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蛤读音
吠蛤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蛙鸣。 2.鸣蛙。
引证解释
⒈ 谓蛙鸣。
引宋苏轼《宿馀杭法喜寺怀孙莘老学士》诗:“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⒉ 鸣蛙。
引《说文·黾部》“鼃,虾蟇也” 清朱骏声通训:“扬州谓之水鷄,亦曰吠蛤,言其声阁阁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吠蛤
吠蛤相关词语
- 1 吠陀教
- 一般认为,古婆罗门教的前身是吠陀教。
- 2 吠陀女神
-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 3 附声吠影
-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狗吠非主
-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5 狗吠之惊
-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 6 狗吠之警
-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 7 狗吠不惊
- 典故出处古人的解释本来是“。”因为狗不会追着人叫,所以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并非是听到狗叫不惊。而只是说整个气氛好了,连狗都不会再狂叫。 《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对此,古书有解释是说:“犬无追吠,故足下生氂”。即,奸人被铲除了,再也没有狗追着好人叫和咬了,所以人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这里的狗,与上文的棘、蟊贼是同样的。都与坏人有关。
- 8 鬼头蛤蟆眼
- 鬼头蛤蟆眼是汉语词语,读音是guǐ tóu há má yǎn,指鬼头鬼脑、不像人样。
- 9 嗥吠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郑韶》:“犬乃嗥吠,跳身於 元周 队内,咬杀 薛元周 。”《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集异记》作“嘷吠”。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齐琼》:“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辍。”
- 10 桀犬吠尧
- 桀犬吠尧,字面意思为暴君夏桀的狗向圣王唐尧吠叫,比喻奴才只知道一心为他的主子效劳,而不分贤愚善恶。出自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 11 疥蛤蟆
- 蟾蜍的通称。
- 12 井底蛤蟆
- 出 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 13 吠形
- 吠形,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狗见形影而吠。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 。
- 14 吠嘷
- 吠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fèi háo,意思是野兽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