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赦读音
宥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宽恕;赦免。
引证解释
⒈ 宽恕;赦免。
引《国语·吴语》:“昔者越国见祸,得罪於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
《韩非子·八说》:“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因汝无状,以菩萨刀穿汝脛股,犹不自悔,嘖有烦言,本宜送拔舌狱,念汝一生刚鯁,姑置宥赦。”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宥赦
宥赦相关词语
- 1 宥罪
- 南朝 梁 任昉 《禅梁玺书》:“待旦同乎 殷后 ,日昃过於 周文 ,风化肃穆,礼乐交畅,加以赦过宥罪,神武不杀,盛德昭於景纬,至义感於鬼神。”
- 2 宥巵
- 宥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yòu zhī ,即即宥坐之器。
- 3 宥纵
- 谓赦免释放。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月馀,竟释其囚。或谓先生:‘事之已发者,不宜遽宥纵。’”
- 4 宥弼
- 形容职司机密,重要。 宋 王珪 《三司使礼部侍郎田况可枢密副使制》:“兹庸倚尔忠方之良,置诸宥弼之地,熙我大业之无穷。”
- 5 宥坐
- 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
- 6 遇赦
- 逢到大赦。
- 7 原宥
- 宥(yòu) 金文宥:《说文解字》:“宽也,从宀,有声。”从甲骨文及金文字形上分析,为手提肉到房屋里去,意思是送礼请求原谅之意。 宽容,饶恕,原谅:~罪。~恕。原~。宽~。尚希
- 8 再宥
- 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减轻从宽处理的第二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再宥曰过失。” 郑玄 注:“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轶中人者。”参见“ 三宥 ”。
- 9 再赦
- 再赦 拼音zài shè,释义八十以上的老年人。
- 10 在宥
- 《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谧。"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 11 诏赦
- 诏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ào shè ,是指赦罪的诏书,出自《三国志平话》。
- 12 诛赦
- 诛赦,读音zhū shè,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诛杀与赦免。
- 13 宥地
- 宥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òu dì ,是指机要之地。
- 14 宥免
- 2、出处、《北史·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 唐 元稹 《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昔先王眚灾肆赦,则殊死已降,无不宥免。而受贿枉法者,独不在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妪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妪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犹有隐秘,撮毛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