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读音
杖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拄杖。
2.执马鞭。策马而行。
3.追随;顺从。
2.执马鞭。策马而行。
3.追随;顺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杖筴”。
⒉ 拄杖。
引《庄子·让王》:“﹝大王亶父﹞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岐山之下。”
成玄英疏:“因拄杖而去。”
唐杜甫《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夏完淳《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⒊ 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引《后汉书·邓禹传》:“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鄴。”
唐魏徵《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李梦阳《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数子真絶伦。”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⒋ 谓追随;顺从。
引《魏书·张衮传》:“昔乐毅杖策於燕昭,公达委身於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陈梦雷《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国语词典
手拿拐杖。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杖策
杖策相关词语
- 1 杖乡
-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 2 杖限文书
- 杖限文书,读音zhàng xiàn wén sh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旧时官府要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公文。。
- 3 杖笞
- 杖笞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使用棍棒打。
- 4 杖履相从
- 杖履相从,出自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意思指追随左右。
- 5 杖履纵横
- 杖履纵横(zhàng lǚ zòng héng):形容游人来往不绝。出自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
- 6 杖头木偶
- 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 7 杖屦
- 杖屦(杖屦)zhàng jù ㄓㄤˋ ㄐㄨˋ指手杖与鞋子。
- 8 杖头钱
- 杖头钱,拼音:zhàng tóu qián,解释:指买酒钱,或人物放荡不羁。
- 9 杖锡僧
- 杖锡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àng xī sēng,意思是游方僧。
- 10 杖限
- 杖限,是汉语词语,拼音zhàng xiàn ,解释为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杖限文书。
- 11 杖头
- 杖头,zhàng tóu ,手杖的顶端。
- 12 杖屦往还
-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此行决往 常州 居住……若遂此事,与公杖屦往还,乐此馀年。”
- 13 杖毙
- 杖毙;通“杖杀”,也作“捶杀”,活活将犯人打死;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杖击处死罪犯的行刑方式。
- 14 杖期
- 杖期是一个汉语词汇,旧时一种服丧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