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絇读音
丝絇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引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一:“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宋张孝祥《念奴娇》词:“粉省香浓,宫床锦重,更把丝絇结。”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丝絇
丝絇相关词语
- 1 丝肠
- 丝肠,读音为sī chá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柔细的肠子。
- 2 丝虫
- 丝虫(filarial worm),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旋尾目动物。丝虫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线虫,寄生于人体的已知有8种,其中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Filariasis)及由盘尾丝虫所致的"河盲症"对人类危害最严重。成虫 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长不到1cm;雄虫尾端卷曲半到3圈,具交合刺。雌虫大于雄虫,尾端直。
- 3 丝微
- 艾芜 《纺车复活的时候》:“纺车老早就停止活动了。也许幼小时还看见过几次吧,然而长久的岁月已将记忆磨灭尽了,长大来不复有着丝微的影子。”
- 4 丝镛
- 丝镛,是汉语词汇,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
- 5 丝栈
- 2.储存生丝的栈房。
- 6 丝子
- 丝子是词语,拼音sī zǐ,释义为蚕丝。
- 7 丝禽
- 丝禽,汉语词语,意思是鹭鸶的别名。
- 8 丝笼
- 丝笼,中国节日食俗,属于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 9 丝行
- 江浙等地买卖生丝的中间商行。从唐代起,浙江湖州即以生产蚕丝著名,明初,南浔附近的辑里镇是湖丝有名的集散地,其丝叫“辑里丝”或“七里丝”。汪曰桢《湖蚕述·卖丝》:“列肆购丝,谓之丝行……有招接广东商人及载往上海与夷商交易者,曰广行,亦曰客行;专卖乡丝者,曰乡丝行;买经、造经者,曰经行。别有小行,买之以饷大行,曰划庄;更有招乡丝代为之售,稍抽微利,曰小领头,俗呼曰拉主人。”
- 10 丝锥
- 丝锥为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刀具,按照形状可以分为螺旋丝锥和直刃丝锥,按照使用环境可以分为手用丝锥和机用丝锥,按照规格可以分为公制,美制,和英制丝锥,按照产地可以分为进口丝锥和国产丝锥。丝锥是制造业操作者加工内螺纹的最主要工具。
- 11 丝光
- 1844年,英国化学家麦瑟(Mercer)在用棉布过滤浓烧碱中的木屑时,发现棉布变厚了,知道了浓烧碱可以使棉纤维溶胀的性质。于1850年申请专利; 1890年洛尔(Lower)在浓烧碱处理棉布时,发现施加张力,可提高棉的光泽; 1895年,丝光开始工业化,为了纪念麦瑟,将丝光整理称为麦瑟处理(Mercerizing)。
- 12 丝虫病
-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预防方法为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
- 13 丝苓
-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高诱 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亲姻,曰有丝苓之好。”
- 14 丝料
- 丝料是元对汉民所征的户税。包括纳官正丝和五户丝两部分。丝料制度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 所定税制以地、户、丁为征收对象,其中户税征丝料,规定按各路 (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省一级) 所出本色丝线,每2户出丝1斤,纳入官府,名系官丝。5户出丝1斤,纳入封君,名五户丝。世祖时,重定户籍科差条例,“其法: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二户计算丝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二斤即系纳官正丝,内正丝、色丝各半,外将每户剩余六两四钱攒至五户满二斤数目,付本位下支用。” (《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中堂纪事》上)这是就丝银全科户而言,实际征收时,还要按户等,分别税率征收,税额亦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