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针读音
绵里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绵里针'。
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绵里鍼”。 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引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
《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乾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严虽老练,什么都见过,但当着客人面前,这样的绵里针也有点受不住。”
⒉ 比喻书法柔中有刚。参见“绵里铁”。
引清焦循《忆书》卷一:“前侍御南海吴荷屋出顾氏玉泓馆所藏宋庆历间范氏书楼原石拓本见示,丰腴悦泽,緜里藏鍼,凡得六百八字,为平生仅见。”
国语词典
藏在绵絮里的针。指不易觉察的阴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绵里针
绵里针造句
- ,绵里针与常卫正要前去助壁阳一臂之力,却被萧亮拦住,“二位,可别坏了大义,明知是错,便不是尽忠,可是愚忠了!”。
- 失踪二十年,绵里针何去何从?老宅子地下的密道藏有多少秘密?玉女仙尊。
- 师弟擅长用针,所以外号绵里针,而我专攻快刀,大家抬举我,叫我一声快三刀。
- 仰慕的灵力软绵但是却致命,像绵里针,一招一式都能牵制住僵尸给她和另外两个战友争取结界时间。
- 众人暗道玄空对这陈舵主这一捧一问,说话倒似绵里针一般,除了武艺深不可预测,处理事务倒也滴水不漏。
- 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 大师兄绵里针徐长卿不时点头,赞许道“很不错了,才二十来天,把一套名门剑法使到这种程度,虽算不上炉火纯青,也的确堪称纯熟了。
- 王树林烟酒不沾,只管闷头吃菜,这菜品味道也真没得说,虽然他已经吃饱了却还是低着头,实在是不想抬头面对郝明亮绵里针般的目光。
- 萧亮被振退数步,右脚抵住船舱中心木柱才卸去这股力道,这时神策门另外两位堂主常卫和绵里针也飞身入战。
- 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是给人一种绵里针的感觉,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被刺穿。
绵里针相关词语
- 1 绵绵瓜瓞
- 绵绵瓜瓞,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
- 2 绵力
- (1) 微薄力量 例 竭尽绵力 英 one’s limited pewer
- 3 绵帛
- 绵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án bó,是指丝绵绢帛的总称。
- 4 绵蛮
- 《緜蛮》一诗从起兴的手法、复沓咏叹的形式上看,颇似民间歌谣,故清人龚橙在其《诗本谊》中把它划入风类。其所次于雅诗之列者,诗教之意也。所以《毛诗序》曰:“《緜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从社会功用言之,不为误也。然细察诗原文,《诗序》所言与诗本文略有扞格。今人陈子展谓“全诗三章只是一个意思,反覆咏叹。先自言其劳困之事,鸟犹得其所止,我行之艰,至于畏不能极,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托为在上者之言,实为幻想,徒自道其愿望。饮之食之,望其周恤也;教之诲之,望其指示也;谓之载之,望其提携也”(《诗经直解》)。诗旨已明,今细析之。
- 5 绵上
- 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东南。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居于此而死,晋文公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公元前560年晋悼公蒐于绵上以治兵。
- 6 绵言细语
- 绵言细语,mián yán xì yǔ,汉语词语,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7 绵绵不断
- 绵绵不断,读音mián mián bù duàn,汉语词语,意思是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
- 8 绵绵不绝
- 绵绵不绝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ián mián bù jué,指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连续不断。
- 9 绵微
- 绵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án wēi,指微弱、细微。
- 10 绵联
- 绵联,指连绵不绝的样子。
- 11 绵甲
- 以纺织品制造的甲。主要使用于中国的明代、清代和古代波斯等地区。以棉、麻、织布等材料制成了由甲身、甲袖、甲裙组成,还有小臂、小腿护套等配件。甲表面或可染成彩色,钉有大颗的铜、铁甲泡。绵甲用材比较轻软,审衣宽大,战斗申较着铁甲行动较为自如,沾湿后还可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20世纪初,清王朝编练“新军”,使用近代枪炮,绵甲与其它甲一同停止了使用。
- 12 绵暧
- 亦作“ 绵薆 ”。亦作“緜暧”。悠久;悠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岁历緜暧,条流纷糅。” 康有为 《<礼运注>叙》:“然以其彍博浩弥,举二千五百年之绵薆,合四万万人民之繁众。” 梁启超 《<经世文新编>序》:“ 中国 号称文明之古国也,绵暧二千载,涉历廿四朝。”
- 13 绵蕞
- 主要义项有:解释:(1)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2)引申指经营创建。(3)借指表率。
- 14 绵延不断
- 绵延不断,成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