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读音
肝气的意思
词语解释:
肝气
(1) 中医指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英
(2) 指容易动怒的心理状态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指肝脏的精气。引申指容易发怒的心情。
引《素问·脉要精微论》:“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一》:“肝气盛,为血有餘,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
《红楼梦》第八四回:“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慪得肝气上逆,左脇作痛。”
《老残游记》第三回:“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用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鬱而成。”
⒉ 中医指肝脏精气不和的病。有胁痛、嗳气、呕吐等症状。
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得肝气。”
《负曝闲谈》第二回:“这回月课,他老人家正犯了肝气,又不能不去。”
国语词典
中医上称胸膈痛闷等病为「肝气」。
如:「你可别动肝气喔!我最怕得罪你了!」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肝气
肝气造句
- 初春时,天无常,易感冒,需谨防;肝气盛,宜生姜;勤活动,防腿老;睡眠足,精神爽;清淡食,消化良;祝福你,永健康。
- 对于肝气郁结,我推崇“逍遥丸”,通过疏肝解郁,让大家摆脱郁闷,体验一下逍遥的感觉。
- 对肝气虚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丰富临床诊断知识,拓展临证思路。
- 多读书以养胆气,戒发怒以养肝气,惟谨慎以养神气,须慷慨以养浩气,傲冰霜以养骨气,应谦虚以养锐气,少忧虑以养心气,薄滋味以养胃气。
- 阳春三月万物苏,力戒动怒养心情,更戒忧郁烦恼增,心胸开阔才放松,不良情绪肝气滞,免疫下降疾病生,风和日丽去踏青,临溪戏水好心情。愿笑对人生!
- 干眼一族——、枸杞茶。保持好皮肤,从现在开始吧!
- 中医认为,情绪跟肝有关,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不疏,气机不畅,会直接影响到脾的功能,而脾的功能一出现问题,就会睡不好。
- 中医讲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而肝气郁结是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原因。
- 肝属于木而主疏泄,如果疏泄不利,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
- 初春季节,天气无常,冷暖谨防;睡眠要足,早晚锻炼,保持体健;阳气升腾,肝气旺盛,多食姜葱;一年之计,莫过于春,短信送福。祝幸福安康、如意吉祥、快乐永驻。
肝气相关词语
- 1 肝胃汤
- 药方,主治调补肝胃。
- 2 肝胆相见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词语】:肝胆相见【注音】:gān dǎn xiāng jiàn【释义】: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 3 肝主筋
- 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
- 4 肝实证
- 一种病症名称,多属肝经气郁火旺。
- 5 肝经失血
- 肝经失血为病证名。因怒气伤肝所致的失血证。《不居集》卷十三:“肝经失血:肝藏血,因怒而动血者,属于肝。”证见失血,血色鲜红或瘀黯,躁扰喘急,面青,脉弦。挟肝火者,伴见烦热不宁;挟肝气者,伴见胸肋痛满。治宜疏肝、降火、行气等法,选用柴胡栀子清肝散、畅郁汤、赤茯苓汤等方。
- 6 肝胆俱裂
- 肝胆俱裂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 7 肝胆相向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词目】肝胆相向【读音】gān dǎn xiāng xiàng【释义】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豪杰遇豪杰,自然话得投机,顷刻间肝胆相向。”【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今日尔我既成至交,肝胆相向,若再如前隐晦,便不是相知了。”
- 8 肝木不疏
- 凡因肝气失却条达,疏泄功能障碍,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均可称为肝气不疏。
- 9 肝火大
-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我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 10 肝经咳嗽
- 病证名。
- 11 肝肠断绝
- 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12 肝胆轮囷
- 肝胆轮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gān dǎn lún qūn,意思是形容勇气过人,气魄雄大。
- 13 肝胆
- 肝胆,指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诚的心,还用来比喻勇气。语出《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托於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 14 肝硬变
- 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其病理改变是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继之以弥漫的纤维化,肝实质细胞形成再生结节,肝小叶结构改建,由纤维间隔分成若干假小叶。肝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质地变硬,故称肝硬变。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发生门脉高压症、肝功能衰竭以及多系统受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