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图读音
七巧图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七巧板。
引证解释
⒈ 即七巧板。
引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七巧图》:“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餘,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七巧图
七巧图造句
-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 因为它用七叶拼板成图,巧变多端,故也称七巧图。
- 严信厚的父亲严恒,字笠舫,号石泉居士,曾结合七巧图及书法艺术,独创了“七巧书法”。
- 他说,可以把这种手术比喻成“七巧图”。
七巧图相关词语
- 1 七哀
-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 2 七发
- 《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 3 七策五成
- 七策五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
- 4 七十二贤
- 对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 5 七青八黄
- 七青八黄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 qīng bā huáng,意思是指钱财。
- 6 七香车
- 释义: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最早现于商周时期,是西岐三宝之一,是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它能逢凶化吉。亦泛指华美的车。
- 7 七步成章
-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还嫌七步成章太慢,又要求应声作诗。
- 8 七色
- 《七色》诗刊由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主办,世界汉诗协会、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北京朗诵联盟(北京16家朗诵艺术团体)、温州黑雪朗诵工作室协办利用iebook超级精灵电子杂志制作软件制作的一份多媒体网络社区互动电子杂志(月刊)。
- 9 七月
- 《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西周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
- 10 七步成诗
-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11 七七八八
- 七七八八是一个词语,拼音qī qī bā bā,意思是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 12 七德舞
- 七德舞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舞蹈,由唐太宗李世民作曲,魏征、虞世南制词。另有白居易作诗,名曰《七德舞》
- 13 七品茶
- 七品茶 拼音qī pǐn chá, 出处《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
- 14 七言诗
- 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