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布读音
次布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 2.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引证解释
⒈ 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
引《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
郑玄注:“布,泉也。 郑司农云:‘絘布,列肆之税布。’”
陆德明释文:“絘……本或作‘次’。”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安石曰:‘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⒉ 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次布
次布相关词语
- 1 次躔
- 次躔,读音是cì chán,汉语词语,是指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出自宋 苏舜钦 《符瑞》
- 2 次介
- 副使。《仪礼·聘礼》:“若过邦至于竟,使次介假道。”
- 3 次鳞
- 明 何景明 《七述》:“俯观次鳞,仰接飞翰。”
- 4 此次
- 古义:这一星次。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
- 5 絘布
- 絘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ì bù,是指古代市肆征收的房屋税。
- 6 辞布
- 1.谓市场上为钱物而引起的争讼。
- 7 丛林密布
- 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
- 8 怱次
- 仓促,匆忙。
- 9 賨布
- 賨布是秦汉时湖南、四川一带少数民族巴人作为人头税交纳的麻布。古代巴人谓赋为賨。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汉在武陵蛮地区 (今湖南西部、湖北西南等地),“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在板收蛮地区 (今四川东部), 除罗、 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以外,余户每口每年交纳40钱,是为賨钱。
- 10 粗布
- 粗布又称“土布”,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 11 麤布
- 亦作“麄布”。质地粗糙的布。《荀子·正名》:“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 南朝 宋 晁道元 《与天公笺》:“撤以三股之丝綖,袷以四升之麤布,狭领不掩其巨形,促缘不覆其长度,伸脚则足出,挛卷则脊露。”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屈辱十一事》:“为用麄布行缠。”
- 12 欑布
- 聚集而满布。
- 13 次印
- 次印,读音为cì yìn ㄘㄧˋ ㄧㄣˋ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正名之外的字号。
- 14 次主
- 次主,读音为cì zhǔ,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尊卑先后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