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殃民读音
辱国殃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
引证解释
⒈ 谓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
引《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汝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七出:“这两个贼子卖国偷生,甘心降敌,不肯练兵,临阵被虏,辱国殃民。”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稿》第一章:“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
亦作“辱国殄民”。 明刘基《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辱国殃民
辱国殃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辱国殄民
辱国殃民相关词语
- 1 辱贶
-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若辱贶寡人,则以滕君为请。”《左传·文公四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无忌受寡君不世之恩,糜首莫酬,南面之语,非所以训人臣也。蒙君辱贶,昧死以辞!”
- 2 辱殆
- 【释义】:1.困辱和危险。语本《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3 辱到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
- 4 辱国
- 【释义】[bring humiliation to the country;humiliate the nation] 使国家蒙受耻辱。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方在司马门时,会□□死,袁经略遣僧吊赠,公(袁可立)力诋其辱国。”
- 5 辱么
- 辱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rǔ mǒ,是指辱没。
- 6 辱抹
- 辱抹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辱没。
- 7 辱汙
- 汉 刘向 《新序·节士》:“臣无管仲之贤,而有辱污之名。”《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 唐 沈亚之 《夏平》:“乃以其善貌择入,其馀均赏麾下,骑士皆得肆辱污。”
- 8 辱駡
- 是指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谩骂侮辱他人。
- 9 弱民
- 弱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贫苦的人,也指使人民驯顺。
- 10 丧师辱国
- 释义: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 11 丧国
- 亡国。《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汉 张衡 《东京赋》:“一言几於丧国,我未之学也。”
- 12 桑海王国
- 西非古国。约公元世纪桑海人所建。 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斯兰教。 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 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 - 年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 年灭亡。
- 13 辱仕
- 《文选·班固<答宾戏>》:“若乃 伯夷 抗行於 首阳 , 柳惠 降志而辱仕。” 吕向 注:“ 柳下惠 为士师,三黜而不去也。言其能降志辱身而为仕也。”
- 14 辱知
- 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唐 李汉 《序》:“门人 陇西 李汉 ,辱知最厚且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