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谤读音
避谤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防人毁谤。
引证解释
⒈ 防人毁谤。
引《新唐书·陆贽传》:“既放荒远,常闔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
宋孙觌《徙寓妙觉佛舍胥又民襆被相过赋夜坐》诗:“拘囹赋囚山,避谤憎市虎。”
元耶律楚材《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此老不避嫌疑,自兴谤讟而为此书,彼且不避,子何代彼而避谤乎?”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避谤
避谤相关词语
- 1 避辞
- 避退辞让。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若是则不惟亏损阁下之望,某终身可废,无所容焉。是以上犯盛意,恳激避辞者,盖在此也。” 宋 司马光 《为文相公许州谢上表》:“避辞公鼎,虽弛负担,违离天阍,倍深眷恋。”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教老拙遭逢着这场事,远远的不避辞,特特的来到此。”
- 2 避次
- 避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cì,指星辰运行不在原处的躔次上。
- 3 避花骢
- 1.《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花骢御史。'"后以"避花骢"指回避侍御史。
- 4 避患
- 犹避害。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 晋 杜预 《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避患,非所闻也。”
- 5 避迹
- 避迹,读音为bì jì ㄅㄧˋ ㄐ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避迹”。避藏形迹;隐匿。
- 6 避廗
- 亦作"避席"。
- 7 避风灯
- “避风灯”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马灯。因其能防风雨,故名。茅盾 《子夜》十三有所记载。
- 8 避名
- 避名,汉语词语,拼音是bì míng,释义是隐姓埋名。
- 9 避面
- 避不见面。
- 10 避灾
-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 11 避罪
- 【释义】: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 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
- 12 避逐
- 避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逃避追逐。
- 13 避兵
- 3.谓避免兵器所伤。
- 14 避墬
- 亦作"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