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帝读音
火帝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
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
引隋李播《周天大象赋》:“粤若荧惑, 火帝之精。”
宋朱弁《予以气海不能熟生暖冷用火攻之策灼艾二百壮吟呻得诗二十韵》:“火帝恩光异,炎官绩用奇。”
明唐顺之《午日庭宴》诗:“南薰应律转朱旗, 火帝乘离锦席披。”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说》:“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
⒉ 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引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云师火帝,非无战阵之风; 尧誓汤征,咸用干戈之道。”
吴兆宜注引《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火帝
火帝相关词语
- 1 火铳
- 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
- 2 火耕水耨
-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 3 火棍
- 是一种表演者使用用点火的棍子进行表演,舞者借由手腕技巧与手臂的挥舞来向观众呈现棍子其特有的美感
- 4 火线
- 在直流电路中是指接正极的导线。
- 5 火体
- 火的性质。
- 6 火头
- 释义:火焰。引申为烧火的火候、强烈的怒气等意。亦有火头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头领的意思。
- 7 火躁
- 【词语】:火躁
- 8 火房
- 机构名。清沿明制, 在吏部、户部等机构的一些司内设立火房, 作为郎官们之外客厅,饮食休息皆于此处,屋宇修洁华美,其他人不得擅入,并有专门之胥吏负责管理。又吏部文选及考功等司内,均分前后堂办公,而后堂优于前堂,设备华美,亦即明代所称之“火房”。
- 9 火柴
- 当今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三硫化二锑(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等。当两面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KClO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从而使火柴杆着火。安全火柴的优点是红磷没有毒性,并且它和氧化剂分别粘附在火柴盒侧面和火柴杆上,不用时二者不接触。所以叫安全火柴。
- 10 火钵
- 火钵,意思是火盆,出自《行路难》。
- 11 火龙黼黻
- 火龙黼黻,读音:huǒ lóng fǔ fú,汉语成语;释义: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 12 火轮三昧
- 火轮三昧是一个汉语成语的,读音huǒ lún sān mèi,意思是即灸。中医烧艾灼肤的一种治疗方法。出自《清异录·火轮三昧》。
- 13 火刘
- 指 汉 王室 刘氏 。 刘氏 自命以火德王,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诸欲依废 汉 火 刘 ,皆沃灌雪除,殄灭无馀杂矣。”
- 14 火德
- 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张守节 正义:“ 秦 以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故称从其所不胜於秦。”《文选·袁宏》:“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李善 注:“火德,谓汉也。 班固 《汉书·高纪赞》曰:‘旗帜尚赤,协于火德。’”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淳熙中,孝宗及皇太子朝上皇於德寿宫,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周益公 ( 必大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高宗生于大观丁亥,孝宗生于建炎丁未,光宗生于 绍兴丁卯故也。”清 袁枚 《赤壁》诗:“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