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从读音
仪从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仪卫随从。
引证解释
⒈ 仪卫随从。
引《南齐书·明帝纪》:“王子侯旧乘缠帷车, 高宗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
《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侵晨, 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下:“士奇惊起,朝服出迎,但见仪从充塞,香气絪緼,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
清洪亮吉《书毕宫保遗事》:“公以李故相也,不敢与钧礼,每日平明,即撤仪从上謁。”
国语词典
应礼仪所需的卫士或随从。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仪从
仪从相关词语
- 1 仪刀
- 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这样精美的环手大刀不仅是大唐威仪的体现,同样也深远影响了中国冷兵器的发展,这样的环手大刀随着各国使臣的往来,流向四方,深刻受到仪刀影响的有两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高丽、日本、吐蕃。从现在考古资料来看,高丽、日本都出土环首刀,这些环首刀的刀环都是以龙和凤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大量镶嵌金银,这些环首刀都是仪刀的传承,而吐蕃保留了唐仪刀的造型特点。而中原大地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的蹂躏,唐仪刀也消失和湮灭了。
- 2 仪锽氅
- 仪仗名。似旌而以仪锽为竿。
- 3 仪方
- 仪方,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具体含义已经很难详考,只知道始于上古,到明朝时已不再流行,清朝中期这种习俗已经销声匿迹。
- 4 仪渠
- 古国名。《列子·汤问》:“ 秦 之西有 仪渠 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熏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
- 5 仪氏
- 仪氏现大多散布于全国各地,但仍以山东为主要聚居地,山东之内,又由以潍坊菏泽为主要地聚集,其他地亦有分布。
- 6 仪卫
- 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 7 仪羽
-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
- 8 仪廙
- 仪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yì,指三国时期魏国丁仪、丁廙兄弟的合称。
- 9 仪望
- 仪望,读音为yí wàng ㄧˊ ㄨㄤ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仪容;外表。
- 10 仪相
- 唐 寒山 《诗》之五八:“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 11 仪迓
- 谓排列仪仗以迎客。《宋书·庾登之传》:“ 豫章 与 临川 接境,郡又华大,仪迓光赫,土人并惊叹焉。”
- 12 仪律
- 法规。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公风神峻美,虽巾屐疎散,亦就仪律。”
- 13 仪节
- 仪节是汉语词语。
- 14 仪检
- 礼仪;规矩。《世说新语·赏誉下》“ 刘琨 称 祖 车骑”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祖逖 ﹞豁荡不修仪检,轻财好施。”《旧唐书·文宗纪下》:“ 廷老 在翰林,终日酣醉无仪检,故罢。”《新唐书·忠义传下·庞坚》:“ 玉 魁梧有力,明军法,久宿卫,习知朝廷制度。帝顾诸将多不闲仪检,故授 玉 领军、武卫二大将军,使众观以为模矱。” 宋 文同 《乐府杂咏·自君之出矣》:“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