PPM菜苗对CO2的需求,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通风换气两小时后,才能回升到200?250PPM,但有时大棚内外温差太大,又不能通风换气(通风后降低了棚温,对菜苗生长不利)。 因此说:二氧化碳才长剂的施用,是实现日光大棚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2023-08-11 06:33:47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是什么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023-08-11 06:33:573
灯光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吗?
灯光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科学研究发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靠蓝绿光和红橙光,日光灯灯光里含有这两种光,所以植物在灯光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其绿色的叶片。叶片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叶细胞的叶绿体中分布着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是细胞色素的一种,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分,功能在于捕获光能。相关资料显然,任何光源,只要它的发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内,都能够为叶片所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花卉生产上用灯光照射植株就是为了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提早开花。在广州过年时就是用灯光照射金桔树,从而达到控制金桔树开花和结果的目的。灯光实际上是种人类制造的光,其中的能量可以被植物吸收的部分完成光合作用,但由于人造光源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的温度,可被吸收的可见光较少,用于建造一个足球场的草坪,目前水平还不容易办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光合作用2023-08-11 06:34:052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是什么?
消耗二氧化碳后有氧气2023-08-11 06:34:314
绿色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两个阶段 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2.1光反应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色素) 光合作用的发现: 水(原料)+二氧化碳(原料)光(条件)&叶绿体(场所)=氧气(产物)+有机物(产物) 过程:①水的光解: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②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在光、酶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水分供给、温度、酸碱度、矿质元素等。 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同样可以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详细过程如下: 系统由多种色素组成,如叶绿素a(Chlorophylla)、叶绿素b(Chlorophyllb)、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等组成。既拓宽了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其他的色素也能吸收过度的强光而产生所谓的光保护作用(Photoprotection)。在此系统里,当光子打到系统里的色素分子时,会如图片所示一般,电子会在分子之间移转,直到反应中心为止。反应中心有两种,光系统一吸收光谱于700nm达到高峰,系统二则是680nm为高峰。反应中心是由叶绿素a及特定蛋白质所组成(这边的叶绿素a是因为位置而非结构特殊),蛋白质的种类决定了反应中心吸收之波长。反应中心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线后,叶绿素a激发出了一个电子,而旁边的酵素使水裂解成氢离子和氧原子,多余的电子去补叶绿素a分子上的缺。然后叶绿素a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生产ATP与NADPH(还原型辅酶)分子,过程称之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Chain)。2.2碳反应碳反应的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原称暗反应,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所谓的暗反应在暗中只能进行极短的时间,而在有光的条件下能连续不断进行,并受到光的调节。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光合作用会议上,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家一致同意,将暗反应改称为碳反应。 条件:碳反应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CO2浓度、酸碱度等。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对于最常见的C3的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气孔将CO2由外界吸入细胞内,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C5。起到将CO2固定成为C3的作用。C3再与NADPH在ATP供能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糖类(CH2O)并还原出C5。被还原出的C5继续参与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物质变化)和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变化)。 CO2+H2O(光照、酶、叶绿体)==(CH2O)+O2 (CH2O)表示糖类满意请采纳2023-08-11 06:35:083
植物光合作用吸进什么:?
植物光合作用是吸收太阳光,然后释放氧气2023-08-11 06:35:254
植物为什么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因为植物的叶肉细胞里存在一种物质叫做叶绿体的细胞质,里面含有特殊的色素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种,所以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2023-08-11 06:35:533
植物需要什么来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当然是阳光啦2023-08-11 06:39:06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辜负你发发汗小饼干姐姐哟副宝贝今天吃的改好了哈2023-08-11 06:39:166
光合作用有什么特点?
光合作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第二,制造氧气。第三,完成了能量转换。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2023-08-11 06:39:45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什么现象?
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2023-08-11 06:39:521
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由于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上层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过程为: 答案补充化学方程式:总反应:CO2 + H2018 ——→ (CH2O) + 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各步分反应: H20→H+ 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2023-08-11 06:4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