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锅读音
锣锅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军中用具。锅、锣两用:白天烧饭,晚间报更。
引证解释
⒈ 军中用具。锅、锣两用:白天烧饭,晚间报更。
引《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乾处埋锅造饭。”
陈衍《元诗纪事·杨允孚》:“皮囊乳酒锣锅肉,奴视山阴对角羊。”
国语词典
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来打更、巡逻、警示的刁斗。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锣锅
锣锅相关词语
- 1 锣鼓
- 锣鼓:2018年拍摄电影
- 2 锣鼓喧天
- 解释 喧:声音大。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 3 罗锅
- (1).驼背。《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叫人寻下皮鞭木棍,要打流了你的罗锅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她﹞是不是哑吧,聋子?罗锅,鸡胸?”(2).指拱形。如:罗锅桥。(3).弯(腰)。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叫他上床也不上去,罗锅着腰坐到空木箱上。”
- 4 滤锅
- 滤锅井矿盐生产器具。铁制。为直径约0.6米、深约0.3米的圆箕形。锅底有洞,内垫麻布,上置炭屑。云南场用以滤卤。
- 5 买米下锅
- 家中没有米,要去买米才能做饭。指生活贫困。
- 6 铓锣
- 铓锣、铓又称冬锣。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 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 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 龙孟,德昂 族称孟、巩蒙,独龙族称笼、冬等等。
- 7 密锣紧鼓
- 密锣紧鼓一般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8 鸣锣开道
- 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9 鸣锣
- 鸣锣,读音míng luó,汉语词汇,释义为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 10 鸣锣喝道
- 鸣锣喝道,词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11 暖锅
- 暖锅是汉语词语,是指火锅。
- 12 潽锅
- 液面溢出锅外。
- 13 锣槌
- 锣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luó chuí,意思是敲锣用的有撞头的杆。
- 14 锣经
- 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