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积读音
痞积的意思
词语解释:
痞积
(1) 痞块
英
引证解释
⒈ 犹痞块。参见“痞块”。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水蕨》:“主治腹中痞积,淡煑食,一二日即下恶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观音柳》:“腹中痞积,煎汤露一夜服,数次即消。”
国语词典
中医上指腹腔中因脾脏肿大或其他疾病而产生的硬块。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痞积
痞积造句
- 适应于痰咳、哮喘、痞积胀满,肠风热毒,大便结燥,高血压等症。
- 掐精宁穴,气吼痰喘,干呕痞积用之。
- 可是现在武峰这个家伙,紧紧是重伤之下胡乱的服下了一颗品节最高的丹药,其体内的神血就已经怎长了别人百年都难以痞积的数量。
- “多食损齿,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经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 “荸荠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真气。
- 这周德福应该是一名末流的先天,可先天毕竟是先天,内力爆发等等是后天无法痞积的。
- 只是积重难返,几十年痞积的痼疾,不可能一次京察就解决得了。
- 水蕨,中医认为可以入药,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痞积、痢疾、胎毒、跌打损伤。
痞积相关词语
- 1 痞气
- 痞气:骨子里是正派的、善良的,有情有意的,而且是个自信的、有能力的,充满内涵的一个人,但从语言和行动上,时不时流露出的那种酷酷的、旁若无人的特质,给人一种“坏坏”的感觉,那种“痞气”不是在做坏事,而是一种感觉,一种神似,是一个男人自信的表现。
- 2 痞满
- 痞满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并认为其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伤寒论》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颇详,如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诸病源候论•诸痞候》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阐释:“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丹溪心法•痞》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李东垣《兰室秘藏•心腹痞闷门》中辛开苦降、消补兼施的枳实消痞丸更是后世治痞名方。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这种虚实辨证对后世痞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
- 3 痞块
- 痞块,指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是脾脏肿大引起的,也叫“痞积”。伤寒病、败血病、慢性疟疾、黑热病等都会发生这种症状。
- 4 痞胀
- 痞胀,病症名。胸脘痞满而兼见脘腹发胀者。出自《张氏医通·腹满》。
- 5 痞话
-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五:“ 何韵清 简直更不能见人,见了人,大家都作着种种怪难看的丑脸,而且吹着哨子,大家说着不负责的痞话。”
- 6 痞里痞气
- (1) 〈方〉形容吊儿郎当的样子 英 slovenly
- 7 痞鬲
- 1.亦作"痞鬲"。 2.郁结﹐阻滞不通。
- 8 痞隔
- 《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若风大增,则气满胷塞,腑胃痞隔,手足缓弱,四体疼痹。”《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金生 ﹞感切伤心,终日郁闷涕泣,茶饭懒进,遂成痞鬲之疾。”
- 9 痞塞
- 痞塞是汉语词汇,读音pǐ sāi,解释为郁结,阻滞不通。
- 10 痞硬
- 痞硬,读音pǐ yìng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中医谓郁结成硬块。
- 11 痞疾
- 腹内郁结成块的病。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旧曾集诸书药方嗣得者更录于此》:“皮硝入鸡腹中同煮,食之可消痞疾。”
- 12 痞徒
- 痞子;歹徒。《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许乃钊布告》:“常有不法痞徒,冒充兵勇,肆意抢劫,目无法纪,扰乱治安,害民不浅。”
- 13 痞结
- 痞结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症见小儿脘部痞满结痛,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
- 14 痞子
- 痞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ǐ zi,旧时指经久不愈、腹有痞块的疟疾;现指流里流气的人、渣男、恶棍、流氓、无赖。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等均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