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味读音
食不重味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食不重味
(1) 吃饭没有两种菜肴。形容饮食俭朴
英
引证解释
⒈ 同“食不二味”。
引《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綵。”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上》:“博初起为亭长,为人廉洁,不好酒色,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
国语词典
饮食时不用两种菜肴。形容生活俭朴。《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朱家传》:「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也作「食不二味」。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食不重味
食不重味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食前方丈
食不重味相关词语
- 1 食不遑味
- 释 义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2 食蟻獸
- 食蚁兽(拉丁学名:Myrmecophagidae),哺乳动物,仅3属4种,分布于美洲。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粘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喜食蚂蚁、白蚁及其他昆虫。
- 3 食馔一口
- 食馔一口,读音为shí zhuàn yī kǒu,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
- 4 食墨
- 食墨是一个汉语词汇,是龟卜术语,出自《书·洛诰》。
- 5 食少事烦
- 食少事烦,读shí shǎo shì fán,意思是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出自《晋书·宣帝纪》。
- 6 食蛇鼠
- 食蛇鼠是一种奇特的啮齿类动物,会吃蛇,体长足有50厘米,堪称“最凶猛的啮齿类动物”。
- 7 食事
- 1.吃喝之事。 2.为事。
- 8 食肉寝皮
- 【解释】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 9 食肉相
- 食肉相,意为封侯的骨相或面相。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 10 食苹鹿
- 食苹鹿是汉语词汇,拼音为shí pínɡ lù,解释为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的人。
- 11 食钱
- (2)饭钱。《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端明说:‘朝廷塑一 显仁皇后 御容,三年不成,却是一行人要希逐日食钱,所费不赀。’”《宋史·兵志五》:“自都副指挥使岁给锦袍,月给食钱,指挥使给食钱。”
- 12 食鱼遇鲭
-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出自唐·皮日休《〈文薮〉序》:“古风诗,编之文末,俾视之,粗俊于口也。亦由食鱼遇鲭,持肉偶僎。”
- 13 食不终味
- 食不终味,shí bù zhōng wèi,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14 食饵
- 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近代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搅拌,加红板糖,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