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读音
三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三成,三套。 2.犹三匝,三重。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
引证解释
⒈ 三成,三套。
引《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
郑玄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
《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⒉ 犹三匝,三重。
引《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
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
⒊ 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
引《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颖达疏:“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惟死罪当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就
三就相关词语
- 1 三考
- 指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也·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也有认为三考是古代的考试制度,为三年考一回,九年考三回叫三考。还有一种说法是官吏考绩制度。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
- 2 三告官
- 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升厅事,则有衙吏前导告喝。国朝之制,在禁中唯三官得告:宰相告于中书,翰林学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皆用朱衣吏,谓之三告官。”
- 3 三分发
- 解释:南朝 宋 时流行于民间妇女中的一种发式。《宋书·五行志一》:“ 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
- 4 三兵
- 三兵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bīng,出自《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 5 三不拗六
- 三不拗六,成语,拼音是sān bù niù liù,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 6 三洞
-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 7 三北
- 三北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beǐ,出自《韩诗外传》。
- 8 三辈
- 【释义】:1.三代。 2.指三个辈分。
- 9 三夫人
- 唐初增加为四夫人,指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已不按旧规。唐玄宗又以惠妃、丽妃、华妃为三夫人,但后来又置贵妃,由于唐朝对后世影响力较大,以后各代也不再按此说办事,唯金一代有设三夫人。
- 10 三角板
-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三角板(英文set square)是学数学、量角度的主要作图工具之一。 每副三角板由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板,另一个是特殊角的直角三角板(以下简称细长三角板)。
- 11 三街两市
- 泛称各街市。
- 12 三大户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罕 曰:‘贼者多以庄客,何以御之?’仍召每村三大户,与之帖,使人募壮丁二百。”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嘉祐 以前,长名衙前除差三大户外,许免其馀色役。”
- 13 三戟
- 三戟,读音sān jǐ,汉语词语,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
- 14 三好
- 三好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hǎo,出处《法言·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