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兼味读音
食不兼味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食不兼味
(1) 吃饭没有两种菜肴。形容饮食俭朴
英
引证解释
⒈ 见“食不二味”。
国语词典
饮食时不用两种菜肴。形容生活俭朴。《韩诗外传.卷八》:「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百官补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祠,此大侵之礼也。」《梁书.卷三六.江革传》:「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也作「食不二味」。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食不兼味
食不兼味相关词语
- 1 食盒
- 古代盛装食物用的竹木结构器具,内有数层不等。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
- 2 食谷
- 食谷,读音是shí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1).享受俸禄;(2).吃粮食。
- 3 食料
- 食料,读音shí liào,汉语词语,指用作食物的原料。如粮食、蛋品、鱼、肉等。
- 4 食礼
- “食礼”系饮食礼仪、饮食礼制、饮食礼义、饮食礼俗、饮食礼貌、饮食礼节等概念的通称。
- 5 食藏
- 储藏食物的器具。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 安禄山 恩宠莫比,锡賫无数,其所赐品目有……油画食藏。”
- 6 食舆
- 竹舆床,竹轿。《魏书·元叉传》:“曾卧妇人於食舆,以帊覆之,令人舆入禁内,出亦如之。”《汉书·张耳陈馀传》“上使 泄公 持节问之箯舆前” 唐 颜师古 注:“箯舆者,编竹木以为舆形,如今之食舆矣。” 清 魏茂林 《骈雅训纂·释器上》:“编舆、食舆,竹箯也。”
- 7 食味
- 食味是汉语词汇,拼音shí wèi ,解释为品尝滋味,吃食物。
- 8 食三
- 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宋王十朋《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齿分韵》:“却因送别还惊我,我境如蚕已食三。”
- 9 食人
- 研究发现,1500种以上动物有同类相食的现象,而多数不是因为缺少食物,而是在正常状况下发生的。90%以上的水生动物在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会出现同类相食,而部分食草动物也会有这种行为。
- 10 食葚
- 亦作“ 食椹 ”。惠 比喻受人恩。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黮,桑实也。”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之二:“降贵深知己,宁思食椹恩。”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鴞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
- 11 食心虫
- 食心虫是一种昆虫,而昆虫有许多种,一般幼虫是圆筒形,蛹是长纺锤形,褐色。幼虫 钻入果实或豆荚内吃果实或豆粒,是果树或豆类作物的害虫。
- 12 食羊钱
- 宋代对官僚耆旧副食费的一种补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大夫如白居易辈,盖有遇此三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杜门谢客,专延缁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减去食羊钱,盖其遗制。”
- 13 食鱼遇鲭
-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出自唐·皮日休《〈文薮〉序》:“古风诗,编之文末,俾视之,粗俊于口也。亦由食鱼遇鲭,持肉偶僎。”
- 14 食钱
- (2)饭钱。《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端明说:‘朝廷塑一 显仁皇后 御容,三年不成,却是一行人要希逐日食钱,所费不赀。’”《宋史·兵志五》:“自都副指挥使岁给锦袍,月给食钱,指挥使给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