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然殇
-
下午好,多了一组甲基。如果做物理溶剂的话,甲基环己烷的KB值比纯环己烷要高一些溶解力更强。化学反应正好相反,环己烷的活性比甲基环己烷要高,此外基本的沸点、闪点和密度等等甲基环己烷都要比环己烷大,请酌情参考。
善士六合
-
它们是同系物,环己烷是C6H12,甲基环己烷是环己烷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也就是-CH3)取代而得,化学式为C7H14.
kikcik
-
有,多了一个甲基,分子式多了-CH2,前者为六元环加一个甲基,后者为六元环
九万里风9
-
从名称上就看得出来,多一个甲基的区别,性质上差别不是很大。要换成苯环那差别就很大了。
NerveM
-
有区别,多一个甲基,性质差别在高中阶段不要求掌握
ardim
-
当然有区别,分子结构上都不一样,性质也有差别
wpBeta
-
肯定不一样了,多了个甲基性质变化很大、
LuckySXyd
-
一、甲苯与甲基环己烷不是同系物。 二、同系物概念 一般的,我们把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
环己烷的化学式
环己烷的化学式是C6H122023-08-08 01:35:311
环己烷分子式
C6H12形状是个正六边形,每个顶点一个CH22023-08-08 01:35:475
环己烷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环己烷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24 环境标准 25 泄漏应急处理 26 防护措施 27 急救措施 1 拼音 huán jǐ wán 2 英文参考 cyclohexane hexahydrobenzene 3 国标编号 31004 4 CAS号 110827 5 中文名称 环己烷 6 英文名称 cyclohexane;hexahydrobenzene 7 环己烷的别名 六氢化苯 8 分子式 C6H12;CH2(CH2)4CH2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 *** 性气味 10 分子量 84.16 11 蒸汽压 13.33kPa/60.8℃ 12 闪点 16.5℃ 13 熔点 6.5℃ 14 沸点 80.7℃ 1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密度(空气1)2.90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19 主要用途 用作一般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有机合成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 *** 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它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有 *** 和麻醉作用。 急性毒性:LD5012705mg/kg(大鼠经口) *** 性:家兔经皮:1548mg(2天),间歇,皮肤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分别吸入65g/m3,6小时/天,2周;44g/m3,6小时/天,2周;32g/m3,6小时/天,5周,分别出现3/4,1/4,3/4死亡。表现有足爪节律性痉挛、麻醉、暂时轻瘫、流涎、结膜 *** 等症状。 致突变性:DNA损伤:大肠杆菌10μmol/L。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著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 前苏联(1977)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1.4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前苏联(1975) 污水排放标准 100mg/L 嗅觉阈浓度 1.4mg/m3 25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26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27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023-08-08 01:36:091
环己烷三取代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环己烷分子式为:C₆H₁₂,它的三氯代物一共有六种同分异构体,区分旋光异构的话一共十九种:A、有两个氯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①、1,1,2-三氯环己烷(它有两种旋光异构体)②、1,1,3-三氯环己烷(它有两种旋光异构体)③、1,1,4-三氯环己烷(无旋光异构)B、三个氯均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④、1,2,3-三氯环己烷(它有四种旋光异构体)⑤、1,2,4-三氯环己烷(他有八种旋光异构体)⑥、1,3,5-三氯环己烷(它有两种旋光异构体)2023-08-08 01:36:171
高一化学问题求教!谢谢啦
第几个选项不明白2023-08-08 01:37:005
有机物混合物求质量分数
还不错2023-08-08 01:37:143
环己烷属不属于烷烃?
烷烃即饱和烃(saturated group),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出自百度百科按照以上定义来看 环己烷不属于烷烃2023-08-08 01:37:243
甲基环己烷与环己烷极性比较
一、分子结构的不同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是同系物,环己烷的分子式是C6H12,而甲基环己烷是环己烷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也就是-CH3)取代而得,化学式为C7H14。二、物理性质不同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作为物理溶剂时,甲基环己烷的KB值(贝壳松脂丁醇值,表示烃类溶剂相对溶解能力的指标)比环己烷要高一些,所以甲基环己烷溶解力更强。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同样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但甲基环己烷还可溶于石油醚、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但化学反应正好相反,环己烷的活性比甲基环己烷要高,此外基本的沸点、闪点和密度等等甲基环己烷都要比环己烷大。闪点是该化学品的低燃烧点,如果高于这个温度,相对容易产生爆炸。甲基环己烷相比环己烷储存时的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容易于存放。所以制造与运输环己烷时,要比甲基环己烷更要注意它的特殊性,不然就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三、制备方法不同环己烷通过纯苯加氢制得,也可用富环已烷馏分进行分馏方法生产。苯氢化法可分为:苯液相氢化法、苯气相氢化法。甲基环已烷则通过甲苯加氢制得。精制时可用浓硫酸、水、5%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依次洗涤,用脱水剂干燥,进行蒸馏。2023-08-08 01:37:432
1-丁烯和环己烷是同分异构体吗?丁烯和1-丁烯有区别吗?
1-丁烯分子式C4H8.环己烷分子式C6H12,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1-丁烯是丁烯一种,此外还有2—丁烯2023-08-08 01:37:523
环己烷的物理性质
【结构或分子式】C6H12,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84.16 【密度】0.779 【熔点(℃)】6.5 【沸点(℃)】80.7 【闪点(℃)】-18(闭式) 【折射率】1.4264 【毒性LD50(mg/kg)】 小鼠经口813. 【性状】 有汽油气味的无色流动性液体.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甲醇可溶解57份环己烷(25摄氏度). 【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也用于合成尼龙6.在涂料工业中广泛用作溶剂.是树脂、脂肪、石蜡油类、丁基橡胶等的极好溶剂. 【制备或来源】 可由苯经氢化或石油馏分中回收制得. 【其他】 易挥发和燃烧,闪点18℃.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8.3%(体积).2023-08-08 01:38:011
甲基环己烷是什么,甲基环己烷有什么用途?
甲基环己烷属于有机溶剂,是一种环保溶剂。主要用作油墨方面,橡胶、涂料(包括涂改液)、清漆用溶剂、油脂萃取溶剂等;该品也可用于有机合成;济南宏源化工有限公司专业供应甲基环己烷2023-08-08 01:38:254
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得密度是多少?
环己烷 ,cyclohexane;hexahydrobenzene ,别名六氢化苯,一般用作一般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有机合成。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环己烷;六氢化苯;六亚甲基;六环烷 环己烷分子结构 【英文名称】cyclohexane 【结构或分子式】C6H12,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84.16 【密度(25℃)】0.7739 g/cm3 【熔点(℃)】6.5 【沸点(℃)】80.7 【闪点(℃)】-18(闭式) 【折射率】1.4264 【毒性LD50(mg/kg)】2023-08-08 01:38:553
环己烷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强极性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4ca639c19ec3d5bbfd0a74ae.html2023-08-08 01:39:044
环己烷在常压下的沸点是多少
环己烷在常压下的沸点是80.7,环己烷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极易燃烧。一般用作一般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有机合成,可在树脂、涂料、脂肪、石蜡油类中应用,还可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等有机物。易挥发和极易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3~8.3%(体积)。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扩展资料用途:1、该品用作橡胶、涂料、清漆的溶剂,胶粘剂的稀释剂、油脂萃取剂。因本品的毒性小,故常代替苯用于脱油脂、脱润滑脂和脱漆。本品主要用于制造尼龙的单体己二酸、己二胺和己内酰胺,也用作制造环己醇、环己酮的原料;2、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还用于有机合成;3、络合滴定铜、铁、硅、铝、钙、镁等。色谱分析标准物;4、用作光刻胶溶剂;5、用于精油的萃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己烷2023-08-08 01:39:193
环己烷有多少种结构?(注意,问的是它的结构有多少种,即分子式为C6H12,且只围成一个环的物质有多少种...
三元环 4种,四元环3种,五元环一种,六元环一种,所以一共有九种2023-08-08 01:39:583
分子式为C6H12的环烷烃的异构体命名
环己烷【1-】甲基环戊烷【1-】乙基环丁烷1,1-二甲基环丁烷1,2-二甲基环丁烷1,3-二甲基环丁烷【1-】丙基环丙烷【1-】(1-甲基)乙基环丙烷,或【1-】异丙基环丙烷1-甲基-1-乙基环丙烷1-甲基-2-乙基环丙烷1,1,2,-三甲基环丙烷1,2,3-三甲基环丙烷【】表示可省略2023-08-08 01:40:071
666粉的分子式怎么写?
六六六是按分子式叫的名字,即六碳六轻六氯。学名六氯化苯,又称六氯环己烷,分子式C6H6Cl6。2023-08-08 01:40:153
环氧环己烷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环氧环己烷 中文别名:环己烯氧化物;氧化环己烯英文名称:Cyclohexene oxide英文别名:7-Oxabicyclo[4.1.0]heptane; Epoxycyclohexane; Cyclohexane Oxide; (1R,6S)-7-oxabicyclo[4.1.0]heptaneCAS:286-20-4EINECS:206-007-7分子式:C6H10O分子量:98.143熔点-40℃,沸点130-132℃,闪点27℃。相对密度(20/4℃)0.966, 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丙酮、醚等挥发物质相溶;易燃、易挥发、无腐蚀性。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十分活泼的环氧基,使其能与胺、酚、醇、羧酸等反应生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如以它为原料可合成:农药克螨特;高硬度、耐高温、耐酸碱的不饱和树脂;新型、高效光敏涂料和光敏胶粘剂;冠醚;聚碳酸酯;重要精细化学品己二醛等。此外,它还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有机溶剂,可用做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2023-08-08 01:40:241
环己烷有两个峰的同分异构体
环已烷有两种空间立体结构:船式环已烷 ( )和椅式环己烷( )。如果环己烷分子中有两个不同碳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考虑环已烷的船式和椅式结构,则二氯环己烷应有同分异构体 [ ]A.6种 B.9种 C.12种 D.18种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C 马上分享给同学42023-08-08 01:40:492
环己烷的密度是多少?
【中文名称】环己烷;六氢化苯;六亚甲基;六环烷 【英文名称】cyclohexane 【结构或分子式】C6H12,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84.16 【密度】0.779 【熔点(℃)】6.5 【沸点(℃)】80.7 【闪点(℃)】-18(闭式) 【折射率】1.4264 【毒性LD50(mg/kg)】 小鼠经口813。 【性状】 有汽油气味的无色流动性液体。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甲醇可溶解57份环己烷(25摄氏度)。 【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也用于合成尼龙6。在涂料工业中广泛用作溶剂。是树脂、脂肪、石蜡油类、丁基橡胶等的极好溶剂。 【制备或来源】 可由苯经氢化或石油馏分中回收制得。 【其他】 易挥发和燃烧,闪点18℃。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3~8.3%(体积)。 CAS No.: 110-82-7 化学性质 : 环己烷对酸、碱比较稳定,与中等浓度的硝酸或混酸在低温下不发生反应,与稀硝酸在100℃以上的封管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环己烷。在铂或钯催化下,350℃以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苯。环己烷与氧化铝、硫化钼、古、镍-铝一起于高温下发生异构化,生成甲基戌烷。与三氯化铝在温和条件下则异构化为甲基环戊烷。 环己烷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得的主要产物不同。例如在185~200℃,10~40大气压下,用空气氧化时,得到90%的环己醇。若用脂肪酸的钴盐或锰盐作催化剂在120~140℃、18~24大气压下,用空气氧化,则得到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高温下用空气、浓硝酸或二氧化氮直接氧化环己烷得到己二酸。在钯、钼、铬、锰的氧化物存在下,进行气相氧化则得到顺丁烯二酸。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下与卤素作用生成卤化物。与氯化亚硝酰反应生成环己肟。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将环己烷与乙烯反应生成乙基环己烷、二甲基涣、二乙基环己烷和四甲基环己烷等。2023-08-08 01:40:581
.环己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取代生成氯化氢和一氯己烷化学式怎么写
是一氯己烷还是一氯环己烷? 若是一氯环己烷,就按清风醉今宵的回答;若是一氯己烷,旧复杂了,一步不能完成。2023-08-08 01:41:503
苯并环己烷结构式
环己烷是六边形单肩形成的环,苯是碳碳双键相连2023-08-08 01:42:002
有机物分子式为C6H12O,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该化合物中,可由醛还原而成的有
由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羟基或羧基,再者其分子式为C6H12O所以该有机物应含有羟基且为有环状结构:可以是环己烷(C6H12)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至于醛基加氢还原为羟基更加肯定了为C6H11OH2023-08-08 01:42:161
分子式是C6H12O属于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
分子式是C6H12O属于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 C6H12O符合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如果是醛,就是一个醛基连接一个戊基,戊基有8种,所以属于醛的有8种。如果属于酮,(1)羰基碳在2号,一边为甲基,一边为丁基,丁基有4种,故为4种;(2)羰基碳在3号,一边为乙基,一边为丙基,乙基一种,丙基2种,故为2种;(3)羰基碳在4号,其实应该是在3号,同(2),同理,羰基碳在5号即在2号。所以属于酮的有4+2=6种。 分子式 c6h12 同分异构体个数 ....CH3 ..........CH3 ....|..............| CH2=CCH2CH2CH3. CH3C=CHCH2CH3. ...CH3..............CH3 ...|.................| CH3CHCH=CHCH3. CH2=CHCHCH2CH3. ...CH3.........CH3CH=C-CH2CH3 ...|.................| CH3CHCH2CH=CH2......CH3. CH2=C--CHCH3 . CH3C=CCH3 . ....|..|..........|.| ...CH3 CH3......CH3.CH3 ....CH3 ....| CH3-C-CH=CH2 ....| ....CH3 C6H12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 烯烃有: CH2=CH-CH2-CH2-CH2-CH3 1-己烯 CH2-CH=CH2-CH2-CH2-CH3 2-己烯 CH2-CH-CH2=CH2-CH2-CH3 3-己烯 CH2=C(CH3)-CH2-CH2-CH3 2-甲基-1-戊烯 CH2=CH-CH(CH3))-CH2-CH3 3-甲基-1-戊烯 CH2=CH-CH(CH3))-CH2-CH3 3-甲基-1-戊烯 CH2=CH-CH2-CH(CH3)-CH3 4-甲基-1-戊烯 (CH3)2-CH=CH-CH2-CH3 2-甲基-2-戊烯 CH3-CH=C(CH3)-CH2-CH3 3-甲基-2-戊烯 CH3-CH=CH-CH-(CH3)2 4-甲基-2-戊烯 CH2=C(CH3)-CH(CH3)-CH3 2,3-二甲基-2-丁烯 CH2=CH-C(CH3)2-CH3 3,3-二甲基-2-丁烯 (CH3)2C=C(CH3)2 2,3-二甲基-2-丁烯 环烷烃有: 环己烷 甲基环戊烷 1,2-二甲基环丁烷 1,3-二甲基环丁烷 乙基环丁烷 1,2,3-三甲基环丙烷 1,1,2-三甲基环丙烷 1-甲基-2-乙基环丙烷 1-甲基-1-乙基环丙烷 丙基环丙烷 异丙基环丙烷 分子式C6H12O2 能与NaOH反应生成CO2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 与氢氧化钠反应有7种异构体(不算顺反异构),--R设为羧基。还有5个碳原子,主链5C——1种,主链4C——3种,主链3C——3种。其实上面的回答第3种与第6种是同一种。 C6H14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 五种 分别为 1:CH3CH2CH2CH2CH2CH3 2: CH3CH(CH3)CH2CH2CH3 3: CH3CH3CH(CH3)CH2CH3 4: CH3CH(CH3)CH(CH3)2 5: CH3C(CH3)2CH2CH3 C6H13Cl 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 CH2ClCH2CH2CH2CH2CH3 1-氯己烷 CH3CHClCH2CH2CH2CH3 2-氯己烷 CH3CH2CHClCH2CH2CH3 3-氯己烷 主链有五个碳原子的: C | C-C-C-C-C,有五种 C | C-C-C-C-C,有四种 主链有四个碳原子的: C C | | C-C-C-C有2种 C | C-C-C-C有三种 | C 共计有17种。 某有机物分子式组成为c6h12o2,同分异构体有多种 如果考虑为羧酸,取出一个羧基剩下C5H11-考虑为C5H12中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由于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对应的羧酸有3种,异戊烷对应的有4种,新戊烷对应的就1种。如果考虑为酯那么:当考虑为甲酸酯时HCOO-同-COOH考虑所以甲酸酯就有8种,乙酸酯有:4种,丙酸酯有:2种,丁酸酯分正丁酸酯1种,异丁酸酯1种,戊酸酯分(四个碳的烷烃中一个氢被羧基取代有4种)所以有4种戊酸酯 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13种。 正己烷对应的C6H12有H2C=CHCH2CH2CH2CH3,CH3CH=CHCH2CH2CH3,CH3CH2CH=CHCH2CH3 2-甲基戊烷对应的C6H12有CH2=C(CH3)CH2CH2CH3,(CH3)2C=CHCH2CH3,(CH3)2CHCH=CHCH3,(CH3)2CHCH2CH=CH2 3-甲基戊烷对应的C6H12有CH2=CHCH(CH3)CH2CH3,CH3CH=C(CH3)CH2CH3,CH2=C(CH2CH3)2 2,2-二甲基丁烷对应的C6H12有(CH3)3CCH=CH2 2,3-二甲基丁烷对应的C6H12有CH2=C(CH3)CH(CH3)2, (CH3)2C=C(CH3)2 分子式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多少种 直链 3种 支链为2位甲基 3种 所以是6种 改下答案,直链3种 异戊烷 支链为2位甲基 4种 新戊烷 1种 总共是8种,刚才算错了 c6h14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多少种 c6h14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 正己烷 CH3CH2CH2CH2CH2CH3 2-甲基-戊烷 CH3CH(CH3)CH2CH2CH3 3-甲基-戊烷 CH3CH3CH(CH3)CH2CH3 2,3-二甲基丁烷 CH3CH(CH3)CH(CH3)2 2,2-二甲基丁烷 CH3C(CH3)2CH2CH3 同分异构体又称同分异构物。在化学中,是指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的排列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式”。许多同分异构体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性质。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2023-08-08 01:42:241
如何鉴定环己醇,环己酮,环己胺
无色液体。有鱼腥胺气味。相对密度0.8647(25/25℃)。沸点134.5℃。凝固点-17.7℃。折射率1.4565(25℃)。能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混溶。能随水蒸气挥发,并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易燃、有毒。用于合成脱硫剂、腐蚀抑制剂、硫化促进剂、乳化剂、抗静电剂、胶乳凝聚剂、石油产品添加剂、阻蚀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可由环己醇氨解,或由苯胺在高温和高压下加氢而制得。中文名环己胺外文名cyclohexylamine别 名六氢苯胺分子式C6H13N相对分子质量99.17化学品类别有机物--烃的衍生物管制类型不管制储 存密封保存目录1基本信息2安全术语3风险术语4化学性质5主要用途6使用注意事项u25aa 危险性概述u25aa 急救措施u25aa 消防措施u25aa 泄漏应急处理u25aa 操作处置与储存7制备方法1基本信息编辑中文名称:环己胺中文别名:六氢化苯胺;氨基环己烷L;环己胺,碳酸盐英文名称:Cyclohexylamine英文别名:Aminocyclohexane; 1-Aminocyclohexane; 1-Cyclohexylamine; Aminohexahydrobenzene; Aniline, hexahydro-; Benzenamine, hexahydro-; cyclohexanamine[1]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熔点(℃):-17.7相对密度(水=1):0.86沸点(℃):13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2分子式:C6H13N分子量:99.17含量: 优级≥98.5%;一级≥95.0%。饱和蒸气压(kPa):1.17(25℃)EINECS号 203-629-0[2] 闪点(℃):32(O.C)引燃温度(℃):293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3] 2安全术语编辑S1/2Keep locked up and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上锁保存,并避免儿童触及。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3风险术语编辑R10Flammable.易燃。R21/22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R34 Causes burns.引起灼伤。4化学性质编辑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为96.4℃,含水55.8%。具有强有机碱性质, 0.01%水溶液的pH值为10.5。[4] 易燃,遇明火、高热易燃。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烟雾。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3] 5主要用途编辑用以制备环己醇、环己酮、己内酰胺、醋酸纤维和尼龙6等。环己胺本身为溶剂,可在树脂、涂料、脂肪、石蜡油类中应用。也可用于制取脱硫剂、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塑料及纺织品化学助剂、锅炉给水处理剂、金属缓蚀剂、乳化剂、防腐剂、抗静电剂、胶乳凝固剂、石油添加剂、杀菌剂、杀虫剂及染料中间体。环己胺的磺酸盐,作为人工甘味料,用于食品、饮料和医药。[4] 用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环己胺属于挥发性物质,加药后很容易到达整个系统。若ph低于8.5,对环己胺处理效果不利。2023-08-08 01:43:271
环己烷和乙烯是不是同分异构体
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2023-08-08 01:43:375
环己烯的结构式
环己烯的结构式如下图:环己烯的分子结构是双键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环己烯的化学式为Cu2086Hu2081u2080;CHCH(CHu2082)u2084。环己烯的外观与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醚,较大稳定性;相对密度(水=1):0.8102;相对密度(空气=1)2.8折光率n20D:1.4465。扩展资料:环己烯的化学性质及用途:能发生加成反应。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长期储存,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溶剂;有机合成原料,如合成赖氨酸、环己酮、苯酚、聚环烯树脂、氯代环己烷、橡胶助剂、环己醇原料等,另外还可用作催化剂溶剂和石油萃取剂,高辛烷值汽油稳定剂。;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另外还可用作催化剂溶剂和石油萃取剂,高辛烷值汽油稳定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己烯2023-08-08 01:43:551
2-羟基环己烷羧酸化学式
化学式:C7H12O32023-08-08 01:44:083
Nylon66成份是什么?
尼龙-66;聚已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2023-08-08 01:44:191
环丙烷和环己烷是不是同系物
考点: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分析: 最简式指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最简关系式;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具有如下特征: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范围为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具有如下特征: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不同类时化学性质不同,研究范围多为有机物;根据以上知识进行判断. A.CH≡CH和的最简式都是CH,二者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甲醚分子式C2H6O,甲醇分子式CH4O,最简式不相同,故B错误;C.环丙烷和环己烷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最简式、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明确最简式与分子式、结构简式的关系.2023-08-08 01:44:281
哌啶环结构式怎么写?
哌啶、六氢吡啶是一个杂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H2)5NH。它是一个仲胺,可看作环己烷一个碳被氮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即氮杂环己烷。室温下为无色发烟液体,有类似氨、胡椒的刺激性气味,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尤其是药物合成中。亦可用于DNA测序。简单点就是环己烷一个碳被氮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2023-08-08 01:44:361
如果有机物分子式中同时出现碳碳双键和环己烷,怎么命名?
同时出现环己基和碳碳双键,应该以烯烃作为母体2023-08-08 01:44:582
为什么环己炔不能存在
邻二卤代物的消除有这样的规律 如果能生成共轭二烯烃就生成,如果不能,就生成炔烃 例如,1,2-二氯丁烷由于氯原子集中在一端,不可能生成二烯烃,结果就生成炔烃了 个人感觉,共轭二烯烃比炔烃更稳定,所以是主要方向2023-08-08 01:45:062
碳氢化合物是指石油天然气吗
石油天然气是碳氢化合物,但是碳氢化合物不全是石油天然气。比如说汽油或柴油也是碳氢化合物,还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碳氢化合物。2023-08-08 01:45:185
环己炔为什么不存在
六元环的平面键角为120,sp杂化的碳键角为180,张力过大。环上三键不能保持180度,最小的环炔是环辛炔2023-08-08 01:46:041
什么是烃?
烃(tīng),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烃类又称碳氢化合物,由于其他各类有机化合物都可看成是由烃衍生出来的,所以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形。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它和氯气、溴蒸气、氧等反应生成烃的衍生物,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反应。如甲烷和氯气在见光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衍生物。在烃分子中碳原子互相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状的分子骨架,一定数目的氢原子连在碳原子上,使每个碳原子保持四价。烃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烃在2000种以上。 按分子中碳原子之间连接的方式以及键不同,可把烃的分类列表如下:开链烃又叫脂肪烃。在化学结构上具有不封闭的链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它的结构和性质又可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其中饱和烃又称烷烃,它是分子中碳碳间均以单链(C—C)相连,而其余价键均为氢原子所饱和的开链烃,又称石蜡烃。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它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即CH4;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分子式依次为:烷烃的分子式的通式为,其中“n”表示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2n+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在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具有双键或三键的碳氢化合物称不饱和烃。它们又分为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烯烃是含1个双键的不饱和烃。它们比起相应的烷烃缺少2个氢原子,因此,它们的通式为,如乙烯、丙烯。炔烃是含有三键的不饱和烃。它们比相应的烷烃少4个氢原子,因此,它们的通式为,如 CH≡C—CH3 丙炔。二烯烃是含有2个双键的不饱和烃。二烯烃比烯烃多1个双键,需要从烯烃的相邻2个饱和碳原子上各去掉1个氢原子,所以二烯烃比烯烃少2个氢原子,如 ,3-丁二烯,3-戊二烯。它们的通式为。这个通式与炔烃的通式相同。因此,同数碳原子的二烯烃与炔烃也是同分异构体。所有的烃都是恶水的,即所有的烃都不溶于水。自然界中,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烃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石油中的烃类多是饱和烃,而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等,一般只在石油加工过程中才能得到。石油中的烃有3种类型: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其中,烷烃是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接的链状碳氢化合物。由于组成烃的碳和氢的原子数目不同,结果就使石油中含有大大小小差别悬殊的烃分子。烷烃是根据分子里所含的碳原子和数目来命名的。碳原子数在10个以下的,从1到10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来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石油中的烷烃包括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正构烷烃在石蜡基石油中含量高;异构烷烃在沥青基石油中含量高。烷烃又称烷族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烷烃呈气态,存在于天然气中;~的烷烃是液态,是石油的主要成分;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其次环烷烃,顾名思义它是环状结构。最常见的是5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前者叫环戊烷,后者叫环己烷。环烷烃的分子式的通式为。环烷烃又叫环烷族碳氢化合物。最后芳香烃,又称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一般有1个或多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六元环(苯环)组成。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甲苯、二甲苯。它们从石油炼制过程中,铂重整装置生产中可以得到。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的通式为。海底石油烃及其衍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常见的烃有甲烷(沼气)、丁烷(打火机油)、异辛烷、石蜡、高级汽油。异辛烷值与汽油在内燃机内燃烧时引起的震荡成反比。聚乙烯的名字要注意,乙烯聚合后生成的是高分子烷(末端可能有其他基团)。很多植物精油是烯类化合物所组成,如苎是橙、柚等果皮挤出的油之主要成分,由松树压出的油含有2种异构蒎烯与少量的其他种单化合物,动物肝脏有制造鲨烯的功能,它是胆固醇及一些性激素的中间体。天然橡胶是含有多个双键(作规律性分布)的烯类化合物。β胡萝卜素内有一个很长的共轭多烯系统,在碳链上单键与双键互替,故能吸收部分的可见光波而显色。乙炔是我们最熟悉又是最简单的含三键碳氢化合物,它可由碳化钙的水解而制得。在电灯未普及之前,路旁小摊在夜间照明多用即生即燃乙炔,现在它的最大用途是焊接。2023-08-08 01:46:131
化学结构图中的6棱角代表什么?
苯吗??2023-08-08 01:46:232
环己烯的结构式
六个碳原子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六边形,六条边(六个C-C单键)中有三个键是C=C双键,且依次间隔开。2023-08-08 01:46:332
如图是小杰同学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请结合计算:1、甲基环己烷的化学式是______2、它由
1、由修正液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可知,甲基环己烷的化学式为C 6 H 11 CH 3 ;2、由甲基环己烷化学式C 6 H 11 CH 3 可知,它是由二种元素组成的,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6:1;3、甲基环己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7+1×14=98;4、修正液中甲基环己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2×7 98 ×100%=85.7%.故答案为:1、C 6 H 11 CH 3 ;2、二、6:1;3、98;4、85.7%.2023-08-08 01:46:561
化合物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是C6H12,它们在室温下都能使溴的四氯化
半拉子题能答吗?2023-08-08 01:47:065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吗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根据你问的问题,这个答案很清晰,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吲哚-3-乙酸 indole-3-acetic acid,indol- yl-3-acetic acid 最初曾称为异植物生长素,亦称吲哚乙酸,缩写IAA。一种用作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类试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C2H4) 、脱落酸)这些激素化学本质都不是蛋白质 。扩展资料:五大植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参考资料:吲哚乙酸——百度百科2023-08-08 01:41:151
大肠杆菌在适合的生长条件下,每20分钟便可繁殖一代,如果子代以同样的速率繁殖,计算一定时间后的细菌数
繁殖代数=a开始菌数=n一定时间后的菌数=n乘以2的a次方2023-08-08 01:41:183
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一小时将会有几个细菌。求详细解算方法。
一个细菌经一小时就是说繁殖了6个10分钟为6代,计算公司为2的6次方个,即经过一小时后为2乘2乘2乘2乘2乘2乘2总计为64个,因为细菌繁殖非常快不可能是每十分钟才繁殖一代,但是计算方法是正确的。2023-08-08 01:41:271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1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本课以“设计探究实验”为情境,通过师生的“协作”、“会话”,完成“意义建构”。 1、意义建构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本课从20xx年开始尝试,经过多节课的修改实施。从几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确实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设定的探究任务之一,“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一段”,并未提出尖端可能是生长部位或是生长部位之一,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尖端以及尖端下一段”都有可能是生长部位,这表明学生真正在思考问题。在设计实验中,出现在胚芽鞘尖端及尖端下一段的区域上划均等的线段的方法,来研究生长部位,与科学家研究根尖生长部位的方法相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设计出此方案,是很有创造性的。 反思本节课建构概念的过程发现,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生理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高,使相关的知识基础较薄弱,或影响其探究的积极性。今后应思考如何在探究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为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作好相应的铺垫。 2、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 本课虽然采用“产婆术”,教师只起“助产”的作用,但教师需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故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时间时,往往存在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况。如在设计“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方案中,学生感到困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讨论,而是将解决的思路分解成趋向解决问题的几个小问题,再插入介绍琼脂,将学生引向即定方向。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建构的过程打了折扣。这也是探究性学习一般所面临的“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问题。“现在的思路是,如何既切去尖端,又不失去生长素,而且这里的生长素必须来自尖端。”这个思路,我的本意是要学生讲出来,但怕花费太多的时间,使一节课的中心主线不清晰,仍然由教师讲出,这一来,留给学生的更多是在解答问题,使思维的质下降。 也许可以通过增加课时,或课前布置,课内外结合解决这一矛盾。但探究性学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使课内探究不能成为家常课。这也许是为什么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的原因。学生自主探究的功能主要由研究型课程来实现。 3、探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般只能有一半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反应快,往往会带来“学生都掌握了”的假相,掩盖了可能其他学生还未很好理解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无法面对全体学生的缺憾。新的教学形式呼唤减少班级人数。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主要是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但是,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2、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节改进之处: 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了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的展开。 2、有效组织教学语言,提高自己陈述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使自己的教学更通俗,有趣,易掌握。 3、学案在教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我觉得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可能是刚接触新教材的缘故吧,以后要重点在这下点功夫。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3 这节课以“问题→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力图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发展的科学观。 这节课以“问题→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力图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发展的科学观。 在实际教学中,讲述、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好的方面:利用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设计的问题的针对性、递进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的方面:课堂时间的掌控不够准确,造成后面的难点内容—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时间较紧,不能实现有效的突破;“技能训练”部分没有充分展开;课堂小结仓促,没办法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设想:把本节课的教学课时改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结合实验设计的目的、方案、变量、结果、结论的分析和评价完成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内容。第二课时则侧重于完成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内容并进行适量的典型试题演练。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4 本节是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必修③《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1课时。安排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本节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而教学难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前面两章的内容,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明确的认识,进而能猜测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也受到某种方式的调节。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长与阳光有关。本节课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使用Flash动画模拟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系列实验进行探究(受当地条件的限制),设置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思维,从中初步学会了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实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通过一棵完整的小树,突破拓展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韧皮部、形成层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学案中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本节内容教学基本符合预期的教学设计思想,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观察的方法以及创新能力。 1、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地方表现在: (1)用问题和动画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探究动画模拟的实验过程,明确每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懂得科学研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要有对照,控制单因子变量等)→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实验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继续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好,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 (2)鲍森.詹森实验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发现该实验的不足之处。通过简述1913年科学家用云母片做的实验,完善鲍森.詹森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温特实验的教学中,先描述实验的前半部分,然后由学生来补充对照组,使得实验更加严谨,强化设计实验时应该控制的变量问题,从而在学生的认知领域里初步构建出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体系。 (3)在向光性教学中,展示胚芽鞘的弯曲部分两侧细胞模式图。引导学生对比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的不同,寻找可能原因,并为后面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铺垫。 (4)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完整的小树,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树枝,帮助学生理解韧皮部和形成层,达到击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表现在: (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造成“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展开。 (2)展示树枝时,没有强调是木本植物,对韧皮部和形成层的描述有点不科学。 (3)学案在上课时未能充分应用。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教学反思5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以前我上这节课,无非就是我讲实验过程、结论,学生听、记,效果不好,学生能听懂,但记不牢,也不会用,通过这次学习,本节课我大胆采用“探究”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索、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流程:设疑导入→引导探索→质疑补充→归纳总结→拓展升华。我在知识建构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生长素发现→生长素化学本质→生长素产生→生长素运输→生长素分布→生长素作用→生长素应用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知识归纳有条理,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提出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学生得出结论。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课上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在授课中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生长素发现实验,模拟科学家探索过程,说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实验结果的意义。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样做法有一定难度,但比起以前的老师满堂灌效果要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很快。为了弥补学生活动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导入课程,如以家里窗台上盆景为例讲述向光性,以棉花打顶为例讲顶端优势等等,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我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例如:温特实验有没有不足之处呢,如何完善它呢。有的同学也能发现缺乏对照实验。我又提出如果你是达尔文,请你设计一个完整实验,一次性发现生长素,你将如何设计实验呢?这种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我总是在想,如果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学生们常常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这就是我们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原因。如果这节课之前就让学生观察生长素的相关实验,使学生在真正的探究中学习,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可是限于目前实验条件,这个想法暂时还做不到。 这几天,我在课堂上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训练,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了促进,对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真是教学相长啊。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培养,努力减少老师占用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所以,本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教学策略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胚芽鞘进行各种处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2023-08-08 01:41:291
激素的元素组成都一样吗
A、胰岛素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肝糖原元素组成是C、H、O、性激素是固醇,元素组成是C、H、O,A错误; B、抗体、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络氨酸衍生物,不是单体聚合而成,B错误; C、细胞膜上由载体蛋白转运氨基酸、细胞质基质中由tRNA转运氨基酸,C错误; D、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素是吲哚乙酸,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将生长激素、生长素区分开,D正确. 故选:D.2023-08-08 01:41:371
结核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是多少?
不同的细菌周期不同,但普遍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细菌约20min分裂一次.大肠埃希菌20-30分钟繁殖一代;结核杆菌18-20小时繁殖一代。最快速度处于对数期,之后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2023-08-08 01:41:082
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长素类似物是相同的吗?
不?2023-08-08 01:41:073
拜尔实验为什么在黑暗中进行
(1)该实验选在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拜尔认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使得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 (2)拜尔之后经过多位科学家长期的努力,明确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故答案为:(1)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2)吲哚乙酸 成熟2023-08-08 01:40:58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殖一代时间是多少?
最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温度是37℃,在适宜的温度下,它的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约20分钟繁殖一代,呈几何级数递增,尤其是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培养条件下可以长成金黄色,在显微镜下看,就跟金色的葡萄一样。扩展资料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因及发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也是四种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之一(还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肠球菌)。其传播方式在医院内部主要是经健康医务人员暂时寄居细菌的手进行传播,尤其是在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NICU)金葡菌是最常见的毒力最强的致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黄色葡萄球菌2023-08-08 01:40:541
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一般为
在温度适宜,营养条件良好的环境下,细菌可以20分钟繁殖一次。2023-08-08 01:4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