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读音
咄咄怪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咄咄怪事
(1) 令人感到不可理解、十分惊讶的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参见“咄咄书空”。参见“咄咄书空”。
引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 ( 殷浩 )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何如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清沉起凤《谐铎·帖嘲》:“世有一字不通之辈,而能知我高才,可谓咄咄怪事。”
国语词典
语出《晋书.卷七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九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令人感到惊奇,不可思议的事情。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造句
- 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 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
- 据报载国外一个妇女一胎生了七个小孩,真是咄咄怪事!
-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 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裡,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 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 这种自私的话,他居然能说出口,真是咄咄怪事。
- 上了几年学,连这个字都不认得,真是咄咄怪事。
- 他的平均打击率高达四成五,今天却连连被三振,真是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相关词语
- 1 咄咄书空
-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态
- 2 咄嗟
- 出自《上刘右相书》。
- 3 咄嗟立办
- 咄嗟立办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uō jiē lì bàn,比喻马上就可办到。
- 4 咄嗟叱咤
- 咄嗟叱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uō jiē chì zhà,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出自《三国论》。
- 5 咄骂
- 咄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ō mà,是指呵斥辱骂。
- 6 咄呐
- 2.犹木讷。 路遥《平凡的世界》:他终于咄呐地说:“你怎……” “今天是星期天。我昨天下午就回来了……”润叶红着脸问他:“你浇地哩?”
- 7 咄欪
- 无愧。
- 8 咄唶
- 咄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ō jiè,是指.叹息,呼吸之间。
- 9 咄呵
- 咄嗟。形容迅速。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 汉 糟槎头美, 吴 羹成咄呵。”参见“ 咄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 元 李庾 《西都赋》:“黄宅缁庐,金篆玉扃,以张帝居,用壮天下。”唐 杜牧 《贵游》诗:“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马都官春日忆西湖寄陆生》:“时望前湖倚玉梯,云山横绝路东西。”
- 10 咄啐
- 咄啐,呵斥。《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汉 赵岐 注:“嘑尔犹呼尔,咄啐之貌。”
- 11 咄诺
- 咄诺是古代词语,解释为谓呼唤应诺。
- 12 咄喏
- 亦作'咄喏'。见'咄诺'。
- 13 咄咄
- 咄咄是汉语词汇,表示呵叱。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 14 对事
- (2).合适;相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的担惊受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