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读音
藩镇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称方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引证解释
⒈ 地方方面长官。
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张子云﹞今虽临荒域,不能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论三逆》:“命吴三桂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
⒉ 藩卫镇抚。
引《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愿陛下简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将,藩镇方外,公卿尚书,务脩仁化。”
⒊ 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 睿宗时设节度大使, 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国语词典
唐代在边陲各地设置节度使,镇守土地,抵御外侮,称为「藩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藩镇
藩镇造句
- 为了这样的想法,萧剑秋一直都很努力,对所有的人,不管是地位尊卑的将相藩镇,还是落魄不羁的江湖游侠,他都非常的彬彬有礼。
- 唐代中叶,藩镇割据的现象十分严重。
- 不也履险如夷吗?敬翔道陛下当年为一路藩镇,事事都要冒险求成,现在已奄有天下,应该以稳固为重,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陛下万金之躯。
- 践祚后,削夺藩镇兵权,但也无法撼动夏州人世袭制度,只能“许之世袭”,循此逻辑,夏州,经由几代人的时间,一直成长为大宋时期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
- 今诸郡守倅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样,非古制也。
- 好吧,虽说根据黄巢入关之中,这些关中兵将们,连望风而降都谈不上,可谓传檄而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濒临忠诚警戒值得藩镇,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 而此时九州各地的藩镇诸国却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或世袭传承偏安一方,或东伐西讨欲满足自己无止尽的贪欲,更有甚者自封为帝虎视神州。
- 那个时期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礼废乐崩,伦常败坏。
- 徐泗戍卒擅自回归,势必造反叛乱,虽然没有皇上的敕令对他们进行诛讨,藩镇大臣应当因事制宜。
- ,以宋人的观点,乃安史之乱以后出现的藩镇割据自雄;但从幕府制度的意义上,它是渊源有自,并非唐代的新发明。
藩镇相关词语
- 1 藩国
- 藩国: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
- 2 藩屏
- 释义:1、屏障。2、捍卫。3、.比喻卫国的重臣。4、比喻边防重镇。
- 3 藩臬
- 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 4 藩邸
- 藩邸,指诸侯的宅第。
- 5 藩库
- 藩库,拼音是fānkù,汉语词语,是清代布政司所属的粮钱储库。
- 6 藩臣
- 藩臣,读音fān chén,是汉语词语,解释为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
- 7 藩属
- 藩属,读音fān shǔ,汉语词语,旧指属国或属地。
- 8 藩镇割据
- 唐代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藩镇里的那些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投身军戎充当职业雇佣军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
- 9 藩垣
- 释义:1、藩篱和垣墙。2、比喻卫国的重臣。3、比喻藩国、藩镇。
- 10 藩服
- 古代京城以外之地分九服,最远的地区叫藩服。
- 11 藩溷
- 藩溷,读音是fān hùn,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篱笆和厕所。
- 12 藩篱草
- 锦葵科(Malvaceae)灌木或小乔木,学名Hibiscus syriacus或Althaea syriaca。原产于亚洲东部,花艳丽,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种。高可达3公尺(10呎),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花似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红色;某些品种有重瓣花。藤黄科(Clusiaceae)的大萼金丝桃(Hypericum calycinum)也称木槿。
- 13 藩翰
- 藩翰fān hàn,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喻指藩国。指布政使。犹藩篱。比喻界域。
- 14 藩台
- 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