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涣读音
泮涣的意思
词语解释:
融解;分散;涣散。
自由放纵,无拘束。
自由放纵,无拘束。
引证解释
⒈ 融解;分散;涣散。
引《艺文类聚》卷三引晋王廙《春可乐》:“春可乐兮,乐孟月之初阳,冰泮涣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刚。”
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鬱律崛岉兮,似崑陵之玉石;泮涣粲烂兮,象星汉之昭回。”
《明史·刘宗周传》:“发政施仁,收天下泮涣之人心。”
⒉ 自由放纵,无拘束。
引南朝梁元帝《又答齐国双马书》:“泮涣而驰,可以及日;踌蹰而蹀,可以追风。”
明冯惟敏《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庆团圆,喜成就,傲尽朱门万户侯,泮涣优游。”
国语词典
解散分离。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泮涣
泮涣相关词语
- 1 泮然
- 泮然,汉语词汇,拼音为pàn rán,指释然,区别貌。
- 2 泮林革音
- 泮林革音,读音pàn lín gé yīn,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3 泮坼
- 碎裂。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富家遣人负载,蹈冰可行。遽又泮坼,陷而没者亦众。”
- 4 泮冻
- 泮冻,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解冻。
- 5 泮汗
- (2).犹流汗。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蛮夷交胫肆踞。” 马非百 注:“泮,散。汗,汗水。”一说,犹畔岸,勤劳心意。见 王利器 校注。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 荥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冸。”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踞积薪以待然,钳聚口而寄坐。”
- 6 泮乡
- 指学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其入泮乡捷者,鬼之假也。”元 张可久 《梧叶儿·雪中》曲:“瓦甃悬冰筯,天风起玉沙,海树放银花。压拥 蓝关 去马。” 清 沈起凤 《谐铎·蟪蛄郡》:“郡主笑曰:‘郡马尚以为秋耶?’命宫娥卷帘,则冰筯垂檐,雪正在山茶树上红也。”
- 7 泮鸮
- 注释:典出《诗·鲁颂·泮水》。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 大秦 海西,诸戎所巢,维利维威,实怀泮鴞。”参见“ 泮林革音 ”。
- 8 泮宇
- 【引证解释】泮宫。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礼容新泮宇,物性遂庄濠。”
- 9 泮岸
- 泮岸是汉语词语,拼音是pàn àn,意思是畔岸,边际。
- 10 泮奂
- 泮奂是汉语词汇,拼音为 pàn huàn,意思是伴奂闲适自在。
- 11 泮合
- 泮合是汉语词汇,拼音为pàn hé,指判合。配合;两半相合。指两性结合。泮,通“ 判 ”。
- 12 畔涣
- 1.亦作"畔换"。亦作"畔涣"。 2.跋扈,专横暴戾。 3.取舍;求取。 4.违离,改易。
- 13 泮池
- 南京最大的一个泮池在建康路夫子庙前。宋代建建康学府时建泮池,后毁于战火。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重建,该处称学宫,曾设县学、府学、国学。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在该处建庙,称文宣庙,后称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是世界孔庙中唯一一座以天然活水为泮池的孔庙。"天下文枢坊"前的水池即为泮池,以秦淮河为天然池水,向内凹进构成泮池。泮池正对的红墙即为大照壁,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泮池北有多块青石琢成的石栏,它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
- 14 泮芹
- 掇芹,读音是duō qín,汉语词汇,谓考取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