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读音
节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节谊"。 2.谓节操与义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节谊”。谓节操与义行。
引《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
《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
李贤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
《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
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伊尹扶汤。”
清顾炎武《述古》诗:“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国语词典
操守与正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节义
节义造句
- 本章参议了元朝文人忠孝节义观新的时代特点。
- 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那些布满了忠孝节义、离合悲欢的故事曾困惑了他。
-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 关公为什么在中国老百姓中有那么大的威望,因为关公是中国人忠孝节义的典范。
- 除因忠孝节义的德行,牺牲生命,死后为神的之外,假若是因细小的忿恨,或因犯罪的羞事被发觉即率尔轻生,究其所犯罪刑,并未至死刑的地步。
- 中国人的"忠孝节义"是不讲事理的,就象法令那样不讲人情,是一个僵硬的衡量标准。
- 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实在是自相抵触的,蔡伯喈行孝的逆境正申明封建社会的所谓"孝"现实上是皇权绝对放置下"忠"的附属品,从而揭露了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抵触。
- 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了。
- 而大大都人,祖国旧君之思仍缭绕脑际,忠孝节义如如坐针毡,礼义廉耻似骨鲠喉,民族意识难以消弭。
节义相关词语
- 1 节目
- 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称之为“节”,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称之为“目”。节目,原指竹节;泛指文艺演出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见《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 2 节庆
-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节庆种类很多,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
- 3 节外生枝
- 节外生枝,亦作“ 节上生枝 ”。枝节处又生出杈枝。比喻问题旁出,事外复生事端。语出 宋 朱熹 《答胡季随书》:“ 伯寿 下一见字,已是有病, 季随 又更节上生枝,更不复以纯熟自期。”茅盾《子夜》十:“他万万料不到劝诱 杜竹斋 做公债不成,却反节外生枝。”
- 4 节俭
- 节俭,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ié jǐan,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途径。
- 5 节钺
-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假黄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 6 节度使
-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 7 节余
- 节余,拼音jiéyú,意思是因节省而余下。
- 8 节旄
- 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 9 节度
-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
- 10 节衣缩食
- 省吃省穿,形容节俭。
- 11 节目主持人
- 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
- 12 节操
- 节操: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
- 13 节骨眼
- 指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 如矛盾的转折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连工程队队长 老阎 ,也因为 梁建 在这节骨眼上回到队部而觉得自己的力量大大地增加。” 刘绍棠 《布谷鸟歌唱的季节》:“ 麻宝山 慢声地说:‘货赶行市,值不值就在这节骨眼上。’”
- 14 节级
- 4宋 元 地方狱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