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泽读音
草泽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草泽
(1) 长满野草的大片积水洼地
英
(2) 民众中间
英
引证解释
⒈ 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带。亦指荒郊。
引《战国策·秦策四》:“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
汉王充《论衡·言毒》:“蝮蛇与鱼比,故生於草泽;蜂蠆与鸟同,故产於屋树。”
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堪作吏风尘下。”
清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而父子兄弟,羸老孤幼,继踵而死,僵尸草泽,骸骨相枕藉。”
⒉ 草野;民间。
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卒, 原宪遂亡在草泽中。”
《旧唐书·玄宗纪下》:“内外八品已下及草泽有博学文辞之士,各委本司本州闻荐。”
《明史·方伎传·盛寅》:“初, 寅晨直御医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寅,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
瞿秋白《乱弹·吉诃德的时代》:“草泽的英雄,结果即使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过劫富济贫罢了。”
⒊ 在野之士;平民。
引唐王昌龄《放歌行》:“有詔徵草泽,微臣献谋猷。”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唐草泽邵棠上言。”
胡三省注:“布衣未有朝命者,谓之草泽。”
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宋初承周显德之制设三科,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竝许应詔。”
国语词典
荒野、穷僻之地。亦指乡野民间。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草泽
草泽造句
- 一个草泽医生,一介平民百姓,舍弃了妻儿的性命,在十五年的屈辱中偷生,仅仅是为了他人的复仇,仅仅是为了正义的伸张。
- 草泽中间出没着各种爬行动物。
- 如有人违法不纳,即科重罪,贫民无自谋生,富民亦不能自保,当时草泽中间,已多伏莽,再加蠹胥猾吏,代为驱迫良民,叫他去投盗贼,于是愈聚愈众,到处揭竿。
-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
- 羸老孤幼,继踵而死,僵尸草泽,骸骨相枕籍。
- 纵有学优入室,勤逾刺股,名高海内,擢第甲科,若命偶时来,未有望于青紫,或数将运舛,必委弃于草泽。
- 阡陌闾巷、寻常街市,而有草泽奇雄。
- 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还是一个定国安邦的将相?身在草泽,胸怀家国,他会如何选择?追寻“寻根文学”。
- 如果人类过度运用弓箭、钩饵、兽槛等智巧就会打扰空中的鸟、水中的鱼、草泽中的兽,终会造成生物界的混乱。
- 我想你的父亲,也是一个草泽英雄,难道手下再无敢死之将,却叫女儿出来献丑。
草泽相关词语
- 1 草庐三顾
- 草庐三顾,读音cǎo lú sān gù ,汉语成语,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出自《出师表》。
- 2 草垛
- 草垛,读作cǎo duò。指的是堆放整齐的草堆。
- 3 草莽英雄
- 草莽英雄,读音 cǎo mǎng yīng xió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 4 草舍
- 释义:1、宿止于草野间。2、茅屋。
- 5 草寇
- 语出《旧唐书·僖宗纪》:“如乡村有干勇才略,而能率合义徒,驱除草寇者,本处以闻,亦与重赏。”
- 6 草包
- 草包,俗语,贬义词,用草织的包包的不结实不耐用来形容某个人不经用、没有能力。草包有时也指稻草人,从容引申为骂人的词,骂那些徒有其表、外强中干却非要装作自己有多大能耐的虚伪人士。也有地方称羊牛的胃为草包,其里面没有价值的东西,形容一个人没有才能 。
- 7 草具
- 草具,拼音 cǎo jù。详细解释1粗劣,粗劣的饭食。2. 初步制定,草拟。3. 用草编制的器具。
- 8 草書
-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 9 草苫
- 草苫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用专用的草苫机器加工而成。草苫种类很多,长度有6米,8米,10米,15米,没有限制完全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宽度只有1米,1.2米,1.5米,2.0米。草苫又根据经数不同,厚度不同,产品的好坏层次不一,在经数和厚度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定制。草苫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建设农业蔬菜大棚,在冬季保持蔬菜大棚的温度。
- 10 草率将事
-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认真。
- 11 草木萧疏
- 草木萧疏 (cǎo mù xiāo shū),汉语词汇,释义为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12 草丛
- 草丛:Minecraft中的一种物品
- 13 草偃风行
-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 14 草民
- 【释义】:1.古代无官职者在皇帝或官员面前的自称,表示卑贱意。2.草野之民,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