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读音
炮烙的意思
词语解释:
炮烙
(1) 原作“炮格”,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炮格”。
⒉ 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
引《荀子·议兵》:“紂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
《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堕炭中。 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
《隋书·刑法志》:“若紂能遵成汤,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西伯敛轡,化为田叟。”
⒊ 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大商及妇,炮烙之。”
鲁迅《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⒋ 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引宋苏辙《历代论·孙仲谋》:“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
⒌ 古代烤肉用的铜格。
引《韩非子·喻老》:“紂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
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殷纣王所造刑具。铜柱上涂油脂,下烧炭火,令人行柱上,堕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继庚小传》:“於是贼悮杀其党百数十人, 炳垣卒以砲烙死。”
国语词典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的酷刑。《荀子.议兵》:「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也作「炮格」。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炮烙
炮烙造句
- 要是想体验一下什么是炮烙之刑,那可以让他脱了鞋到水泥地面走一圈。
- 纣王施以李靖施炮烙之刑,哪吒为了父亲将所有罪责揽下,李靖感于哪吒之孝,终视死如归。
- 此外,他行炮烙之刑,就是用炭火把中空的铜柱子烧红,然后叫被残杀之人在上面爬行,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 纵武穷兵,残忠害謇,佞人方辔,并后载驰,阉竖类于回天,凝科逾于炮烙。
- 如此频繁发生的行为,让笔者想到了纣王对“炮烙之刑”的偏好。
- 如此再三发生的行为,让我想到了殷商纣王对“炮烙之刑”的酷爱。
- 还说他残忍暴虐,残忍地行炮烙之刑,把人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 聞太師再問紂王是否像世人所說,被妲己魅惑,制定炮烙之刑,傷害許多忠臣義士。
- 桀奔南巢,祸阶末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
- 人所共知,纣王在世时残暴异常,创炮烙之刑,做了许多灭绝人性的坏事,但当他反省时,也最懂得人们对喜乐平安的需要和追求。
炮烙相关词语
- 1 炮制
- 炮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áo zhì,古同炮炙,指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有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等。
- 2 炮局
- 炮局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ào (er) jú,意思是派出所、监狱、公安局。
- 3 炮铳
- 跑铳是方言词,出自《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在普通话中的意思为爆竹或旧式小型管状火器。
- 4 炮头
- 炮头就是指前额没有刘海,后脑于头顶之间的部位头发相对比较高的发型。这种发型很早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是男士的经典发型之一。炮头也旧指土匪队中掌管若干枪手的小头目。
- 5 炮仗
- 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劳动人民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编炮一直到鞭炮。
- 6 炮竹
-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而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 7 炮筒子
- 炮筒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pàotǒng zi,意思是比喻性情急躁、心直口快。
- 8 炮打灯
- 1.方言。爆竹的一种。点着后,发出响声,并射出发光药,在空中燃烧发光。
- 9 炮弹
- 根据装弹方法,分成定装弹和分装弹两种,定装弹将弹丸和药筒合一,装填时,弹丸和药筒一起装填;而分装弹在装填时先装填弹丸,再装填药筒。
- 10 炮火
- 炮火,指火炮射击或 指战场上发射的炮弹与炮弹爆炸后发出的火焰。
- 11 炮张
- 1.见"炮仗"。
- 12 炮坐
- 1.亦作"炮坐"。 2.见"炮座"。
- 13 头炮
- 第一炮。比喻希望能产生影响的一次带头行动。
- 14 大炮客
- 形容一些喜欢夸张地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个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