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乡读音
杖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梁沈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代指六旬老人。
代指六旬老人。
引证解释
⒈ 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引《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
南朝梁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
南朝梁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
南朝梁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陈长生﹞《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⒉ 代指六旬老人。参见“杖家”。
引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杖乡
杖乡相关词语
- 1 杖限文书
- 杖限文书,读音zhàng xiàn wén sh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旧时官府要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公文。。
- 2 杖笞
- 杖笞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使用棍棒打。
- 3 杖履相从
- 杖履相从,出自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意思指追随左右。
- 4 杖履纵横
- 杖履纵横(zhàng lǚ zòng héng):形容游人来往不绝。出自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
- 5 杖头木偶
- 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 6 杖屦
- 杖屦(杖屦)zhàng jù ㄓㄤˋ ㄐㄨˋ指手杖与鞋子。
- 7 杖头钱
- 杖头钱,拼音:zhàng tóu qián,解释:指买酒钱,或人物放荡不羁。
- 8 杖锡僧
- 杖锡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àng xī sēng,意思是游方僧。
- 9 杖限
- 杖限,是汉语词语,拼音zhàng xiàn ,解释为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杖限文书。
- 10 杖头
- 杖头,zhàng tóu ,手杖的顶端。
- 11 杖屦往还
-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此行决往 常州 居住……若遂此事,与公杖屦往还,乐此馀年。”
- 12 杖家
- 杖家,拼音zhànɡ jiā,汉语词汇,意指拄杖行于家。
- 13 杖策
- 解释:1、拄杖。2、执马鞭。3.谓追随;顺从。
- 14 杖毙
- 杖毙;通“杖杀”,也作“捶杀”,活活将犯人打死;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杖击处死罪犯的行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