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命读音
报命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完成任务后回来复命:这件事限一个月内报命。
引证解释
⒈ 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书信中亦用作谦词。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王兄暂请回步,来早定当报命。”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白公道:‘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有什么别样案情?限一个月报命。’”
鲁迅《书信集·致罗清桢》:“至于交换木刻,则因为我和那边的木刻家,均无直接交际,忽有此举,似稍嫌唐突,故亦无以报命。”
⒉ 犹报聘。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
《周书·萧詧传》:“太祖又令荣权报命,仍遣开府杨忠率兵援之。”
国语词典
复命。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报命
报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应命
报命造句
- 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或长或短,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
- 同字友“韵语报命”,情深义重。
- 炯明到汕,措施未定,心力交瘁,务请设法筹措,斟酌拨用,报命之日,当不在远。
- 马超俊接信后,即返轮赴武昌报命。
-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
- 况入未能实,你之百方又何以着笔,不得已以韵语报命,庶勉以我不为也。
- 雪山有鸟,名曰共命,一身两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
- 吾所愿言不止于此,而手不能书,思绪连篇,多则虑繁,简又粗浅,姑且以此报命,谅不深责哂笑之也。
- “此行劳苦,将何以报命?”五大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
- 茂元同志属画,久未报命今晨率成即希正之。
报命相关词语
- 1 报失
- 报失,读音bào sh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向有关机关报告财物丢失,以便查寻,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
- 2 报效万一
- 报效万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o xiào wàn yī,意思是报效万一,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
- 3 报身
- 报身(bào shēn),佛教语,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 4 报帖
- 释义:1、指通知单。2、旧时向得官、复官、升官和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
- 5 报告期
- 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它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固定在报告期。
- 6 报李
-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北周·庾信《将命至邺酬祖王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 7 报春花
- 报春花:中药
- 8 报罢
- 报罢,拼音为bào bà,汉语词汇。有言事不准、科举时代考试落第等意思。
- 9 报差
- 《新华日报》1941.2.5:“报差四人竟被捕殴,报纸亦遭无理没收。”
- 10 报最
- 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清·钱谦益《原任福建福州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制》:“乃于报最之时,遽有亲藩之擢。”参见“ 举最 ”。
- 11 报雠
- 报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ào chóu,是指采取行动打击仇敌。
- 12 报春
- 中国节令生产习俗。立春前几日, 有人手执小锣、竹板,一边敲击, 一边口唱赞春词,挨户送一张春牛图。被送人家相赠几个小钱,称为报春。意为报知春已到来, 须抓紧春耕。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 13 报点
- 古时以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所以“点”在文言中用作计时单位的意思,“报点”就是“报时”。在中医里,“报点”又称”报标“。
- 14 报状
- 唐·王建《赠华州郑大夫》诗:“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一日朝士同观报状,见岭南郡守以不法被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