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政策读音
土政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土政策
(1) 指地方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独自制定的政策和作出的规定、决定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地方上或小团体内部自己搞的一套规定。多指不合法或不恰当的规定。
引《文汇报》1985.11.30:“许多企业拿着地方和部门的一些规定(税务部门的同志把这些‘土政策’叫‘二号文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拒绝补交偷、漏、欠款。”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土政策
土政策造句
土政策相关词语
- 1 执政
- 执政,宋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为执政官,金、元制略同。
- 2 执政党
- 在各个不同政体的国家,执政党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民主国家,执政党是指在议会竞选中获得多数议席;实行总统制的民主国家,执政党是指在总统竞选中取得总统职位的政党;实行多党制的民主国家,内阁如果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几个政党就都是执政党;在一党执政的国家,单一的政党是执政党。
- 3 执政官
- 执政官(Consul,缩写为cos.)是罗马共和国通过选举产生的最高的职务,而在罗马帝国是委任的职务。在拉丁文中,consules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执政官(Archon)也是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制的组成部分,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前雅典国政的担当者。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仍在雅典的政制中存在某种重要性。直至公元前四八七年后,厄菲阿尔特对雅典政制的改革,执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去其重要的角色。
- 4 执策
- 执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í cè ,是指持鞭。
- 5 政治家
- 在中文里是一个正面的名词,用于正面肯定的用法,与具有贬意的“政客”一词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从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为国家与人民着想,其动机着眼于民众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许多人确实在政治上相当有建树,堪称国之栋梁,或为后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对政府管理事务非常熟练,或者在促进国民福祉及全体利益上有重大的影响力。
- 6 政治权利
-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管理国家,担任公职和享受荣誉称号等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保障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权利。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同时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 7 政治体制改革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8 政治避难
- 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为避免遭受迫害而逃亡他国,并要求他国准予居留的行为。准予逃亡者居留、不把他引渡回国,就称为“庇护”,即同意政治避难。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 9 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英语:Political economics),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万·德·蒙克莱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 10 政治委员
- 政治委员隶属于直属上级部队首长,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 。在政治工作上 ,服从上级政治委员、政治机关;在军事工作上,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员、政治委员和军事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对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 11 枝策
- 谓举杖以击节。出自《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 12 植土
- 植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tǔ,指沟壑两边高耸笔立的土层。
- 13 同化政策
- 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14 通政司
-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又称银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清稗类钞·爵秩类·奏事人员》)。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