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读音
三大政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引证解释
⒈ 指孙中山制定的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引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五节:“这种三民主义即是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相关词语
- 1 时政记
- 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时政记的修撰始于唐代。长寿二年(693年),据宰相姚璹的建议,令宰相一人专门记录皇帝与宰臣“所言军国政要”,“每月封送史馆”,称为时政记。
- 2 通政司
-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又称银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清稗类钞·爵秩类·奏事人员》)。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
- 3 同化政策
- 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4 土政策
- 土政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tǔ zhèng cè,释义为地方上自己搞的一套规定。
- 5 整本大套
- 整本大套,读音 zhěng běn dà tào ,汉语成语,指有计划、有条理、全面。出自老舍《赵子曰》。
- 6 不登大雅之堂
- 四川省丹棱县大雅堂是集唐代诗圣杜甫和北宋大书法黄庭坚诗书艺术为一体的诗书堂。遗址在丹棱城南高庙沟,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丹棱名士杨素翁出资承建。堂内珍藏由黄庭坚手书杜甫西川夔峡诗碑三百余方,黄庭坚为之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历经宋、元、明、清、收藏众多名家咏大雅堂的诗文、书画。成语“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 7 大方之家
- 出自《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 8 大雅之堂
- 大雅之堂,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或指高尚雅致的地方。另有国内作者平阳的文学作品《大雅之堂》。
- 9 大开方便之门
- 《大开方便之门》是《人民日报》与1958年6月2日在第一版发表的一篇社论,社论号召全国服务行业向北京市东四邮局学习。1958年,东四邮局率先打破衙门作风,走出柜台为用户服务,为窗口服务行业做出了榜样。与当时邮电部门普遍存在的“姜太公钓鱼”、“等客上门”等业务思想形成了强烈对比。半个世纪以来,北京东四邮局一直珍藏着这篇社论,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不断关注社会热点,永葆红旗单位的本色。
- 10 大坰之惭
- 大坰之惭,是汉语词汇,汤即五位,迁九鼎于亳都,至大坰,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
- 11 大沽之战
- 1900年 6月15日,八国联军海军头目密谋夺取大沽炮台,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登陆。16日,各国海军头目联合向大沽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暂借”炮台,限定在17日凌晨2时以前必须将炮台交出,否则将用武力夺取。当天下午,俄、英、德等国的小分队相继登陆,配合日军小分队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炮台的准备。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并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 12 执政
- 执政,宋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为执政官,金、元制略同。
- 13 三头政治
- 后三头同盟由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于前43年公开组成,前30年解体,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
- 14 人民政府
- 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以及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国务院统一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各项行政事务。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决议人民政府必须贯彻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方面要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另一方面也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