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树读音
建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建树
(1) 建立;树立
英
(2) 成就;功绩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树立;建立。
引《陈书·衡阳宪王昌传》:“宪章故实,式遵典礼,钦若姬、汉,建树贤戚。”
孙犁《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在行动方面,更没有起过先锋的作用,建树较大的功劳。”
⒉ 谓建立的功绩。
引明何景明《诰封淑人任氏墓志铭》:“乃思有所建树,派人力相之。”
王闿运《衡阳彭公行状》:“古来臣子往往初年颇有建树,而晚节末路陨越错谬。”
赵树理《十里店》:“这几年咱二人各有建树,那时节结一对模范夫妇!”
国语词典
设置、建立。
如:「他在市长任内,建树颇多,深受市民爱戴。」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建树
建树造句
- 坚持是世界上每个有建树的人共有的品质。
- 坚持是世界上每个有所建树的人共有的品质。
- 张爷爷在中医诊病方面很有建树,深受街坊们的尊敬。
- 人格是信用的基础,逆境往往使人有所建树,人都有长处与短处,看人看长处短处不看。关于人格魅力的经典名人名言,与您分享。
- 他几十年来有不少建树,怎能说是碌碌无为呢?
- 他在深潜领域苦心孤诣钻研数十年,颇有建树。
- 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年,颇有建树。
- 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 40岁了,在事业上还没啥建树,这还叫大器晚成吗?
- 欢乐和痛苦是建树人类历史的两块基石。
建树相关词语
- 1 建安风骨
-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 2 建築物
- 有别与建筑物,构筑物是没有可供人们使用的内部空间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烟囱、水塔、桥梁、水坝、雕塑等。
- 3 建言
- (3) 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
- 4 建章宫
- 建章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
- 5 建制
- 【解释】[organizational system]国家机构或团体内的编制和系统。
- 6 建安骨
- 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 7 建瓴
- 拼音:jiàn líng
- 8 建设性
- 建设性支出一般指国家或政府用于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的开支。
- 9 建安七子
-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 10 建木
-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后“建木”在诗歌中用来泛指高大的树木。
- 11 建业
-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
- 12 建功立业
- 释义: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 13 建議
- 建议,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她的建议立刻得到热烈的响应。”
- 14 建設
- 建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àn shè。释义为1. 建立、设置。2. 陈设布置。3. 是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