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读音
风调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人的品格情调。
诗文的风格,格调。
事物的风味特色。
诗文的风格,格调。
事物的风味特色。
引证解释
⒈ 人的品格情调。
引《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
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
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
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羣。”
⒉ 诗文的风格,格调。
引《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踈,皆为佳作。”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 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
⒊ 事物的风味特色。
引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復酒壚风调。”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
⒋ 和协。
引《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閫则风调。”
⒌ 风和顺。
引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国语词典
风采、风韵。
如:「词与诗风调不同。」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风调
风调相关词语
- 1 风烛
- 风烛是汉语词汇,读音fēng zhú ,解释为风中之烛。
- 2 风度
-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语出《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 3 风俗
-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 4 风癫
- 风癫,病名。五癫之一。即痫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多因血气亏虚,邪入阴经;或在胎时母卒受惊,精气并居所致。发病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声如羊鸣,食顷方解。方用茛菪子散等。参见五癫、癫痫条。
- 5 风虎
- 风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hǔ,古人谓虎啸生风,故以“风虎”指相互感应或关联的事物。
- 6 风佩
- 风佩,读音fēng pèi,汉语词语,亦作“ 风佩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 7 风廊
-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雪迳抵樵叟,风廊折谈僧。” 宋 秦观 《元祐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室院始识汶师后二年复来阅诸公诗因次韵》:“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中带佛香。” 清 厉鹗 《觅句廊晚步》诗之一:“斜阳一抹风廊影,葵写圆花竹写梢。”
- 8 风眩
- 风眩病名。因风邪、风痰所致的眩晕。多由血气亏损,风邪上乘所致。又称风头眩。分有风寒眩晕、风热眩晕、风痰眩晕等。
- 9 风偃
- 风偃(fēng yǎn)意思是 风止。
- 10 风雨
- 1.风和雨。 2.刮风下雨。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
- 11 风清
- 风清,读音fēng qīng ,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谓风轻柔而凉爽。
- 12 风信
- 风信,汉语词语,指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
- 13 风幌
- 是指随风飘动的帷幔。
- 14 风砾
- 风沙。《新唐书·裴行俭传》:“径 莫贺延碛 ,风砾昼冥,导者迷,将士饥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