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读音
虎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虎符
(1)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战国、秦、汉,直至隋代。到了唐代始改用鱼符。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唐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清吴伟业《即事》诗之七:“主持朝论垂鱼袋,料理军书下虎符。”
国语词典
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虎符 (高光历史小说,古代军队调动凭证)
虎符造句
- 诸葛云实际也搞不清楚这个将军有多大,自己也认为很满意,皇帝还给了他十万大军的虎符,这下有军权,办事可少走好多弯路。
- 真正的主力都部署在二线阵地,大多集结在瑾州,虎符山等重地。
- 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
- 虽说虎符不见了踪影,那笔记本样的包裹,却在撞击中掉了出来,嵌进了副驾旁边的缝隙,没被拿走。
- 刘老蝙说,我们在明,黄莲教在暗,现在再提找虎符不啻痴人说梦了,唯今之计是赶紧出去。
- 秦阳接过孟虎、孟小伍的虎符,问明扰敌细节,暗叫可惜,同时也暗暗佩服纪禹的统军能力,帅才之名果不虚传。
- 这里面是这几个组织的全部秘密,还有调兵虎符,你好生收好,政事上不明多向张居正请教,军事上朕倒放心,但还是那句话,戒急用忍,一切以稳定为上。
- 炽牛尾以冲燕,窃虎符而救赵,为轰雷掣电之师;雅歌投壶以临戎,轻裘缓带而拒敌,乃镇静雍容之将。
- 若天命有归,鉴兼自缚,则执虎符者方可进陵,以窥天机。
- 被流放至僻处帝国西南的桐山郡的士族学生高靖远进入当地虎符术院学习,并加入该院最弱的刑天战队,遇上战队年轻的新教官左近。
虎符相关词语
- 1 虎变
- 《虎变》是 2011年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
- 2 虎头枕
- 虎头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虎头枕的寓意,“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汉代便有画虎于门,有驱邪镇定之俗。大人经常为孩子以“虎”做的伴生物,除了有驱邪镇定作用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
- 3 虎媒
- 虎媒,读音:hǔ méi,出自《虎荟》,词义为虎为媒妁。
- 4 虎吏
- 1.凶残如虎之酷吏,唐 欧阳玭 《野人献日赋》:“上或逼於狼政,下或临於虎吏;汲汲为心,营营为意。” 鲁迅 《南腔北调集·偶成》:“‘酷刑’的发明和改良者,倒是虎吏和暴君,这是他们唯一的事业,而且也有工夫来考究。”
- 5 虎变龙蒸
- 虎变龙蒸是汉语词汇,读音hǔ biàn lóng zhēng,解释为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6 虎落平川
- 平川是指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在《增广贤文》中有“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 7 虎视鹰扬
- 虎视鹰扬是指形容人很有威仪。
- 8 虎头燕颔
- 虎头燕颔,成语,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9 虎文韔
- 1.画有虎纹的弓套。
- 10 虎伥
- 虎伥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人被虎吃掉后,其“鬼魂”反助虎吃人。
- 11 虎劲
- 虎劲,指勇猛的劲头儿。
- 12 虎超龙骧
- 虎超龙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ǔ chāo lóng xiāng,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 13 虎背熊腰
- 虎背熊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ǔ bèi xióng yāo,指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出自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
- 14 虎门条约
-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