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读音
五两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两只配成一双。
犹言五匹。
亦作“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五兵技巧。
引证解释
⒈ 谓两只配成一双。
引《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⒉ 犹言五匹。
引《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⒊ 五兵技巧。
引《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校释引金其源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⒋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引章炳麟《封建考》:“夫晋之五两, 吴之多力、利趾, 越之习流, 魏之武卒, 秦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⒌ 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引《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人谓之五两也。’”
唐独孤及《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贺铸《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五两
五两相关词语
- 1 五陵原
-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五陵原地处关中北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 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诸如商鞅变法、秦朝建立、徙民五陵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
- 2 五魁
- 魁星,又称奎星。奎宿为星官的名称,又叫“天豕”、“封豕”。为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运,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就是出于“魁”与“奎”的同音,并有“首”之意的缘故。
- 3 五经扫地
- 出处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 4 五谏
- 五谏是指.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汉 刘向 《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戇谏,五曰讽谏。”
- 5 五皓
- 即五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 桓公 名 白 ,博有五皓之称。” 王利器 集解引 沉揆 曰:“博有五白, 齐威公 名 小白 ,故改为五皓。”参见“ 五白 ”。
- 6 五虎将
- 五员猛将。
- 7 五花度牒
- 五花度牒,指旧时僧道出家的书面凭证。
- 8 五乘
- 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
- 9 五明宫
- 道教中真人讲道之所。
- 10 五弄
- 见“五曲 ”。
- 11 五炁朝元
- 五炁朝元出自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意为道教修炼之法。
- 12 五雀
- 见“五雀六燕 ”。
- 13 五属大夫
- 五属大夫词义:五属之长。发音:wǔ shǔ dài fū
- 14 五众
- 隋代由官方设置的高等佛学教育机构︰依学科的不同分为涅盘众、地论众、大论众、讲律众、禅门众。此乃隋文帝为提倡佛教义学,以长安为中心而建立的教义研究机构。被选聘而担任众主的,都是当时各学科的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