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读音
道源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2.知识之源。
引证解释
⒈ 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引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文畅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江表,盖三十年。”
⒉ 知识之源。
引唐李翰《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⒊ 谓引水出流。
引宋欧阳修《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道源
道源相关词语
- 1 道同志合
- 表示志向·信仰·情趣相同。
- 2 道员
-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 3 道德原则
- 道德原则亦称“道德基本原则”。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在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中应该普遍遵循的准则。亦用作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荣辱、正邪、善恶的根本标准。是各种道德体系相互区别的基本标志。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们行为整体的基本方向,规定着各种道德关系的基本类型。
- 4 道山学海
- 道山学海,读音dào shān xué hǎi,汉语成语,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出自《鸣凤记·邹林游学》。
- 5 道貌
- 道貌,拼音是dào mào,汉语词语,释义:1.修道者的容貌;2.指清雅飘逸的面貌;3.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 6 道家蓬莱山
- 道家蓬莱山指中央政府藏庋图书典籍之所。宋陆游《入秋游山赋诗》之三:“周南太史公,道家蓬莱山,尘凡不可料,亦复居其间。”
- 7 道殣相望
- 道殣相望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ào jìn xiāng wàng,意为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 8 道德哲学
- 亦称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对与错、职权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
- 9 道德天尊
- 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一般指太上老君。
- 10 道骨仙风
- 形容人的风度神采,不同凡俗。
- 11 道寡称孤
- 道寡称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ào guǎ chēng gū,意思是指自封为王,称霸一方。出自明·无名氏《陈仓路》。
- 12 道远知骥
- 道远知骥,读音是dào yuǎn zhī jì,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炼,才能看出人的优劣。出自《矫志》。
- 13 道德实践
- 道德实践亦称“道德活动”。是指人类生活中受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和影响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其基本活动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善恶、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价值评价,来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此外根据一定的道德体系和道德理想对人们所进行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对社会行为是非善恶的辨别等,也是道德活动的表现形式。道德活动是道德现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它们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道德活动是一定的道德意识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并且能使已经形成的道德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道德意识是道德活动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反过来对道德活动起指导和制约作用。人类的道德活动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定的道德活动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形式,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道德活动的内容及其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 14 道道地地
- 尼采:“道道地地的教师认真对待各种事情,甚至认真对待自己————不过只是认真对待与学生有关的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