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捺读音
火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火捺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火捺纹”。 广东端溪砚石的一种纹理,称“火捺纹”。因亦以为品种名。
引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端石》:“﹝端石﹞凡十餘种,其火捺以紫气奔而迴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轮若金钱者。”
清钮琇《觚賸·石言》:“峡石矿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火捺
火捺相关词语
- 1 火齐镜
- 传说中的一种宝镜名。
- 2 火警
- 拨打火警电话“119”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关键是要把情况用尽量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
- 3 火剪
- 火剪是一个名词,出自《茶经》。
- 4 火票
- 火票, 清 代递送紧急公文的凭证。出自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火票》。
- 5 火苗
- 火苗是一个汉语词汇,可指火焰,也可比喻激情。
- 6 火丁
- 以煮盐为业的人口。 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 7 火仓
- 伙食。《再生缘》第三七回:“粗细家丁差两个,安排
- 8 火积
- “火积”是与做功无关的传热过程的核心物理量,它具有势能意义,表征物体传递热量的能力。
- 9 火耗
-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 10 火焰草
- 火焰草:中药
- 11 火上浇油
- 火上浇油,读音huǒ shàng jiāo yóu,汉语成语,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出自: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 12 火势
- 火势 拼音huǒshì,释义火燃烧的情势,出处《旧唐书·文宗纪上》。
- 13 火棉
- 一种白色的纤维状物质,物理性质与棉花基本相同;它的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大2~3倍,主要用作工业炸药和火药,例如制爆胶、抛射药(柯达、巴里斯泰火药等)、推进剂。
- 14 火轮船
- 是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舞蹈。《火轮船》的演出人员为5——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