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络读音
丝络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接连不断。 2.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引证解释
⒈ 接连不断。
引唐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⒉ 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引巴金《砂丁》二:“这时候没有阳光,也没有雨点,那个女人却撑了一把伞,伞下面垂着一圈丝络,把她的半个身子遮住了。”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丝络
丝络相关词语
- 1 丝绳
- 丝绳是汉语词汇,读音sī shéng,解释为丝编之绳或钓丝。
- 2 丝分缕析
- 丝分缕析,sī fēn lǚ xī,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同“丝分缕解”。
- 3 丝包线
- 用天然丝或玻璃丝作绝缘包层的导线。因与棉纱线作绝缘层的纱包线相区别而得名。通常由人造玻璃丝缠裹在导线上而成。若在有机硅树脂中浸渍后耐温可达453K,具有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多用于精密电器设备中。
- 4 丝鞭
- 丝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ī biān,是指丝制的马鞭。
- 5 丝条
- 丝条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纤细的枝条。《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有记载。
- 6 丝鞋
- 丝鞋是汉语词汇,拼音为sī xié,意思是用丝绸制的鞋。
- 7 丝网
- 丝网是用作丝网印版支持体的编织物,俗称绢网、绢屏、纱网、筛网等。丝网印刷常用的丝网有天然丝网、合成丝网、金属丝网、特种丝网等。丝网的性能数如材质、目数、开口度、开口率等对网版印刷油墨的转移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复制原稿,选择合适的丝网是获得高质量网版印刷复制品的前提。
- 8 丝窠
- 丝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ī kē,意思是.蜘蛛网或者是缫丝的一种工具。
- 9 丝蠒
- 1.亦作"丝蠒"。 2.蚕茧。亦指养蚕缫丝等工作。
- 10 丝脉
- 丝脉,读音sī mài ,汉语词语,出自《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指脉络。
- 11 丝料
- 丝料是元对汉民所征的户税。包括纳官正丝和五户丝两部分。丝料制度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 所定税制以地、户、丁为征收对象,其中户税征丝料,规定按各路 (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省一级) 所出本色丝线,每2户出丝1斤,纳入官府,名系官丝。5户出丝1斤,纳入封君,名五户丝。世祖时,重定户籍科差条例,“其法: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二户计算丝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二斤即系纳官正丝,内正丝、色丝各半,外将每户剩余六两四钱攒至五户满二斤数目,付本位下支用。” (《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中堂纪事》上)这是就丝银全科户而言,实际征收时,还要按户等,分别税率征收,税额亦不断增加。
- 12 丝苓
-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高诱 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亲姻,曰有丝苓之好。”
- 13 丝泪
- 微细如丝之泪。《文选·鲍照诗》:“蚁壤漏山河,丝泪毁金骨。” 李善 注:“丝泪,泪之微者。”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二:“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 14 丝来线去
-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往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