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范读音
仪范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礼法,礼仪。 2.仪容,风范。 3.作为典范。 4.典范,表率。
引证解释
⒈ 礼法,礼仪。
引《晋书·谢安传》:“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南史·袁湛传》:“愍孙峻於仪范, 废帝倮之迫使走, 愍孙雅步如常。”
《隋书·儒林传·马光》:“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
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
⒉ 仪容,风范。
引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濠梁人南楚材者,旅游陈潁。岁久, 潁守慕其仪范,将欲以子妻之。”
明张居正《答南司徒马钟阳书》:“公昔在司农,僕忝胄监,以官曹之伊邇,幸得时时瞻仪范,奉清论,盖倾者久矣。”
⒊ 作为典范。
引唐柳宗元《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其有修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於后学者,以为持律之宗。”
宋司马光《策问五道》之四:“《诗》、《书》、《春秋》,皆圣人所以仪范后世也。”
《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年》:“詔询访庄圣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徽仁裕圣皇后仪范中外之政,以备纪録。”
⒋ 典范,表率。
引《元典章·刑部七·官民奸》:“专治一方,为民仪范。”
国语词典
礼法、规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仪范
仪范造句
- 可见,他是从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观点出发,以‘劝善戒恶‘为宗旨,使斋醮仪范既成为整顿道教使之合于封建礼法的要求,又是得道成仙的根本。
- 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
- 克裕少为牙将,好读书,谨仪范,牧伯皆奇待之。
- 而大儒的以佛济儒的人生方式,则从人生实践的层面上提供了各文化体系融合的仪范,显示出各种文化相参并济的社会价值。
- 道教的教规、仪范经此二人修订后逐步定型,再由齐梁陶弘景充实神仙谱系,完善道教义理,叙述承传历史,对后世影响更大。
仪范相关词语
- 1 仪令
- 法令。《魏书·刘懋传》:“诏 懋 与诸才学之士,撰成仪令。”
- 2 仪景
- 仪景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jǐng,意思是指月亮。
- 3 仪伞
- 指用为仪仗的伞。
- 4 仪马
- 仪马,读音为yí mǎ ㄧˊ ㄇㄚ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庙中的偶马。
- 5 仪图
- 揣想忖度。《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 仲山甫 举之,爱莫助之。” 朱熹 集传:“仪,度;图,谋。”
- 6 仪适
- 《后汉书·窦融传》:“ 融 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 李贤 注:“犹言仪注。”
- 7 仪堂
- 鸿胪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部·官廨》:“鸿胪寺为仪堂。”
- 8 仪体
- 仪体,拼音是yí tǐ,注音是ㄧˊ ㄊㄧˇ,释义是礼仪的程序法式。
- 9 仪司
- 仪司,拼音是yí s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10 仪物
- 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 孔 传:“威仪不及礼物。”《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 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於此殿坐,岂非真天子邪!”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闻国初贵主乘, 元祐 后不铸印,无乘马仪物。”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卷三:“ 晋 王导 以仪物鼓吹求助於 钟山 之神以御 苻坚 。”《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
- 11 仪舆
- 皇后﹑妃嫔所乘的肩舆。其制依次稍有别。
- 12 仪章
- 宋 张载 《正蒙·三十》:“祝史所任,仪章器数而已。” 明 陈子龙 《寓言》诗之二:“ 鲁国 有腐儒,行止如清狂。拜虎求不啮,揖蛇求不伤。二物颇威厉,岂欲贵仪章?”
- 13 仪律
- 法规。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公风神峻美,虽巾屐疎散,亦就仪律。”
- 14 仪迓
- 谓排列仪仗以迎客。《宋书·庾登之传》:“ 豫章 与 临川 接境,郡又华大,仪迓光赫,土人并惊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