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烈读音
节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节烈
(1) 旧时指守节或殉节的妇女
英
(2) 贞烈,刚正
英
引证解释
⒈ 贞节刚烈。
引清刘大櫆《郑节母传》:“母平生喜道人间节烈事。”
《老残游记》第五回:“这吴少奶奶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
郭沫若《<南冠草>附录·夏完淳》:“他的夫人徐氏却很节烈,闻彦林死难,沉水而殉。”
国语词典
妇女坚守贞节或不惜殉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节烈
节烈造句
- 青衣一行,传统上多演“贞节烈女”,其唱法不仅要求清亮娇脆,还须有阳刚喷薄之音。
- 听到国姓爷说的这样节烈,亲兵也不再相劝,叹了一声后,就狠下心四下放火。
- 小人张十五,今日路经贵地,服侍众位看官这一段说,叫作‘叶三姐节烈记’。
- 他的忠孝节烈,在后世看来有时竟至不解。
- 另外,圣龙以儒教为精神支柱,讲究的是忠义节烈,主张武将死战、文臣死节,百姓中也深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贪财的人为财死,节烈之丗为名死,矜夸的人为权死,普通的人却贪生。
- 忠孝节烈,传继绵长,告慰英灵,敬献心香。
- 这种节烈观,到底是对女子的压迫,还是珍贵的品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活动,纪念国母杨淑妃坚贞不屈、慈满天下的节烈精神。
- 大暑时节烈日高照,时时掀起炎热浪潮。手机震动祝福报到,传递清凉心头欢笑。彩蝶翩翩舞来美妙,雷声阵阵携走烦恼。夏荷艳艳芬芳妖娆,雨丝绵绵幸福围绕。愿你大暑快乐。
节烈相关词语
- 1 节凑
- 节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é còu,意思是指骨节之间津液聚凑之处。
- 2 节假日
- 中国内地现行法定节假日共11天,包括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北大专家吴必虎称因为需求太大,所以国家可以两个长假,五一和国庆,根据南方、北方的不同情况,授权各个省政府自己来制定第3个长假,能够让长假达到21天或者15天总的供给量。
- 3 节候
- 释义:季令和气候。
- 4 节简
- 节俭简朴。 王浩沅 《清宫十三朝》第六十回:“ 道光皇帝 觉得年纪大了,人生要及时行乐,便不似从前的节简。”
- 5 节物
- “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 6 节奏感
- 节奏感(rhythm)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认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人能够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与和谐的天性,和谐与节奏是艺术所需要的。人的节奏感是人类长时期进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人对艺术的节奏感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音乐节拍的强弱、长短、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现,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绘画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诗歌韵律的反复出现,戏剧电影中紧张场面与抒情场面的交替安置等等,都会给人以节奏感。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是听觉器官,在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中,人对节奏感的要求最为强烈。节奏感虽是一种形式感,但具有移情的审美功能。
- 7 节日翁
- 节日翁,读音是jié rì wēng ,汉语成语,竹榻的别称。
- 8 节和
- 节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节令和顺。
- 9 节级
- 4宋 元 地方狱吏。
- 10 节骨眼
- 指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 如矛盾的转折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连工程队队长 老阎 ,也因为 梁建 在这节骨眼上回到队部而觉得自己的力量大大地增加。” 刘绍棠 《布谷鸟歌唱的季节》:“ 麻宝山 慢声地说:‘货赶行市,值不值就在这节骨眼上。’”
- 11 节义
- 谓节操与义行。
- 12 节目
- 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称之为“节”,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称之为“目”。节目,原指竹节;泛指文艺演出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见《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 13 节令
- 节令,节气时令,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在各地方会把一部分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也会因为民族差异把不同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
- 14 节节
- 节节是逐次、逐一的意思,出自《滹南诗话》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