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嘷读音
吠嘷的意思
词语解释:
野兽嚎叫。
引证解释
⒈ 野兽嚎叫。
引唐李翱《杂说》之二:“凤知蛇不得其欲,则将协犲犬而来吠嘷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吠嘷
吠嘷相关词语
- 1 吠形
- 吠形,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狗见形影而吠。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 。
- 2 吠蛤
- 吠蛤,读音为fèi g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蛙鸣。
- 3 吠陀教
- 一般认为,古婆罗门教的前身是吠陀教。
- 4 吠陀女神
-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 5 附声吠影
-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狗吠非主
-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7 狗吠之惊
-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 8 狗吠之警
-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 9 狗吠不惊
- 典故出处古人的解释本来是“。”因为狗不会追着人叫,所以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并非是听到狗叫不惊。而只是说整个气氛好了,连狗都不会再狂叫。 《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对此,古书有解释是说:“犬无追吠,故足下生氂”。即,奸人被铲除了,再也没有狗追着好人叫和咬了,所以人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这里的狗,与上文的棘、蟊贼是同样的。都与坏人有关。
- 10 嗥吠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郑韶》:“犬乃嗥吠,跳身於 元周 队内,咬杀 薛元周 。”《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集异记》作“嘷吠”。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齐琼》:“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辍。”
- 11 噭嘷
- 野兽号叫。
- 12 呴嘷
- 呴嘷,读音为hǒu há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吼叫。
- 13 吠奢
-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三等级。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阶层,他们承担税负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受压迫、被统治的阶级。
- 14 吠厖
- 亦作'吠厖'。 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