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文读音
缬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缬文"。 2.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3.彩色花纹。
引证解释
⒈ 见“纈纹”。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缬文
缬文相关词语
- 1 缬晕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海棠﹞其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粧淡粉。”
- 2 缬帛
- 缬帛,词语,拼音xié bó,注音ㄒㄧㄝ ˊ ㄅㄛˊ,意为染印彩帛。
- 3 缬林
- 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一般指枫林。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华清缥渺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 宋 陆游 《诗酒》诗:“宿露滋金藟,微霜点缬林。”
- 4 缬子髻
- 缬子髻是古代妇女发式之一,或名“撷子髻”。始自两晋。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
- 5 缬衣帘
- 缬衣帘,汉语词语 ,拼音:xié yī lián,解释:结彩之帘。
- 6 缬缬
- 缬缬,词语,拼音xié xié,注音ㄧㄝ ˊ ㄒㄧㄝ ˊ,意为和煦貌。
- 7 缬眼
- 缬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é yǎn,是指醉眼。
- 8 缬草
-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9 楔形文字
- 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现今的拉丁文。后失传,19 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 10 蟹行文字
- 旧称 欧美各国的横写的拉丁语系文字。 黄葆桢《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白虎空。”亦省作“蟹文”。 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吾尝在 湖南 ,见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识蟹文,未尝一读 欧西 之书,而其言论思想,新异卓拔。”
- 11 蟹行文
- 旧称欧美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 12 蟹文
- 旧称欧美各国的横写的拉丁语系文字。
- 13 缬花
- 犹彩花。 宋 张先 《更漏子·流杯堂席上作》词:“帘额动,水纹浮。缬花相对流。”
- 14 缬芷
- 【出处】明 张居正 《祭朱公文》:“瀹江兮荐璆,缬芷兮燔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