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读音
校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校仇2”。
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比试;比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校仇”。 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引汉刘向《<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
《宋史·职官志四》:“﹝元祐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
清吴翊《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隋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
⒉ 比试;比较。
引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潘烂头》:“或谓潘曰:‘汝素以术自衒,今天师至矣,敢与之校讎乎?’”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恶。”
国语词典
校对书籍,以正误谬。汉.刘向〈管子书录〉:「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也作「校勘」。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校雠
校雠造句
- 编辑们在对稿件进行校雠。
- 这一学派激烈批评狭义校雠学及目录学。
- 传统上,目录学是与校雠、版本等学科共同发展起来的,在治学术史和文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张舜徽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理论的探索,是从推究“校雠”本义开始的。
- 从搜集到整理书籍,他们作了大量细致的校雠工作。
校雠相关词语
- 1 校长
- 校长,在秦汉时期指的是下级军官,后经演化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另外还有不少人的绰号名为“校长”。
- 2 校订
- 释义:指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 3 校準
-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 4 校缗
- 校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ào mín,是指核计用费。
- 5 校徽
- 校徽(school badge)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戴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的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体现出学校的特征,让人容易记住。
- 6 校官
- 校级军官,高于尉官,低于将官。区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 7 校铭
- 考释铭文。 严复 《救亡决论》:“钟鼎校铭,珪琮著考。 秦 权 汉 日,穰穰满家。”
- 8 校阅
- 校阅,指检阅;检查;视察;审阅校订书刊内容。如:校阅环节。
- 9 校课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 朱公 亲为校课,帀月一举,谓之官课。延师校课,亦帀月一举,谓之院课。”
- 10 校量
- 校量,释义为衡量;考查。出于唐代李靖的《李卫公问对》。
- 11 校样
- 校样,指未出版的书、报等的样张,供校对用。
- 12 校释
- 校释,拼音是jiào shì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校勘注释。
- 13 校風
-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体现学校人员精神面貌,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 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14 校场
- 古时候操练或比武的场地。亦作「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