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靴的拼音,皂靴的近反义词,皂靴是什么意思

  • zào
  • xuē

皂靴读音

  • 读音:zào xuē
  • 注音:ㄗㄠˋ ㄒㄩㄝ
  • 结构:皂(上下结构)靴(左右结构)

皂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皁鞾"。 2.黑色高帮白色厚底的鞋子﹐旧时官绅所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皁靴”。黑色高帮白色厚底的鞋子,旧时官绅所穿。

《元史·礼乐志五》:“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皁鞾。”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其钱青所用,及儒巾圆领丝绦皂靴,并皆齐备。”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身穿元缎直裰,脚下虾蟆头厚底皂靴。”
鲁迅《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学戏台上的装束罢,蟒袍玉带粉底皂靴。”

国语词典

古代乘马时穿著的鞋子,后成为著朝服时所穿的鞋子。「皂」文献异文作「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皂靴

  • 皂靴: 亦作“皁靴”。黑色高帮白色厚底的鞋子,旧时官绅所穿。
  • 皂靴相关词语

    1 皂吏
    皂吏,读音为zào lì ,汉语词语,释义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2 皂班
    皂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ào bān,是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3 皂盖
    亦作“皁盖”。 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盖,朱两轓。” 唐 白居易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溘然而毙不能忘情题二十韵》:“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头上打一轮皁盖,马前列两行朱衣。” 清 曹寅 《雨阻不得入城和梅岑》诗:“期君舟楫外,皁盖岂难擎。”
    4 皂役
    皂役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ào yì,意思是旧时官衙中的差役。
    5 皂角
    皂角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应呈剑鞘状,略弯曲,长100~400mm,宽约40 mm,厚10~15 mm。表面红褐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两端略尖,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种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质硬。气微,有刺激性,味辛辣。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习性:喜光而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亦耐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6 皂斗
    亦作“皁斗”。柞实。可染黑色。也称橡斗。
    7 皂头
    皂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zào tóu ,意思是旧时衙役的领班。
    8 皂王老爷
    皂王老爷是一个汉语词汇,zào wáng lǎo y ㄗㄠˋ ㄨㄤˊ ㄌㄠˇ ㄧㄜˊ,方言。也称 灶王爷.灶神的俗称。
    9 皂旗
    皂旗,拼音为zào qí,汉语词语,是指"皁旗",黑旗,也作“玄旗”。
    10 皂罗
    2.一种色黑质薄的丝织品。亦指以皂罗制的头巾。
    11 皂衫
    皂衫,读音是zào shān,汉语词汇,亦作“皁衫”。 黑色短袖单衣。
    12 皂鞾
    1.亦作"皁鞾"。 2.见"皂靴"。
    13 皂隶老官
    旧时对州县衙役的俗称。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下:“ 明太祖 制秀才衣巾,既成服,试问 马后 曰:‘谓我何似?’后曰:‘似一箇皂隶老官。’”
    14 皂衣
    皂衣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下吏。

    大家在问

    皂 字的笔顺写法

    皂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皂 ”字共有7画,笔顺写法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弯钩
    2、皂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靴 字的笔顺写法

    靴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靴 ”字共有13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撇 竖弯钩
    2、靴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皂”“靴”的其他同音字笔顺问答

    相关查字

    • 拼音:zào
    • 拼音:xuē
    • 拼音:xuè
    • 拼音:zǎo
    • 拼音:xué
    • 拼音:xuè
    • 拼音:zào
    • 拼音:zào
    • 拼音:xué
    • 拼音:z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