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疙瘩读音
榆木疙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出自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引证解释
⒈ 见“榆木圪墶”。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榆木疙瘩
榆木疙瘩造句
- 他那里知道,玄狐在别处编排他,说他是榆木疙瘩。
- 第二天,韩石和林静雅在图书馆呆了整整一早上,静雅把那两门相同的科目的各种困难点仔仔细细讲了一遍,静雅妹子累了个半死,总算把眼前榆木疙瘩敲烂了。
- 而且前世的时候杨戬一心向道,跟异性的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说是一个榆木疙瘩都不为过。
- 伊万诺夫绝对不相信这个长着榆木疙瘩脑袋的家伙会想出如此美妙的比喻,虽然这些阿谀逢迎都应该扔到历史的垃圾堆去,但偶尔听两次也觉得神清气爽。
- 领导您好:阿谀奉承的事,俺做不来;溜须拍马的事,俺干不了。俺是天生的榆木疙瘩老实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俺真诚希望咱们的商务地盘越来越大,祝福您福大命大造化大,永远做我们。
- 艺人们还以本地的花榆木疙瘩、楸木、杏木为原料,雕制成炕桌、圆桌、八仙桌、案几等。
- 念白说有就绝对有,你们这群老榆木疙瘩,在想想。
- “你这个榆木疙瘩,”她对儿子说,“你得把它扛在肩膀上呀。”。
- 静雅说得对,你就是个榆木疙瘩,一点没错。
- 嘿,可要把这好消息告诉给老婆子,终于小睿这榆木疙瘩开春了……
榆木疙瘩相关词语
- 1 榆枋
- 榆枋,读音为yú fāng,是一个汉语词语,比喻狭小的天地。
- 2 榆荚
- 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
- 3 榆关
-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南。《史记·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三晋 伐 楚,败我 大梁、榆关。”司马贞 索隐:“此 榆关 当在 大梁 之西也。” 2.即 古海关。古称 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 改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岛市。唐 于志宁《中书令昭公崔敦礼碑》:“奉勅往幽州 ……建节 榆关,糜清柳室。”清 钱谦益《上高阳师相书》:“恭惟老师以黄阁元老出而视师,更置将率蒐讨军,实 榆关 一墻,屹为 长城。”鲁迅《伪自由书·崇实》:“费话不如少说,只剥 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日薄 榆关 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3.泛指北方边塞。南朝 齐 谢朓《雩祭歌·白帝歌》:“嘉树离披,榆关命宾鸟;夜月如霜,金风方嫋嫋。”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武成 二年,有詔进公都督 瓜州 诸军事、瓜州 刺史。是以名驰 梓岭,声振榆关。”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又赋《雨中花》一闋云‘……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
- 4 榆木脑袋
- 榆树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木材,用于制作家具、器械等。其质坚韧,难解难伐。所以用以比喻人思想顽固,不开化、不开窍。亦作“榆木脑壳”。
- 5 榆粉
- 即榆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 苏颂 所谓榆粉多食不损人者,恐非确论也。”参见“ 榆麪 ”。
- 6 榆荚钱
- 榆荚钱,古钱币术语。又称“荚钱”,指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 ( 榆钱 ) 的小钱。如西汉初年所铸薄小“半两”,民间即呼为“榆荚钱”。
- 7 榆罔
- 姜榆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后一位炎帝,于帝克二年(庚申,前4561)出生在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他从小聪明好学,后来习文练武,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帝克十八年(丙子,前4545),东夷人骚扰和入侵神农氏东部边境,十七岁的姜榆罔奉命驻守旧都伊川,并且在那里筹建军队,与东夷人作战,多次击败敌人,受到帝克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 8 榆瞑豆重
- 榆瞑豆重 拼音yú míng dòu zhòng 指用以指身懒神昏。
- 9 榆耳
- 榆耳:中药
- 10 榆塞
- 释义:1、泛称边关、边塞。2、指山海关
- 11 榆面
- 传统制香的原材料,作为粘合剂使用。
- 12 榆林
- 树名
- 13 榆钱
- 榆钱:周亮工诗作
- 14 异木
- 异木是汉语词汇,读音yì mù,解释为珍奇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