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黠读音
桀黠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凶悍狡黠。
指凶悍狡黠的人。
指凶悍狡黠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凶悍狡黠。
引《史记·货殖列传》:“桀黠奴,人之所患也。”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尔乃桀黠横扇,冯陵畿甸。”
《旧唐书·罗艺传》:“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矟。”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私德堕落之原因》:“此三者,桀黠之民所含有性也。”
⒉ 指凶悍狡黠的人。
引唐罗隐《薛阳陶觱篥歌》:“扫除桀黠似提帚,制压羣豪若穿鼻。”
国语词典
凶恶奸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桀黠
桀黠造句
- 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
- 巴黎警察一向以智慧称道于世,实在不外是桀黠罢了。
- 桀黠的流氓,不需居间人。
- 今置之河曲,此属桀黠,实难制御,往往不受军州约束,兴兵剽掠;闻其逃者已多与虏声问往来,通传委屈。
- 此桀黠之魁,生平所播弄倾轧者,不啻数百。
- 而其尤桀黠者,则进而为院司之书吏,以掣州县之权,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也。
- 该苗民等因悉汉兵伎俩,不复足畏,散遣后,桀黠者阴为反谋。
- 河南本来是富有之乡,但连年灾害,加之明廷七藩封于此地,土地高度集中,贫困人民非死即逃,“桀黠不逞者遂相率为盗”。
桀黠相关词语
- 1 桀驽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惟 孙士凤 蟒服翎冠踞座, 清 望之拱手,亦即下座,东西抗礼,语多桀驽。”
- 2 桀然
- (2).杰出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彼皆才气桀然过人,任使称意。”
- 3 桀骜难驯
- 桀骜难驯,读音为jié ào nán xùn,汉语成语。意思指凶悍倔强,难以驯服。出自《汉书·匈奴传赞》。
- 4 桀敖不驯
-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 5 桀骜不恭
- 同“桀骜不逊”。
- 6 桀溺
- 桀溺春秋时期的隐者。与孔子同时。其避世思想同孔子变革现实的思想相对立,认为社会的黑暗面无法改变.与其从政,不如避世。他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他在像洪水一样到处泛滥的坏东西面前完全丧失了信心,认为做“避世之士”是当时最好的…种选择。这种“避世之士”的思想同道家知止求退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其事迹与言论见于《论语·微子》。一为法国汉学家。
- 7 桀贪骜诈
- 指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 8 桀骜自恃
- 桀骜自恃,读音jié ào zì shì,汉语成语,指强横自负,出自《十月》。
- 9 桀傲
- 亦作“ 桀慠 ”。强横乖戾,不驯服。《宋书·颜竣传》:“虽云互市,实觇国情,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二表》:“况今西有贪毒之 羌 ,北有桀傲之虏,包藏凶计,窥伺中朝。”《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当是时, 阿黑麻 桀傲甚,自以地远中国,屡抗天子命。” 清 方苞 《先母行略》:“前母 姚 孺人遗女二,次姊少桀傲。” 鲁迅 《<华盖集>后记》:“记得革命以前,社会上自然还不如现在似的憎恶学生,学生也没有目下一般驯顺,单是态度,就显得桀傲。”
- 10 桀纣
-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桀: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建造倾宫、瑶台,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纣: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 11 桀傲不驯
-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 12 桀犬吠尧
- 桀犬吠尧,字面意思为暴君夏桀的狗向圣王唐尧吠叫,比喻奴才只知道一心为他的主子效劳,而不分贤愚善恶。出自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 13 桀桀
- 桀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jié,意思是草盛而高貌。拟声词,用于形容小人的奸笑声。一般都是那种大奸大恶之人或妖魔鬼怪喜欢发出的笑声。
- 14 桀犬
- 南朝 梁 沉约 《谢封建昌侯表》:“陛下投袂万里,拯厥涂炭,臣虽心不吠 尧 而迹沦 桀 犬。此则王业始基,臣所不与,徒荷日月之私,竟无蒸烛之用。”参见“ 桀犬吠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