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瘼读音
民瘼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疾苦。
引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
《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孙樵《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李纲《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方孝孺《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龚自珍《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国语词典
人民的疾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民瘼
民瘼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民隐
民瘼造句
- 我皇考旰食宵衣,勤求民瘼,无日不下减赋宽征之令。
- 但究其实,“仁慈”的晋惠帝不仅智短,更缺大德,全然不解民生民瘼,竟至满嘴胡言。
- 十六日上午十时,钧座指示善后工作甚多,其一片关怀民瘼之情,令人感奋。
- 辛丑,谕李鸿章、孙家鼐等察赈,被灾州县有玩视民瘼者,严劾以闻。
- 书生办报,直言谠论,志士匡时,关心民瘼,但由于使用文言文,深奥难懂,读者局限于士绅和学子。
- 或为君者仗其权位,恣情妄为,不能体恤民瘼,导致国困民穷,或刀兵相残,殃及无数生灵。
- 哪怕哀鸿遍野,民瘼深重,也绝不会有人过问。
- 然后为之正其经界,明其版籍,约其妄费,裁其横敛,则预借可革,民瘼有瘳矣。
- 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 伏承求恤民瘼,宣布诏条,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
民瘼相关词语
- 1 民不聊生
-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是一个汉语成语,“民不聊生”原指百姓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生活极端困苦。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 2 民间
- 2.指民众方面。与官方相对。
- 3 民生凋敝
- 民生凋敝,读音mín shēng diāo bì,指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 4 民政
- 民政,是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一般包括婚姻登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拥政爱民、区划地名、老龄工作、低保、福利、慈善、殡葬、救助等。机构设置:国家级设民政部,省(自治区)级设民政厅,市县级设民政局,乡镇设社会事务办公室。
- 5 民脂民膏
- 民脂民膏(mín zhī mín gāo),汉语词汇。意思是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 6 民主集中制
-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
- 7 民以食为天
-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8 民歌
-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 9 民和年稔
- 犹言民乐年丰。
- 10 民众
- 民众是人民概念中一个子概念,集体名词。民众选举权是人民主权核心内容。民众又称百姓,在君主制社会是受压迫,被统治大众人群,在民主制社会,民众是参加政治活动重要人群,民众是在人民范围分离出民主部分,即人民大众。民众拥有有决定民主权力。官天下社会不存在有选举权的民众,只有受压迫没有选举权百姓,如失地农民丶失业工人。民主化初期社会也存在这种现象。民众是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
- 11 民殷国富
- 民殷国富是指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出 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12 民居
-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广东镬耳屋、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古包。
- 13 民主
- 民主mín zhǔ1. 一种社会状态,其特点是: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英 democracy;2. 合乎民主原则。 例 作风民主。
- 14 民族
- 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在年满18周岁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