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读音
风度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度
(1) 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例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引《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士人摇惑,若不自禁。”
魏巍《挤垮它》:“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⒉ 特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引《魏书·穆亮传》:“羆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文采同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⒊ 气概,器量。
引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⒋ 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
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 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
明方孝孺《上蜀府启》:“谢公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山僧惊异。告曰:此焦山僧朗月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
⒌ 风吹拂过。
引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鏘。”
唐顾非熊《出塞即事》诗之一:“河上月沉鸿雁起,磧中风度犬羊膻。”
唐慧净《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鐘。”
国语词典
风采仪态。
如:「虽然输了这场选举,他依然很有风度的向对方道贺。」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风度 (汪苏泷演唱的抒情歌曲)
风度 (汉语词语)
风度造句
- 李叔叔潇洒大方,风度翩翩。
- 穿上西装后,他显得仪表堂堂,风度十足。
- 二十年前风度翩翩的老张,经过多年生活的磨难,已变成蓬头厉齿了。
- 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士向这边走来。
- 在一个盛大的晚会上,风度翩翩的男士落落大方地邀请女士们跳舞。
- 客人有些吃惊,但马上又恢复了落落大方的风度。
- 走进来一个青年,朗目疏眉,风度翩翩。
- 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表现了应有的风度。
- 门外走进一位男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
- 公瑾是一个风流潇洒,气宇轩昂的美男子;而潘安也是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可与周公瑾媲美。
风度相关词语
- 1 风俗
-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 2 风癫
- 风癫,病名。五癫之一。即痫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多因血气亏虚,邪入阴经;或在胎时母卒受惊,精气并居所致。发病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声如羊鸣,食顷方解。方用茛菪子散等。参见五癫、癫痫条。
- 3 风虎
- 风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hǔ,古人谓虎啸生风,故以“风虎”指相互感应或关联的事物。
- 4 风佩
- 风佩,读音fēng pèi,汉语词语,亦作“ 风佩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 5 风廊
-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雪迳抵樵叟,风廊折谈僧。” 宋 秦观 《元祐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室院始识汶师后二年复来阅诸公诗因次韵》:“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中带佛香。” 清 厉鹗 《觅句廊晚步》诗之一:“斜阳一抹风廊影,葵写圆花竹写梢。”
- 6 风眩
- 风眩病名。因风邪、风痰所致的眩晕。多由血气亏损,风邪上乘所致。又称风头眩。分有风寒眩晕、风热眩晕、风痰眩晕等。
- 7 风偃
- 风偃(fēng yǎn)意思是 风止。
- 8 风雨
- 1.风和雨。 2.刮风下雨。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
- 9 风清
- 风清,读音fēng qīng ,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谓风轻柔而凉爽。
- 10 风信
- 风信,汉语词语,指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
- 11 风雩
- 风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出自《论语·先进》
- 12 风采
- 风采是汉字词语,拼音是 fēngcǎi,意为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仪表举止。语出《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 13 风烛
- 风烛是汉语词汇,读音fēng zhú ,解释为风中之烛。
- 14 风调
- 风调,指人的品格情调。是人的一种品味与风格。语出《北齐书·崔瞻传》:“ 偃弟儦 ,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